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荣辉:貌不惊人的“西方中餐大师”

2021-03-23赵一诺

思维与智慧 2021年9期
关键词:正宗唐人街中餐

●赵一诺 桂 涛

见到谭荣辉是在中国农历除夕,他个子不高,穿着其标志性的定制唐装,眼睛一笑就眯了起来。“按家乡的传统,今天要往灶王爷塑像的嘴巴上抹蜂蜜,让他上天言好事。”在美国出生,接受西方理念,却像任何一位家乡的老人一样保留着对中国古老神明的敬畏,这样的反差令人意外。他说这是小时候妈妈告诉他的,他一直记得。

面对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旁人很难想象,中餐进入西方高档餐饮界发展,有这位“西方中餐大师”的巨大功劳。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一夜成名

39年前,谭荣辉成名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1981年,该报用两大版篇幅,报道谭荣辉和他在旧金山教授制作的正宗中餐,这让他在全美一夜成名。但此前几十年,中餐跨不出西方人的外卖菜单,逃不脱低端、油腻甚至肮脏的印象。

谭荣辉成长于芝加哥唐人街,少年时在邻居中餐馆后厨打工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完整地接触到中国餐饮。唐人街最多的是中餐馆,最多的客人是华人;菜单往往有两份,原版的给“中国胃”,改良版的给西方食客。正宗的炒饭、猪肉、馄饨汤,西方食客不懂,“他们只喜欢熟悉的厚牛排和根本不是中国来的‘幸运饼干’”。

“中国美食到了美国,为了生存,必须迎合美国人的口味。美式中餐与正宗中餐基本属于两大门派,就算食材一样,烹调制法与味道依旧是两回事。”谭荣辉感到很遗憾,“从前的华人只会开餐馆,客人也以华人为主,几代人都走不出唐人街。但我决意不要重复这样的日子。”

谭荣辉跟着唐人街的邻居叔叔们锻炼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到旧金山开办了中餐烹饪学校。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他很坦诚:“只要经营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李小龙可以把武术全球化,我是否也可以把中餐全球化?”

芝加哥唐人街的邻居们教给谭荣辉的,除了家乡精湛的烹饪技艺外,还有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我很高兴妈妈没有忘记教给我中国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给我很大力量,这些传统也是我们保留自我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谭荣辉说。

与不少名人因“吃”结缘

登上《纽约时报》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机遇。这一次的惊艳亮相让谭荣辉接到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抛出的橄榄枝,他们邀请他去英国主持美食节目,教授中餐烹饪。

“黄色的脸”“细细的小眼睛”“矮小的个子”——谭荣辉不是没有过自我怀疑。他与电视上典型的精致靓丽的西方美食明星形象相去甚远。但彼时的英国,古典贵族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新兴流行文化的热度上升,再加上下馆子价格高,家家以亲自下厨为时髦,乐得跟着电视里的美食明星学习厨艺。借着这股东风,谭荣辉将中餐的精巧与独特带到了英国观众面前。

经此一秀,中国菜以其新颖的形式和精细的烹饪技法,很快成为英国人餐桌上的新宠。谭荣辉由此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美食明星,并产生了后劲颇大的“谭荣辉效应”。谭荣辉将中式炒锅引入英国,一经推出,就有不少商家慕名寻求合作。现在英国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个买过他的“谭荣辉”牌中式炒锅,英国人甚至授予他“炒锅明星”的亲切称号。

BBC电视节目之外的谭荣辉,在英国掌勺各大宴席,与不少名人因“吃”结缘。他负责过首相府国宴,也为上世纪90年代的曼联足球队做过中餐。

BBC“中餐教父”、英国人最爱的“炒锅明星”、非凡英国形象大使、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获得者……这些都是外界赋予谭荣辉的标签,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始终很清晰——授业者。“我不自诩做什么名厨,更愿意当一名老师。”他平静地说,“通过我教授的烹饪,让人们认识到正宗的中餐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吃得更有味儿,生活得更好,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张晓玛摘自新华社讯)

猜你喜欢

正宗唐人街中餐
海外惠侨工程
——中餐繁荣基地简介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Fourand More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我的英雄学院》——这就是正宗的《少年Jump》!
光影
河中餐厅
热闹的唐人街
中餐餐具包装设计略论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