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3-24王泓霖李信炜张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王泓霖 李信炜 张杰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领域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和使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科技为金融业全新赋能,让金融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领域。对于金融科技,可以理解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复合型金融发展新方向,是现代化潮流技术驱动下的金融改革和创新。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金融业的发展形态,也掀起了新的金融发展浪潮,成为金融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在这样的趋势下,高校对金融行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当下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既让行业发展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也让金融业的发展助力于社会经济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引言

近年来,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做好这项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加快金融行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鉴于此,需要借助当前的金融科技背景,加大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改革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将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一、新经济形势下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新经济形势下各类新理念和新技术正在不断出现与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在新因素的驱动下迎来了颠覆性的变革。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金融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机构创新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金融行业急需尽快转型发展。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市场和行业要求金融人才必须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金融从业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牢靠的金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迅速适应和掌握新技术新理念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跨学科知识成为新金融专业人才的必要知识储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必将不断提高,这严重考验着高校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会对高校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限制,导致很多教育方法难以落到实处。我国在近几年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每年都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但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开展教育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金融科技背景优化教育形式,降低了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匹配性。很多金融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很多课程教学形式都非常陈旧,在占用了较长课堂教学时间的情况下难以产生预期教学效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融入金融科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引导,影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最终会影响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二)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人才培养质量和课程体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中,相关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金融学课程的研究和进一步了解。金融课程体系能够从原本的宏观向微观过渡,从理论化向实践化过渡。同时,要将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紧密融合在一起。金融学中融入数学、英语、编程、数据分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可以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完整,打造新时代需要的技能型金融人才。然而,当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够科学,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三、新形势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

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内容,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相应的技能。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形式,在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金融科技内容,促使教学体系得以重构。在设置相应的课程时,要体现金融管理专业的特点,以科学技术为辅助教育形式,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在金融管理专业课程中融合“互联网金融”等模块,还可以开设金融科技前沿讲座,向学生普及金融科技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循序渐进加大科技在金融管理教育中的比例,达到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金融领域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高职院校在互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至今没有成熟的样本可供借鉴,但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培养社会经济需要的,具有完备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素质的金融人才。高职院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定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企业与学校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网状合作。学校与企业、与社会、与经济要寻求去中心合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有一技之长,而且要实现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做到一專多能,互联网金融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发挥自身办学特色,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离校后在利用金融知识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拥有数字化技能。

(三)注重双师型队伍和校企合作建设

互联网金融是融合了多门学科的专业,不仅要求教师拥有金融相关的知识,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金融相关的科技知识。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来说,确实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和兼职教师比例低的情况。学校可以鼓励专职教师多参与企业实践,到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中体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以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校也可以多聘请金融行业富有从业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可以给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切实地了解到掌握科技能力的必要性。最后,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基地,增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实训基地。政府还可以采取政策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为高校学生毕业前提供一个实习和锻炼自己的渠道。

(四)建立虚拟仿真校内实践平台

在虚拟实践平台上,针对不同的课程章节设置个性化和弹性化的实践任务,也可增加嵌入式实践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导向中掌握现代金融学的基础理论,明确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新动态。另一方面使得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要注意的是,实践任务的设计要面向行业发展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反映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理念的前瞻性,教学形式也要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先进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虚拟仿真实验室是学生增强体验感和交互感的重要场所阵地,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平台建设必须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金融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使人才培养始终保持活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中校内实践与金融行业发展同步伐。

结束语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结合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树立新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将金融管理专业知识与科学技术完美融合,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符合行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金融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坤平.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展经济,2021(08):92-94.

[2]汤筱娴.地方高校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文化,2021(02):114-115.

[3]李莹.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16-117.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0.10.058.

[4]刘可.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0(11):60- 62.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0.11.023.

[5]汪陈,刘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6):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