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

2021-03-24王洪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左心有效率护理人员

王洪芳

(大连市急救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并非单一病症,多由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导致,其中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急危重症,会突发性的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据统计,多数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频率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至每分钟30~40次,并伴随有发绀、大汗淋漓、强迫坐位等症状,生命体征稳定性差,有较高的致死率[1-3]。急救中心主要救治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临床上对于急性左心衰竭需及时出诊实施院前急救。对于院前急救小组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出诊效率,只有尽快出诊,节约路途时间才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4-6]。据分析,我市急救中心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需改进护理措施。本次对照试验中,探究了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左心衰竭中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急救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救治的7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诱发原因多样,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同时患者在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期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绀、大汗淋漓、强迫坐位等临床症状。经诊断患者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在入组前已征得家属同意,并已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同时,组内患者未合并有恶性肿瘤、意识模糊、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病史等情况。入组后,7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了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0∶19,年龄在57~76岁,平均年龄(71.23±2.6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比例为25∶14,年龄在62~77岁,平均年龄(74.54±2.58)岁。对比来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将常规急救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急救小组在接到报警电话后及时出诊,在达到接诊区域后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实施急救护理工作[7-8]。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①完善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竭属于急诊常见急危重症,风险性极高,对此,护理管理部门应完善有关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保障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并定期进行演练,一旦有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电话,应按照既定预案快速准备相关急救物品,如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材、除颤仪等,并做好核对工作,3 min内出诊[9-11]。②急救措施:在120急救车出诊道路上,护理人员要每间隔5 min便拨打1次报警人电话,保持通信正常,能够不断核对目的地,以便于急救车司机快速寻找路径。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报警人急性左心衰竭的简易处置措施,如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不断呼喊患者,防止其陷入昏迷[12-13]。其次,急救车在到达患者所在区域后,不应立即进行转运,应迅速检查患者基本情况,如瞳孔、呼吸等,做好吸痰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各监测设备连接,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实施给氧治疗,并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适当采用镇静药物、强心治疗、利尿以及扩血管治疗。再次,应及时告知家属患者基本情况,疏导家属心理状态,嘱咐家属要相信护理人员,相信急救中心。最后,据实际情况来看,急救车到达医院车程时间较长,为20~30 min,因此大部分的抢救工作基本上均会在急救车中完成,这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极高,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急救护理标准展开工作,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在转运途中与医院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准备抢救室[14-15]。

1.3 观察指标 本次试验的观察指标以治疗有效率、急救效率以及心理状态评分为准。①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经抢救治疗后,因急性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16];有效: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明显缓解,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仍有少许波动;无效: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情况依然存在,症状持续。②急救效率:包括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及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③心理状态评分:使用焦虑自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满分100,分值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统计学结果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数与率(n、%)表示,统计学结果使用χ2检验,若两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急救效率对比 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的观察组,其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及采血时间等各方面急救时间均明显更优于使用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理状态对比 急救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护理干预后,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表2 急救时间对比()

表2 急救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急救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急救前、后的SAS、SDS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急性左心衰竭属于急诊危重症,与冠状动脉中的血栓阻滞情况、感染性心内膜炎密切相关,同时,此类心脏类疾病多为慢性病症,前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症的逐步加重,会对患者的心脏,尤其是对于心功能及心脏机构造成较大的负荷[17-21]。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患者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症状会愈加严重,加之日常生活习惯不良,便会极大的提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患者在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后,会伴随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咳嗽等临床症状,风险性极高[22-26]。

一旦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家属或周围人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小组需在3 min内出发。本次对照试验中,详细探究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据分析,该急救护理措施是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和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结合,其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较常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规范化、严谨化,将急救护理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相结合,是促进院前急救出诊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27-30]。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急,一般需接受院前抢救,可以说是“与死神赛跑”。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下,医务人员会在3 min内严格按照既预案做好准备工作并出发,由于路途较远,车程时间为20~30 min,需由护理人员多次与报警人通话核对目的地路径并告知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简易处理方法,在到达目的地后便于直接规范化的急救措施,对提高整体效率有积极作用[31-33]。从表2来看,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其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及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图时间明显更少于对照组,效率更高,与对照组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在急诊急救工作中,院前急救是主要环节,虽然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有所差异,最为主要的便是要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急性左心衰竭具有极高的风险性,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对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急救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间的交流,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从表3来看,在急救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较差,数据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救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1.25±6.82)分、(43.25±7.63)分,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同时,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帮助下,可高效率完成院前急救工作,如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2.31%,对照组仅为76.92%,相比之下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通过以上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适宜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加大推广力度。

猜你喜欢

左心有效率护理人员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