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021-03-24王新平于淮钰雷景婷

中国矿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煤业煤炭企业煤炭

王新平,于淮钰,雷景婷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富煤、贫油、少气”是中国能源禀赋的基本特征,其中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3.8%。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着主导地位[1],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目前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世界经济曲折复杂、增长乏力,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库存消化、环境制约强化、结构调整改革”的“四期并发”阶段,导致煤炭消费增速明显放缓;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对煤炭行业带来严峻挑战,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煤矿安全形势虽明显改善,但重特大事故仍难以完全消除,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预防极具挑战。

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由粗放型高速增长模式转变为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实现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和管理提升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原有粗放式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以高质量为特征的转型升级,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思路进行界定,进一步构建评价体系对煤炭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试图解决:①煤炭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高质量发展;②煤炭企业目前处于哪种发展阶段;③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效益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能够为煤炭企业从“速度型”向“质量型”发展范式的转型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1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出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行业对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在煤炭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目前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见表1。

表1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

由表1可知,煤炭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探寻发展方向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主要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内在机理、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足。部分研究采用某些单一指标反映高质量的发展,很难反映高质量发展的多重性;而且目前现有研究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甚少,指标难以计量、数据歧义较大,很难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本文认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提质增效,生态安全,创新驱动”。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绿色、安全健康、集约高效、和谐共享、开放合作七大发展理念,实现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的目标。

2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选取采用以下基本原则:指标与煤炭企业发展效率和动力变革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能够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行业协会统计资料、煤炭发展规划等或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官方网站进行有效获取,数据质量具有很强的可靠性;指标具有清晰的测评标准,能够追踪观察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能够保证数据来源和方法的透明性。

在综合梳理归纳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基础之上,初步设计了38个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经过专家咨询并结合企业目前实际情况,去除其中8个相关性较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终构建了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层,其中目标层是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概括和评价;准则层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绿色、安全健康、集约高效、和谐共享、开放合作七个方面分别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相应的描述;确定了30个影响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方案层的评价指标。具体指标来源、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煤炭企业发展分级标准确定

将30个评价指标分为四级,其中Ⅰ代表煤炭企业处于高质量发展中期;Ⅱ代表煤炭企业处于高质量发展初期;Ⅲ代表煤炭企业处于过渡期;Ⅳ代表煤炭企业处于传统发展阶段。通过对每一个指标进行量化,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其所处发展阶段,为企业之间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3.1 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经济发展评价子系统中,通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煤矿企业财务效益状况;通过存货周转率反映煤矿企业资产运营状况;通过总资产负债率反映煤矿企业偿债能力状况;通过资本积累率反映煤矿企业发展能力状况[15]。指标的评价标准采用标杆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法来确定,分级标准见表3。

3.2 创新驱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创新驱动评价子系统中,根据智慧矿山国家标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34679—2017)的要求分别从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率、煤炭智能开采工作面、生产系统智能化程度、技术研发人员占比五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提出指标的分级标准。智能化开采工作面指标根据2017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总个数进行分级,分级标准见表4。

表3 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4 创新驱动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3.3 生态绿色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生态绿色评价子系统中,根据煤炭绿色矿山国家标准分别从绿色矿山比例、矿区土地复垦率、采区回采率、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原煤入洗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矿区土地复垦率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 651—2013)、《土质量控制标准地复垦》(TD/T 1036—2013)的要求进行划分;采区回采率根据煤炭绿色矿山国家标准和标杆企业的实际值确定分级标准;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根据《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4—2012)、《煤炭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5—2012)、《选煤电力消耗限额》(GB 29446—2012)确定分级标准;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根据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并结合行业标准值、标杆企业实际值来确定;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和《煤矸石利用技术导则》(GB/T 29163—2012)确定其评价标准,分级标准见表5。

3.4 安全健康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安全健康评价子系统中,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通过行业标准值、标杆企业实际值、全国百万吨死亡平均值分析确定;职业病检出率通过中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协会、我国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调查报告为基础给出其评价标准,分级标准见表6。

3.5 集约高效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集约高效评价子系统中,全员工效、先进产能比重、人均利润、吨煤成本、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通过参考国家煤炭工业网的煤炭工业统计系统以及标杆企业分析法确定评价标准,分级标准见表7。

3.6 和谐共享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和谐共享评价子系统中,煤炭行业全员平均年收入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标准划分;员工满意度、矿区群众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通过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部分煤炭领域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的公告》进行分级,分级标准见表8。

3.7 开放合作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在开放合作评价子系统中,国际化合作项目指标根据目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型能源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煤机出口项目相关数据确定评价标准,分级标准见表9。

国际品牌影响力根据《财富》世界500强以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煤炭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进行等级划分。

表5 生态绿色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6 安全健康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7 集约高效发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8 和谐共享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9 开放合作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4.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邀请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进行相对重要性打分,采用数字1~9及其倒数的判断方法,反映专家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向12位专家发放德尔菲问卷,回收12份。专家的构成中,煤炭行业专家6位,煤炭企业工作者6位。将专家的判断结果输入YAAHP软件,得到判断矩阵,准则层的权重结果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0、方案层的权重结果见表2。

表10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各指标一致性及权重结果

4.2 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通过对七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引入评价标准,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方案层对应的分级标准和权重值,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计算模型,见式(1)和式(2)。

Si=∑Wij×Vij

(1)

(2)

式中:Wij为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方案层的权重值;Vij为第i个准则层下第j个方案层的评语,其中V=[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1,2,3,4];Si为第i个准则层的评价得分;G为企业综合得分。

通过建立的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可计算企业综合得分,结合表11,确定煤炭企业目前发展阶段。

5 案例分析

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受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业”)的委托,执行了该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12 d的现场调研和访谈。同时将评价指标体系制作成调研问卷,邀请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开滦集团”)和陕西煤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现场打分评价。根据前述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企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结果见表12。

表11 煤炭企业发展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表12 企业综合评分表

根据表11的等级划分,开滦集团的发展水平处于高质量发展初级阶段,陕西煤业处于高质量发展中级阶段,说明陕西煤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相比开滦集团较高。

通过对开滦集团和陕西煤业的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展示,计算得出陕西煤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开滦集团较高,反映出近年来陕西煤业在实施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初有成效。针对同一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看出开滦集团和陕西煤业大部分经济指标评估分数差距较小,看出两家煤炭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两方面齐头并进均衡发展。通过图1和表12能够看出B3、B4、B5差距较大,主要是创新驱动、安全健康、集约高效这3个指标发展成效不一,从而导致两家煤炭企业评价总分相差较大。 能够反映出近年来陕西煤业着力于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生态绿色方面,同时也看出两家煤炭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路不同。

在创新驱动方面,陕西煤业比开滦集团指标的评估分数高出0.181 4,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开采工作面个数上,如图1所示。陕西煤业自2014年至今已完成了11个智能化工作面生产任务,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而目前开滦集团智能化工作面数量不到3个,智能开采技术不成熟,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融合不深入。

图1 两家企业的评价结果雷达图

在安全健康方面,陕西煤业比开滦集团指标的评估分数高出0.131 2,主要体现在职业病检出率上。近年来,陕西煤业在职业病危害防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煤矿职工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职业病检出率控制在2%以下。

在集约高效方面,陕西煤业比开滦集团指标的评估分数高出0.140 7,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上。陕西煤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高,主要在先进产能比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安全健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 本文给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即“提质增效,生态安全,创新驱动”。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绿色、安全健康、集约高效、和谐共享、开放合作等七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2) 针对构建的7个评价子系统,30个评价指标,按照相关标准和文献,对每一个指标设定分级标准。将指标进行量化,避免在评估过程中存在指标不确定及模糊的情况。

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通过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单纯依靠主观赋权的局限性,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拓展,评价结果相对合理、客观。

4) 结合理论模型,获取企业实际数据,对两家大型煤炭企业进行计算,确定了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帮助企业挖掘出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善和调整。同时也验证了评价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公正客观,表明该模型也适用于其他煤炭企业。

6.2 建议

1)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关闭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长期停产的煤矿,提高煤炭产业盈利能力。着力提高煤炭产品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以洗选、参配为手段,丰富煤炭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优质产能。

2) 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关键瓶颈技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累技术研发资源,瞄准煤炭行业前沿性的科技问题,在煤炭和能源行业基础科技突破、专利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着力。加强智能开采、绿色开采、煤气化等前瞻技术的研究,准确把握煤炭科技发展趋势。

3) 加强人才储备,培育高端管理人才。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坚持高规格吸纳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培育高水平高技能的技术工人。以有效的激励引才机制、宽松的创新平台和富于竞争力的薪酬机制,坚持“外引+内培”两条措施同时发力,优化人才梯次结构,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打下基础。

4) 搭建矿联网平台,打造智慧矿山。煤炭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携手共进,基于网络协同、数据智能构建矿山生产平台、煤炭交易平台、煤炭物流平台,主动融入煤炭产业生态平台(矿联网)的建设,实现原煤标准化、功能产品化、产销在线化、业务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打造“无人化矿井、智慧化矿山”,实现“生产智能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决策科学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5) 紧跟“一带一路”步伐,构建国际能源合作体系。煤炭企业应借助国家力推“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进一步坚定扩大走出去的步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煤炭板块国际合作,构建国际能源合作体系,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也为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全新可能。

猜你喜欢

煤业煤炭企业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
煤炭的“未来”
新形势下对煤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