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高新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2021-03-24聂汉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防范措施财务风险

聂汉燕

摘   要: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技术封锁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形势严峻,高新技术型企业所面临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深入分析高新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如加强专业人才培训、透彻理解国家政策、规范财务过程管理等。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高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5-0118-03

自2018年美国政府发布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报告和对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开始,中美陷入了“贸易战”的泥潭。中美“贸易战”从表面上看是特朗普政府为了平衡两国贸易逆差,但本质上却是美国以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为借口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拖慢“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实现。

华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代表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自“孟晚舟”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华为公司进行了围追堵截,“芯片断供、技术封锁”成为了美国打压中国高新企业发展的新举措。我国针对上述情况,并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文【2016】195号)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文【2016】32号),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对符合高新技术的企业实施鼓励政策以期能实现“弯道超车”。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类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对象为高新技术,美国技术封锁会导致企业在科学技术研发工作方面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容易面临更多财务风险,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稳定发展。基于此,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力度,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发展的角度,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分析高新技术型企业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风险内容以及风险产生、存在的原因,并对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出建议。

一、高新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一)高新企业财务人员短缺

自从国家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导致了真正懂得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做账的财务人员短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做账方式与一般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不懂得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账的财务人员难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做账工作。例如,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并未设置研发支出科目,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财政部财会【2006】18 号)的规定,企业发生研究开发费用应先在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若高新企業财务忽略这方面的核算就会导致企业面临技术研发财务风险。

(二)高新企业未进行项目规划

随着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奖励以及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为了拿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而临时改变主意,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然而这些企业已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并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账务管理要求,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构要求企业改账,并补项目立项、实施等项目资料。这种现象造就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无任何项目规划的局面。一个健康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能提前对项目进行规划,能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而高新企业未进行项目规划会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三)项目材料归集不规范

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及财税【2018】99号文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可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第41号文取消了《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填报和《“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报送要求,只要求辅助账汇总表由企业留存备查即可。这种企业享受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减轻了办税负担。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相关资料留存备查很不规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归集不符合规定;项目结束后未对项目按分类及时整理资料归档;未填写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和辅助账汇总表,等等。这导致了企业享受了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却无证据证明研发活动支出金额,无疑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了税收风险。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较高,理应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应有效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然而企业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管理混乱,岗位设置混乱,相关的经营活动的不规范操作,使得坏账增多,资金流转出现问题。研发及其他部门与财务没有存在信息鸿沟,信息难以共享,因此难以及时了解资金流动、研发进程和销售获利等情况,风险评估难以进行导致整个研发和经营活动缺乏监控。

二、高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人员配备与培训

对财务人员的配备与培训,一方面要重视引进专业知识强、熟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动作的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加大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做到岗位设置合理和规范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针对高新企业财务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同行业QQ群或者微信群,加强同行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到群里进行讨论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前对研究项目进行规划

高新企业对研究项目应该提前对项目进行规划。比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立项、项目的规划、项目的实施、项目的验收、项目的维护等等都应提前规划好,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达到最终完成研发项目的目标。

研发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需求来配备研发人员,并成立项目组。财务部根据研发部门的立项在财务账中设置A项目或B项目进行研发支出的归集。相应的A项目组研发人员发生的工资、社保及公积金、劳务费、领用的材料,发生的燃料动力、中间试制费,检测费、租赁费、折旧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设计费、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差旅费、会议费、保险费、咨询费、图书资料费等费用都在A项目中列支。属于B项目的则在B项目中列支。这样就避免了研发项目规划不清导致财务无法核算项目支出,未在研发支出归集的风险。

(三)规范项目材料归集

为了规范项目材料归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料整理要求如下。

1.研发领料和退料

研发领料单要求有项目组人员签字,标注项目名称,一般要分月分项目开具领料单。财务部根据标注项目名称的领料单将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归集在该项目的研发支出中。

2.研发用固定资產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清单及分配表

建议单独制作研发用固定资产折旧表,应与其他固定资产分开做,特别是申报高新的企业,表头标题为研发用固定资产折旧表。

3.工资发放清单和工资分配表

建议分项目制定独立的研发费用发放清单,标明研发项目名称,与其他人员的工资发放清单分开。工资发放清单要和其他人员的工资发放清单一样,经相关领导审批签字,手续要完备。

4.水电费分配表

对于研发用水电没有安装独立计量表的,要制作水电费分配表,按一定的标准在各费用中进行分摊;同时进行多个研发项目的,还要在各研发项目中进行分摊。

5.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应保留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合同或协议、发票、付款凭证等资料。

6.研发项目完工后的资料整理

项目完工应当将资料按研发项目及时整理归档。将一个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到项目验收结束为止的资料进行归集,按长期文件和短期文件分别装盒。做好登记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7.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

财务人员每月根据研发部门交来的领料单、报销单等将费用按项目归集,研发费用情况表根据财务账的记载,按项目填列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表格填好后与该项目的其他资料一起留存备查。

8.研发支出辅助账

根据要求填写研发支出辅助账。辅助账按项目进行归集,每一笔发生额与财务账相对应,每个项目的辅助账金额在没有任何调整的情况下应等于财务账该项目研发支出发生额。表格填好后与该项目的其他资料一起留存备查。

(四)理解透彻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体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与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导致一些企业难以全面享受国家政策的红利。

1.研发人员累计实际工作时间183天以上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新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这一要求理解不透彻。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碰到如下类似问题:实习生刚来的时候说好实习一年,但是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走了。那么,与他相关的费用最初归集在研发费用中,现在他走了,是不是还要把这些费用转到管理费用呢?这些疑问都是源于对政策理解的不透彻。

按183天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账。假设员工是以研发人员招聘入职的,那么不管他入职多长时间,与他相关的费用都归集到研发支出中。若该员工离职时参与项目研发的天数不满足183天的要求,那么在做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和辅助账的时候要将其剔除,即对报表进行调整,而不再对账务进行调整。

2.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财税【2015】119号文及财税【2018】64号文规定了企业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的理解不透彻,不清楚以哪个数作为委托外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的基数,也普遍存在委托外部研发加计扣除留存备查资料不齐全等问题。

财务人员在填报相关申报表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填报。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实际支付金额的80%加计扣除;委托境外机构则以发生的研发费用不得超过境内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三分之二的部分加计扣除;委托境外个人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收集的备查资料至少应当包括委托外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立项、委托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研发人员名单、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委托境外研发合同、“研发支出”辅助账及汇总表、委托境外研发银行支付凭证和受托方开具的收款凭据、当年委托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等等。

3.研发费用中的其他费用比例问题

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仍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研发费用中的其他费用限额为20%,什么时候是10%。政策掌握不精准,导致财务判断失误。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限额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当我们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在计算研发费用支出占比时,其他费用不得超过研发总费用的20%。当我们要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其他费用不得超过研发总费用的10%。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研发中的财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首先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岗位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存在不相容的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进行相互制约,避免舞弊行为;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及时传递信息,保证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高的研发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进行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三、结论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征导致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具有自身的特色,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应当重视专业财务人员的引进,建立起符合高新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规范以项目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过程,避免在经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而且,为了有效应对财务风险,应当加强财务人员政策水平,结合当前优惠政策方面的推动作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高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何烨,刘艳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会计,2015,(22):20-23.

[2]   王秀勇.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风险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15):177-179.

[3]   肖迎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20,(3):78-80.

[4]   张秀秀.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控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191-193.

[5]   罗雯.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现代商业,2020,(30):163-164.

[6]   谢偈.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4):42-43.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战防范措施财务风险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特朗普税改下国际税收竞争思考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