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液TGF-β1、IL-6、VEGF 的影响
2021-03-24李运军陈玉秋何仁增曾小康
李运军 陈玉秋 何仁增 曾小康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常见类型,多数IPF 患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结构改变、肺间质纤维化,其病因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金属粉尘等环境暴露均会导致IPF,同时IPF 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特征,而也有研究证实年龄是IPF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IPF 目前尚无法治愈,临床上主要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肺纤维化进展、延长生存期为主,因此对IPF 患者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3]。近年研究证实,血清Ig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IPF 病情严重程度[4]。N-乙酰半胱氨酸是含有半胱氨酸的硫基化合物,临床研究证实,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祛痰药,高剂量口服能够起到抗氧化、抗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临床疗效尚有争议[5]。本研究拟观察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对IPF 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TGF-β1、IL-6、VEGF 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德分院呼吸内科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所有住院后诊断为IPF 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35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未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79 例IPF 住院患者纳入数据库,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5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规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入组的IPF 患者均符合《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6];(2)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过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镜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病毒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2)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治疗过程中有糖皮质激素、尼达尼布等用药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IPF 患者均接受吡非尼酮(商品名:艾思瑞,北京康蒂尼药业,规格:100mg,批号20151021-03,20180711-03)抗纤维化治疗,低氧血症给予吸氧对症支持;观察组均接受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商品名:富露施,意大利赞邦,规格:3mL∶0.3g,批号19837001)雾化吸入治疗,每天1 次,每次3mL,连续治疗3 个月,对照组采用浓钠溶液1 只雾化吸入。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表现、IPF 家族史等临床基线资料;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以及血氧饱和度;肺纤维化程度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血清Ⅰ型原胶展开肽(PICP)、层粘连蛋白(LN)。
TGF-β1、IL-6、VEGF 检测均采用纤支镜取支气管BALF 标本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试剂盒购自上海蔚通,批号分别为tw041872、tw037889、tw03976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及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两连续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PF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临床表现、吸烟史及IPF 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IPF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DLCO 以及血氧饱和度差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观察组予吡非尼酮+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吡非尼酮+浓钠溶液雾化吸入;FVC 为用力肺活量;FEV1 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 为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DLCO 为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两组IPF 患者治疗前后纤维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CⅢ、CⅣ、PICP、L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纤维化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纤维化指标比较()
注:观察组予吡非尼酮+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吡非尼酮+浓钠溶液雾化吸入;PCⅢ为Ⅲ型前胶原;CⅣ为Ⅳ型胶原;PICP 为血清Ⅰ型原胶展开肽;LN 为层粘连蛋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LF 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BALF 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1、IL-6、VEGF 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BALF 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患者肺功能、肺纤维化指标差值与BALF TGFβ1、IL-6、VEGF 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功能指标中,除FEV1 外其余指标与TGF-β1 均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5,P<0.05),而纤维化指标中PCⅢ、CⅣ、PICP 与TGF-β1 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5,P<0.05);IL-6 与FEV1、LN 无明显相关性,与其余指标均表现明显相关性;除FEV1 及CⅣ外,其余肺功能与VEGF 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r<-0.5,P<0.05),与纤维化指标表现性出显著正相关性(r>0.5,P<0.05)。见表5。
3 讨论
IPF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非间质性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慢性损伤并激活异常修复过程[7]。在肺泡上皮细胞的异常修复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IPF可能发病机制的药物已投入临床使用[8]。N-乙酰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的前体,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肺组织损伤,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DLCO、血氧饱和度及纤维化指标PCⅢ、CⅣ、PICP、LN 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IPF 患者肺功能及肺纤维化。
表4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指标比较()
表4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指标比较()
注:观察组予吡非尼酮+N-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吡非尼酮+浓钠溶液雾化吸入;TGF-β1 为转化生长因子-β;IL-6为白介素-6;VEGF 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表5 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灌洗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通过支气管镜采集BALF,观察组TGF-β1、IL-6、VEGF 治疗前后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近年研究证实,EMT 在IPF 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1]。TGF-β1 对PI3K/Akt 途径激活肺泡上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许多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纤维化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PDGF、VEGF。VEGF 受到TGF-β1 激活诱导进而释放信号分子,成为促进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关键步骤[12-14]。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肺纤维化指标差值与TGFβ1、IL-6、VEGF 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TGF-β1、IL-6、VEGF 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 及DLCO 呈负相关(P<0.05),与肺纤维化指标PCⅢ及PICP 均呈正相关(P<0.05)。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氧自由基损伤内质网进而介导激活Smad 和Src信号转导通路[15],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雾化吸入能够有效降低肺泡内氧自由基的浓度,进而干预EMT过程的信号转导过程,而IL-6 作为EMT 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通路的信号分子同样证实N-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机制[15-17]。
综上所述,N-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IPF 患者肺功能,其可能通过干预TGF-β1、IL-6、VEGF 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肺纤维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