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03-24侯爱玲程诗慧胡春华梁胜文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本知识湖北省居民

侯爱玲,汪 茜,程诗慧,姜 炜,程 斌,胡春华,梁胜文*

(1.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武汉 430015;2.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2;3.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00;4.江岸区环境监测站,武汉 430000;5.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武汉 430072)

国家于2019年7月将提升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工作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个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级分类指标中,当调查对象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卷面分数的70%,则认为其具备该分类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居民整体达到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标准的比例在2018年首次调查结果为12.5%。这一结果被指定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线水平。本文简要介绍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本概念及其考核指标,分析湖北省2018年素养调查的结果并与全国结果比较,讨论居民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与素养水平的对策。

1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内涵及研究现状

环境意识是人类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包括人们对自身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理解及行为取向。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2]。环境意识和健康素养是居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公众环境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由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理念涉及基本认知和基本态度,基本知识涉及科学知识和行为知识,基本技能涉及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3]。这些分类指标体现了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核心内容,即居民是否对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具有理性认知,能否对常见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并积极采取行动主动应对等[4-5]。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从而激发公众促进自身健康的内在潜力;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赋能”的过程,促使公众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6]。

我国总结借鉴了国内外在科学素养、健康素养等领域的相关研究经验与做法,将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概念引入我国的生态环境与健康工作中,并于2013年编制和出台了《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3年第61号公告)及其释义,提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内涵是指人类获取、理解和运用生态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科学观念的树立和对常见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的正确判断,并具备采取积极行动以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公告提倡全国居民,应增强自身的生态环境与健康保护意识,进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自身的角度提高环境保护和健康维护的能力[7]。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的研究较为少见。以“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内容很少有涉及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健康素养”的相关科普实践工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才首次组织完成了湖北和北京及甘肃三省(市)的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仅有8.4%的居民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但未公布素养调查工作的相关细节。2018年,国家在全国包括湖北省在内的15个省、自治区再次开展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监测工作[8],推动了我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省与全国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018年在湖北省及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分层抽样调查。其中,湖北省共获得通过三级审核的有效样本2 885份,全国范围内共获得了41 404份有效样本。湖北省和全国范围内样本的城乡和性别分布基本持平,城乡、男女比例均接近1∶1;各个年龄阶段样本数在30~39岁及40~49岁分层占比最高。其中,湖北省分别为24.1%、23.0%,全国范围分别为23.1%、23.3%;文化程度分布上,小学及以下样本数最少,其他文化程度样本占比较为平均。湖北省及全国有效样本数及构成比例的基本情况见表1[9]。

表1 2018年湖北省和全国调查样本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amples in Hubei Province and China in 2018

2.2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2.2.1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级分类水平

根据《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由3个一级分类指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当调查对象的3类素养题目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卷面分数的70%,则认为其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对于调查对象的每一类一级分类题目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该项目总分的70%,则认为其具备该分类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整体达到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标准的比例为18.2%,意味着平均每100个调查年龄段内的人群中,达到基本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不足19人。其中,达到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类素养水平的比例分别为33.9%、7.2%和32.3%。从分类素养看,居民基本知识分类素养远低于其他分类素养,致使整体素养水平较低;从城乡看,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前者是后者的2.5倍;从性别看,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看,20~29岁及30~39岁居民素养水平较高(图1所示),此后,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15~19岁青少年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最低,青少年处于发展和行为养成的重要塑造阶段,应重点加强知识教育普及,做到知行合一;从文化程度看,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大专及以上居民素养水平较高,可以看出加强教育是提升素养的有力手段。按照城乡、性别、年龄阶段和文化程度的总体及分类素养水平情况见表2。

图1 湖北省不同年龄阶段素养水平情况Fig.1 Literacy level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Hubei Province

表2 湖北省居民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级分类比例Table 2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in Hubei Province with the first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

2.2.2 湖北省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二级分类水平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由3类一级及6类二级指标组成,其评分标准分别为基本理念31分(基本认知18分、基本态度13分),基本知识38分(科学知识21分、行为知识17分)和基本技能31分(认知技能16分、操作技能15分),调查对象的分类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该分类总分的70%,则判定其具备该分类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2018年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居民具备二级分类素养的比例分别为基本认知30.2%、基本态度44.8%、科学知识4.0%、行为知识21.7%、认知技能49.0%、操作技能16.0%(表3)。

表3 湖北省居民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二级分类比例Table 3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in Hubei Province with the second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

总体上看,分类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情况有以下特点:各组人群科学知识水平普遍较低,50岁及以下年龄组和大专及以上的居民各项分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各类素养普遍高于农村居民,男性居民各类素养水平高于女性居民。由于湖北省城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居民受教育情况存在差异,生态环境与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差别较大,使得整体调查情况呈现城市居民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高者具备素养比例较高。

2.3 湖北省与全国总体素养水平对比分析

2.3.1 整体素养水平对比分析

2018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素养调查,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90个县/区、180个行政村/居委会不同年龄段的非集体居住居民,与湖北省调查口径相同,均在前12个月内在当地连续居住满6个月的居民中开展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共调查了42 015人,获得有效问卷41 404份。统计发现,我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水平为12.5%,意味着我国每100个15~69岁居民中,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人数不足13人,整体素养水平较低。从城乡角度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比例分别为16.9%和8.1%;从性别角度来看,男女性居民素养水平分别为13.9%和10.9%;从年龄角度来看,20~29岁范围内居民素养水平最高,此后年龄段中,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文化程度的角度来看,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素养水平明显升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高达28.5%。全国各类人群素养水平比例如图2所示。

图2 湖北省与全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 levels betwee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hina

按照相同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分类,将湖北省和全国总体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在湖北省总体水平高于全国的情况下,各类人口群体的相应分类比例同样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湖北省城市居民、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具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可能与湖北省城市居民所处环境与教育情况有关,并且农村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其他群体分类中,湖北省总体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即不同群体具备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情况呈现相似的规律。

2.3.2 分类素养水平对比分析

2018年全国范围内,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一级分类指标的比例分别为25.3%、5.8%、25.4%。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按照上述3个一级分类继续细分,得到基本认知、基本态度、科学知识、行为知识、认知技能、操作技能6个二级分类指标的比例分别为23.4%、35.1%、3.5%、17.2%、39.2%、13.6%。将湖北省每一分类素养与全国进行对比(图3和图4)发现,湖北省3大类6小类的素养水平同样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这与湖北省居民对生态环境与健康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联。湖北省居民在认知生态环境与健康关系、保有应对问题的意识、具备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影响的行为知识、认知生态环境与健康信息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但湖北省和全国总体居民对有关空气、土壤、水、辐射、噪声及其他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差别不大,均远低于其他分类素养,故该素养是下一步工作中需重点提升的。

图3 湖北省与全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级分类对比Fig.3 Comparison of first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 betwee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hina

图4 湖北省与全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二级分类对比Fig.4 Comparison of second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literacy betwee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hina

3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不足之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整体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全。

3.1 居民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知识处于“知—信—行”链条中的首要位置,基本知识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基本理念的形成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按照“知识—行为—技能”理论模式,当基础知识和基本信念形成后,行为体系才能开始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技能的掌握来提升行为,而技能则需要通过基本知识的储备来完善。按照行为形成理论,只有当个体了解了行为可能带来的收益或者不采取行为带来的损失之后,实际行为才可以得到提高。

3.2 客观存在的各种差异所致

城市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其中,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这主要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教育投入程度、科普覆盖面和所处地理位置等不同因素的差异较大有关;大专文化及以上人群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远高于高中、初中、小学文化及以下人群,可能与学校基础教育中缺乏对以生态环境和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科学知识普及有关。

3.3 社会宣传和科学普及力度不足

从知识普及和传播上看,一方面,环保宣教注重污染防控而不是健康保护,健康教育和促进中环境因素仅是近百种健康风险因素之一,生态环境与健康目前还未得到社会科普的足够重视,以其为主题的科普很少;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传统的科普宣传工作是以标语和口号等方式被动地让居民认知相关的知识和理念,而主动地让居民自身行为得以塑造的相关行为知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供给。

4 提升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对策

从2018年湖北省居民生态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同期国家水平高出5.7%,但毕竟存在覆盖面不足,代表性不强等局限性,以及调查对象缺乏对暴露和易感性等健康风险防范基础科学知识的认知等问题。如果公众普遍掌握了这些有助于正确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基础科学知识,将有助于提升风险沟通的效率,有利于澄清并避免谣言传播、化解邻避效应等环境有关的社会问题。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调查,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所提出的2022年和2030年,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响应考核指标,必会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全省范围内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将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省居民来共同努力实现,本文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4.1 倡导“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的促进工作机制

开展环境与健康促进行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将健康素养提升目标融入政策制定及贯彻落实的工作策略,在全省范围内倡导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以全面提高湖北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国务院于2019年7月9日组织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并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纳入“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中[1]。根据其职责任务分工,国家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研究、修订完成《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及其释义。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在本级地方人民政府领导或上级生态环保主管部门指导下,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制定部门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工作规划和计划,联合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协作应对危害公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设立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专家领导小组,以答疑解惑、提供咨询、论证的方式辅助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并结合“美丽湖北”建设及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整体部署,对生态环境系统内宣教、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平台作用,加大对生态环境与健康知识传播的投入力度和广度,使湖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在全国做出特色。

4.2 探索提高全民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在2022年和2030年,分别要达到15%及以上和25%及以上。2018年湖北省已调查的6个市/区(县)的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水平为18.2%,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远期考核指标,但6个市/区(县)的素养水平并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和低龄人群素养水平偏低,这可能与农村及低龄人群受教育程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宣传普及覆盖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开展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应从走进农村、深入村居方面努力[10]。

针对湖北省居民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除认真分析调查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出台新形势下提升素养水平的模式方法和策略。借鉴前期调查的工作经验,在全省范围内以点带面先确定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再制定相关方案展开专题调查,并制定差异化的提升目标。如面向城市、低龄段、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应先强化基本理念的提升,再结合实际需求加强对有关生态环境与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面向农村、高龄段、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当务之急是加强对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促进这些人群基本理念的形成。以动态地反映居民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向政府提供监测结果,掌握全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影响因素,结合现实需要确定重点对象、重点内容、策略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健康风险宣传教育。

4.3 创建网络信息平台素养提升新模式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在给网络信息平台塑造了崭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同时,也给全民素养提升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和新闻传播形式,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也可组织开展专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江滩、公园等人群宜集中处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也有必要在初次探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技术指南,指导各地规范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配套调查软件,保证调查监测大数据的科学参考价值。同时借鉴2018年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工作成功案例,调动部门联合力量,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为创建创新素养教育社区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居民可在新模式社区“互联网+”环境里,利用手机接触生态环境科普小视频、健康教育基本常识、健康生活保健新闻等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教育服务内容,引导居民利用闲余零碎的时间接受科学普及,了解基本技能,通过日积月累和持之以恒的宣传,使广大居民潜移默化地掌握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基本理念及知识,并逐渐具备采取相应的行动来维护自身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11-12]。

4.4 利用教育资源,提高素养水平从学生抓起

从国家公布和湖北省的调查结果得知: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层中,15~19岁居民位居具备基本知识分类素养水平最低位,分别为2.2%和5.3%。而处于这一分层年龄段人群绝大多数为在校学生,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它提示我们:提升全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要从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提升开始,不要让教育提升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学校开展环境与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与健康保健基本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常见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响应,以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在校年龄段人群素养教育的提升[13]。建议政府管理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协调合作,将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校教学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和强化层面上,还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加强对在校青少年风险防护、暴露程度等基础科学概念、基本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的理念。

4.5 发挥社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居民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形成

从湖北省2018年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总结的工作经验来看,社区是开展素养促进行动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抗击新冠疫情健康风险防范时得到了体现。社区可通过多项举措来提升居民素养水平,如定期开展一些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形式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居民互动,在内容上使用能引起居民的兴趣和共鸣的语言,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经常向居民发放宣传单,重点突出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生态环境与健康舆情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知识,积极营造人人关注生态环境与健康知识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化资源,培养居民的健康信念和素养兴趣。社区居民素养水平的形成和提升与健康信息的易得性和适宜性紧密相关,社区开展素养宣传不仅是提高居民素养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居民素养数据信息的重要渠道,为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大数据的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及风险防范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居民对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防范意识已大为提升。结合2018年我国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未达到目标要求的现状,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执行风险防范的力度,与人交往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自我防护方式深入人心,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在风险环境中保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素养水平。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开展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提高公众素养,提升参与意识,需要政府、社会等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推进,以逐步提升湖北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14]。

猜你喜欢

基本知识湖北省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辨伪(四)
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基本知识与辩伪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