河南省着力打好三招“组合拳”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3-24卢远方张瑞英
卢远方 张瑞英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应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形势下,打通农业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供需匹配,促进提质增效,总书记为我们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粮食生产大省,生产的粮食不仅要养活一亿人,每年还要调出300亿kg原粮和粮食加工产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疲软,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现实因素相互交织,造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在河南占据很大的比例,粮食产业链不长、价值链不高、供应链不优问题较为明显。促进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竞争力,是近年农业农村部门一直探索和追求的,经过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
一、延伸产业链,开辟新途径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着力筑牢大粮仓、丰富大厨房、做优大餐桌。近年,河南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强筋小麦、优质专用弱筋小麦,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质专用小麦由2016年的40万hm2发展到2019年的90万hm2。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和集约化的粮食生产基地,如中粮集团、金豫南等企业在郸城、淮滨等地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粮食食品业转型升级,鼓励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中高端消费市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相互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色、有机、优质粮食产业的全产业链条。如永城市大力实施优质小麦“3030”工程,推进良种供应、病虫防治等“八统一”,着力建立富硒小麦和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濮阳市伍钰泉面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馒头生产线, 日加工馒头30万个,延伸了产业链条。
二、提升价值链,拓展新空间
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鼓励面制品加工企业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引导面制品向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专用粉和休闲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发展。完善电子交易平台,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深入推进粮食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行生产设施、过程、监管标准化,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新产品。加大省级、市级、县级追溯平台和乡镇区域站、若干个生产经营单位为追溯点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做到农产品和农资的可管、可控。如漯河市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目前,已建成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新乡市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监管“奖优罚劣”长效机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 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压实生产者责任。
三、打造供应链,建立新平台
依托省级产业集群、省级产业联合体,打造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农产品流通服务载体,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代工、代理、网络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实现产品信息、营销信息、物流运输信息共享,拓宽粮食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和配套設施建设,重点建设清丰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驻马店河南福和冷链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冷链物流仓储。加快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支持万邦厚疆(焦作)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合农发舞钢农产品批发电商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完善各类冷鲜店营销网络。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创新组织方式,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目前,河南在全省粮食加工等主导产业中,打造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三全、思念、汇丰、白象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驻马店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引进了国内知名企业如徐福记、今麦郎、思念等及国外知名企业如瑞士雀巢等,培育了一加一面粉、王守义十三香等一批骨干企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成为驻马店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和首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安阳市通过支持以益海嘉里、安良、康亿为主的粮食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了龙头企业、小麦基地和农户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连续举办农业项目推介洽谈会,搭建企农、银农、科农对接平台,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2020ZT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