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21-03-24肖伟光薛思雅
肖伟光?薛思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全方位、全视角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讲述了他与梁家河的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故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这八个字的铮铮誓言,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协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高度统一,也是我们读完此书最强烈的感受。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七年知青经历让青年习近平牢固树立了人民立场。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的评价是:“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在陕北,青年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和社员一道挖井、打坝、办沼气,创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带领群众实行男女分厕,有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有一个想法就落实一个想法,实实在在促生产,扎扎实实解民忧。从本书中可以看到,黄土高坡的厚重底蕴、陕北老乡的淳朴勤劳,让青年习近平“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我们不负人民,人民才能信任我们。梁家河村民遇到难解的纠纷,大家想的都是“让近平来给断断”,这是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的莫大信任。何以如此?赵家河村民武刚文一针见血:“我就听近平的,因为近平这人处事公道,说话在理,他从不为自己考虑,都是为大家考虑。”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青年习近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展现了“有我”之担当、“无我”之境界,体现了强大的人格力量。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办好实事,离不开灵活的工作方法,想作为还要善作为。习近平在陕北办铁业社、代销点,正是注重工作方法的表现。在以粮为纲的环境下办副业,风险很大,但习近平对政策把握精准。铁业社不盈利却能解决就业,代销点不盈利但能便利社员,在铁业社、代销点工作还能挣工分,促进了社员间的分工,在政策范围内实现效益最大化,让老百姓各有所得,这不得不说是创造性落实、创造性开拓和担当。
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超乎寻常的使命感、自觉性和“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精气神奋勇开拓、永争一流,方能不负新时代,这正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