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回顾与思考
2021-03-24刘颖璠孙少槐刘宴文
许 燕,刘颖璠,孙少槐,刘宴文
(1.内蒙古自治区岩浆活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的[1]。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2]。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年实施以来,在基础地质调查、重要矿产勘查、老矿山找矿、科技支撑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3],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找矿突破战略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煤炭、铜、铅锌、锡、金、银、晶质石墨已全面完成或超过了十年预期目标(表1);铌、钽等三稀矿产勘查有重要进展;主要矿种新增大中型矿产地112处;完成了设立铁、铜、铅锌、金等国家级重点矿种整装勘查区10~15处的目标。
表1 重点矿种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2020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收官之年,按照“3年有重大进展,5年有重大突破,8到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358”目标,在自治区政府领导下,各级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三调整,一进军”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快速提高,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科技创新稳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本文通过对自治区大量矿产勘查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十年找矿突破成果的梳理,对这十年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进行评述,并对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下一步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
1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实施的情况概述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成效显著,为地质勘查工作注入了充沛的动能,激活了地勘市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已初见成效;水文地质勘查成为了惠及自治区百姓的民生工程;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土壤质量调查、特色土地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土壤污染防治等进展顺利。自治区煤炭资源家底基本摸清,非煤矿产勘查成果显著,新发现重要矿种矿产地一百余处,已发现矿种自从103种(含亚矿种)增加到144种(含亚矿种164种),大中型矿产地从678处增加到877处,初步建成一批铀矿、煤炭、有色金属、稀土、石墨等能源资源基地,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增加。逐步建立起能源盆地、西辽河平原及重要旅游区以煤层气、地热等清洁能源勘查为主,大兴安岭、狼山等重要成矿带以战略新兴矿产和大宗紧缺矿产勘查为主,东北部地区以资源保护为主,大兴安岭-阴山山脉以南以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为主,资源勘查开发重点逐步西移的新格局。
1.1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
十年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投入495 294.27万元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完成了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区域重力测量、航空物探综合测量、区域化探测量等工作,使得自治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表2)。目前,自治区中比例尺(1∶20万及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针对矿产资源调查开展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本覆盖自治区或可测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实现除沙漠区、厚覆盖盆地外自治区面积全覆盖。自治区大比例尺(1∶5万)矿产地质调查基本覆盖可测区,实现自治区可工作面积地质调查、地面磁法测量、地球化学调查、卫星遥感解译及异常信息提取等专业全覆盖;航空物探测量实现除新生代沙漠区、厚覆盖盆地、原始森林区及边境禁飞区外自治区面积全覆盖;区域地质调查持续推进,已完成自治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在部分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及物探方法试验项目中得以应用。
表2 基础地质完成情况统计表
1.2 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取得新进展
1) 进行了页岩气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开展了《内蒙古自治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选区研究》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完成自治区第一口页岩气井,总进尺3 665 m,发现了页岩气工业气流,平均稳定日产气量为19 500 m3。
2) 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填补了自治区空白,开展了满洲里市、海拉尔区、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及呼和浩特市的浅层地温能调查工作,完成地面调查40 000 km2,水文地质调查1 906 km2,相继发现了自治区和林格尔新区、乌海市乌兰淖尔景区、鄂尔多斯市恩格贝地区等十余个地区的地热田,清洁能源调查取得新进展。
3) 进行了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预测自治区潜在的煤层气资源总量为91 779.43亿m3。其中2018年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得尔布煤田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及验证”项目,已完成探井一口,实测煤层含气量为1.66~3.42 m3/t,预测煤层气远景资源量30亿m3,标志着自治区煤层气勘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3 重要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来,自治区重要矿产勘查成果凸显(表3)。煤炭勘查仍位居自治区重要矿产勘查之首,新发现西乌珠穆沁旗巴其北、陈巴尔虎旗特兰图、东胜煤田纳林河矿区布日其井田等大型煤矿;金属矿产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发现并勘查了扎拉格阿木铜矿床、二道河铅锌银矿床、白音查干东山铅锌矿床、长胜渠金矿床、花脑特银多金属矿床、复兴屯银多金属矿床、曹四夭钼矿床等一大批金、银、钼、铁、铜、铅、锌等大中型矿产地;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成果突出,新发现大营、努和廷、钱家店、纳岭沟、皂火壕等7处大型及超大型铀矿床,以及查汗木胡鲁、大乌淀等大型晶质石墨矿床和白龙山萤石矿床等。同时还开展了“三稀”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发现了赵井沟大型铌钽矿床和巴仁扎拉格铀-铌矿床,自治区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大幅提高。
1.4 推进老矿山找矿工作,拉动接替资源找矿
通过开展矿山深部、边部“就矿找矿”,使得一批资源危机矿山重新焕发生机,特别是在哈达门沟金矿、红岭铅锌矿、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等老矿山开展深部外围勘查评价,找矿成果突出。通过老矿山找矿,自治区煤炭、铁、铜、铅锌、金、银、锡、铌(Nb2O5)等矿种都有勘查新增资源储量:煤资源储量36.24亿t;金金属量305.25 t(备案)、38.74 t(评审);铅锌金属量1 530.47万t(备案)、1 116.45万t(评审);铁矿石量3.98亿t;铜金属量63.26万t、67.18 t(评审);银金属量10 969.13 t(备案);锡金属量6.83万t(备案);铌(Nb2O5)资源储量238.51万t(备案)、2.53万t(评审)。老矿山找矿不仅延长了矿山寿命,新增了就业岗位,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也使得已有矿山深部找矿的信心增强,为继续推进老矿山找矿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管理和技术经验。
1.5 以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基本形成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及自治区地质勘查资金投入的引领作用,有力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初步统计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107.47亿元,拉动社会投资204.5亿元(表4),为自治区地质勘查工作注入了充沛的动能,激活了地勘市场。
表3 新发现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统计表
表4 资金投入情况统计表
2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目标实施的经验总结
2.1 统筹联动,政策支持是基础
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人事厅等相关部门统筹联动,自然资源部门狠抓实施的工作机制,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根据不同时期勘查形势的变化,适时总结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成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国家需求为基本遵循,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布了《关于推进地质勘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对调整自治区地质工作方向和勘查布局,加快推进地勘工作转型发展,全面增强地质勘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4],为新形势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2 加强指导,整装勘查、集中勘查做抓手
全面统筹地质工作部署和勘查开发布局,将地质勘查要素重点向整装勘查区、集中勘查区、矿业集中区、矿产资源基地、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集中集聚。优化勘查项目布局,合理避让各类自然保护区。对整装勘查区、集中勘查区和矿产资源基地范围内的探矿权设置方案实行严格的专家论证制度,加强整装勘查区、集中勘查区勘查项目跟踪指导,统筹解决地质找矿的关键问题,指导地质勘查精准有效实施,引入有实力的大型矿山企业投资开展整装勘查、集中勘查,通过合同管理,确保全面落实整装勘查区的各项目标任务。
2.3 积极推动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共伴生矿产实行同步勘查同步评价,严格要求勘查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有关矿产资源法规、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综合勘查,对矿床中主要矿种进行勘查和评价的同时,对共生矿产、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完成了准格尔西部矿区中央基金项目对煤炭中的锂、镓等矿产的综合评价,为推动粉煤灰富铝、锂、镓等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详查以上的煤炭与煤层气综合勘查,同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油铀兼探”工作协调会纪要》提出的“空间划开、时序错开、权益保护、合理避让、合资合作、综合利用”原则[5],积极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沟通协调,积极推动自治区铀、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页岩气综合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建设,着力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境内)垂向位于不同层位平面上叠置共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问题,推动形成安全、稳定、有序、绿色的矿产资源供给体系,实现综合利用和多赢发展[6]。
2.4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积极调整勘查结构布局
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全面有序退出。坚持绿色发展,调整勘查结构和工作布局。目前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已移至自然资源厅,坚持生态红线比例不降低、结构优化的原则,通过生态红线的划定,优化生态空间,促进地质勘查结构调整。树立绿色勘查理念,推动建立绿色勘查标准和规范;加强科技攻关,研发推广应用绿色勘查新方法、新技术;调整勘查方式方法,采用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施工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扰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统筹地质勘查资金、地质工作部署和勘查开发布局,调整勘查矿种结构,进一步突出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矿产和大宗紧缺矿产,同时由传统找矿向地质服务领域拓展。
2.5 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突出清洁能源勘查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选择在鄂尔多斯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煤层气、页岩气、铀矿等能源矿产综合勘查开发试点,积极推进自治区煤层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建设,加快自治区油气勘查开发步伐。围绕呼包平原、西辽河平原、临河盆地及阿尔山等重要旅游开发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推动地热资源产业化发展。在主要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初步建成浅层地温能开发示范区。开展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根河地区等陆域高纬度和永久冻土带分布区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调查评价以及阿巴嘎、阿尔山、宁城等地区干热岩调查评价,推进自治区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和干热岩等新能源的勘查开发示范。
3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目标实施的存在问题与思考
3.1 地质找矿新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放缓所导致的矿业市场明显下行,要充分发挥自治区的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加快推进清洁、高效能源矿产的勘查开发,以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生产、消费方式的转变。在找矿突破实施过程中,初步构建了“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7]。目前,相关法制、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规范化的勘查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有地勘单位的工作思路、管理目标及市场运作处于两难境地;再加上一些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还不高,造成找矿风险大,难以较好地调动地方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积极性。
3.2 地勘投入逐年下降,整装勘查成效不佳
自治区整装勘查区内国家仅投入少量示范项目和科研项目,且投入资金也逐年减少,新机制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渠道不畅。目前,整装勘查区内主要以社会企业投资为主,对于社会投资的矿业权缺乏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企业矿权更注重的是现实经济效益,在资金投入、实施进度及成果的实时跟踪上存在一定难度,对找矿工作中整装勘查的制约影响较大。部分国家级整装勘查区自设立以来,国家和地方财政均未投入资金设立项目(如加布斯整装勘查区)。同时,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综合研究亟待加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设立的整装勘查区没有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3.3 地质科技创新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自治区找矿效果与自治区优越的成矿条件并不相称。当前,地质找矿主战场正向深部发展,资源发现和利用难度加大,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十分迫切紧要。大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带上的一些重大地质问题和覆盖区勘查及深部找矿技术方法等研究水平亟待提高。再加上自治区探矿技术较为单一,新技术新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仍旧使用老技术老方法,阻碍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地勘行业投入下降,全国地勘单位整体走入低谷,地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甚至有的地勘单位出现了专业人员队伍技术断层现象,直接影响地勘单位经济的发展。
3.4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动能与质量的不断调整,地质勘查工作延续了深度调整的态势,地质勘查工作面临转型升级。自治区有10个盟市43个旗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很多矿种禁止新建矿山。目前自治区生态红线范围尚未最终划定,大致确定面积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国土空间突出生态功能,矿产勘查空间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态势增加。近年来绿色勘查的实施,工作手段的不断更新,涉及林业、环保、青苗补偿费用的增加,导致勘查成本上升,勘查工作协调困难,多种因素叠加,各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4 结论与思考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自治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得到全面提高,重要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地质科技攻关能力得以增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落实国家矿产资源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国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为宗旨,全面贯彻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各项决策,为自治区开展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提供服务支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立足长远,强化清洁能源、战略性及新兴矿产勘查,加强额济纳北山等重要地区矿产勘查,逐步实现勘查重点平面上由东向西转移,垂向上由地表勘查逐步向深部探测转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央地统筹、协调联动,加快推进自治区地质工作的调整和转型,推动地质工作由传统地质向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拓展,全力提升矿产资源对自治区经济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全面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完成主要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土壤质量调查与重金属污染调查与修复,力争开展以黄河流域为主的生态综合地质调查等,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自治区将按照“基础先行、公益拉动、商业跟进、重点攻关、快速突破”找矿机制,以需求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安排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根据各类地质工作性质和投入资金定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勘查,进一步增加重要金属矿产的查明资源储量,增强战略性紧缺矿种资源保障程度,努力实现新一轮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以打造新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效维护重点勘查区域内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切实改善地质勘查外部环境。分头实施地质工作,各部门联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加强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所的有效结合,进行技术研究,创新出更高效、生态环保的找矿技术,并转化运用于一线找矿工作中,促进找矿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