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4王爱华
王爱华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等,导致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升[1-3]。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些原因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心肌功能产生损伤,导致患者心肌功能相关障碍[4-6]。由于老年性心血管疾病进展相对较快,所以在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指导患者就诊,这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病情的控制效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7-8]。本研究主要评价健康教育在老年性心血管类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8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例和22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2.51±10.13)岁;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1例和21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71.82±11.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生化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等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所有患者的年龄均超过60岁。③所有患者均具备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依据[4]。④所有患者和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的脑血管病变者。②严重的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③认知障碍、精神的病症、沟通交流障碍者。④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者。⑤脑出血重度昏迷者[5]。⑥代谢性疾病者。⑦凝血功能异常、肿瘤及其远处转移者。⑧全身感染者。⑨治疗中出现严重意外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同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详细检验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包括心电图、呼吸和心率等;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相关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坚持药物治疗,保证患者积极的配合相关护理,并明确各项护理对于病症恢复所产生的作用。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在治疗中提供必要的配合,以维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心理护理安抚患者,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以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耐心倾听,并适时进行安慰。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干预,评价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使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提供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定时定量用药的必要性,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监督用药,防止患者在用药中擅自增加和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使患者养成遵医嘱服药的好习惯。使患者形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纤维素与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维持较低的脂肪摄入。指导患者合理的进行运动,如适当的散步或打太极拳等,以提升整体机体的抵抗能力,还有助于患者控制自身的体质量,但运动时间应以患者耐受为宜[9-11]。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具体的方案如下。①健康知识讲座:定时邀请业内的专家和学者开展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讲座,全方面、系统性的对患者讲解关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使患者能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教会其自我护理方法,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多提问,由专业医师为患者回答心中的疑惑,以提升患者对相关病症的掌握和认识度。②健康手册: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日常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和改善效果等,干预过程中针对病情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病症为患者讲解不同的健康知识内容,使患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识到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在生活当中能够积极的配合,了解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③视频教育:可采用视频方法来开展健康教育,如使用手机制作微视频,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理知识、关于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等知识,告知患者定期进行治疗和心血管检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法来使患者意识到进行相关检查的必要性,以提升其病情的防护能力。④广播教育:医院为患者定期播放关于心血管疾病相关内容的广播,使患者能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性,了解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能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自身病症的危害,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以综合促进病症的好转。⑤微信教育:采用微信群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微信群应包括科室的主要护士、医师、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专家学者等,定期在群中转发关于心血管病症和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小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相关的病症,加深其对自身病症的认识,能使患者在护理中更加配合,同时也有助于延续护理的开展,还可以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沟通和互动提供交流,积极的为患者答疑解惑。⑥专一教育:在住院过程中,护士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开展专一的健康教育,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健康宣教,可将患者引领到宣教室或者在患者的床边,以谈心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日常习惯,通过沟通和交流指出患者存在的认识误区,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告知患者进行明确的自我护理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继而提升患者的整体认识水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关于病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治疗依从性(通过自制量表评分进行评估,评分为0~100分,如果评分超过90分则为依从,评分为70~89分为基本依从,评分低于70分则为不依从)和病情控制率[舒张压降低≥10 mmHg(1 mmHg=0.133 kPa)或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140 mm Hg/90 mm Hg),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5%或心绞痛未再发作,则说明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血压恢复或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5%~85%,说明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61.90%(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00,P=0.002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织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病情控制率比较 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有效率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老年人因为自身能力出现退化,身体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变,且很多老年群体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这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老年人群易合并多种心血管类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2-15]。对老年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在进行护理时,通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病症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能够实现对患者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健康教育可综合多角度的策略为患者提供管理,重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干预,能够从主观上提高患者的认识,积极满足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需求[16-21],进而提升其自身的主观认识,促进自身积极的配合相关的干预工作;此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证明了这种护理管理方法的可行性[22-26]。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予以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对于控制自身病情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