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机制构建

2021-03-23冯建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生命周期设备

佘 明,王 勤,冯建刚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航空学院;b.国有资产管理处,南京 210016;2.河海大学实验与分析测试中心,南京 210098)

0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高校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中全会为高校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仪器设备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保障。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高校治理水平。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但对照四中全会的最新要求、对照“双一流”建设的更高目标,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亟待加快解决。

本文主要借助管理学中的CIPP模型,从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发,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试图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体系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及“双一流”建设,为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

1 我国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

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规划、选型、论证、招投标、合同签订、采购、建账、使用和处置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对设备实施的全面合理的管理,可大致分为准备期、采购期、使用期、处置期。准备期主要进行仪器设备的规划、论证,做好可行性分析和设备型号选择等;采购期主要进行招投标、合同签订、设备试用、验收建账等;使用期就是设备正常投入使用的阶段,也包括设备的维护、安全等内容;处置期主要就是设备的报废、处置[1-5]。

2006 年国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2017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在这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高校进行了多轮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了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模式,完善了从配置、使用到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开展了资产清查,创新了管理理念,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不断加强,管理效率也不断提高[6]。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照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依然存在规划导向不明确、市场调研不充分、采购工作效率偏低、验收把关不严、设备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到位、后评价缺乏、处置机制不灵活等问题[7]。

(1)准备期—规划导向不明确、市场调研不充分。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的仪器设备配置必须有鲜明的导向,重点围绕学科建设和师生切身需要来进行规划。目前,部分高校更多的还是关注经费是否及时使用、仪器设备用途是否明确等问题,没有树立以学科为导向的资源配置理念,这将影响到“双一流”建设的质量。另外,部分贵重仪器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采购前,市场调研不够全面,没有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效果、不同设备的价格差异和使用功能等[8],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

(2)采购期—工作效率偏低、验收把关不严。虽然各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了仪器设备采购的审批流程,但是由于采购环节涉及的部门较多,职能相对分散,整体采购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对于多校区办学的高校,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为了尽快完成预算,在经费足够的前提下,采购中会更倾向于购买更加昂贵的设备。另外,设备采购时常常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求,未能有效落实国家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精准性、实用性方面的要求。在验收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仅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没有对设备的参数指标进行技术层面的专业检验。

(3)使用期—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到位。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大多关注安全责任,不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管理责任缺失,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9]。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仪器设备的专业性很强,在高校科研、教学中的应用领域较窄;部分团队或个人,使用课题经费购买的设备,不愿意向其他团队或者个人共享;高校整体的设备共享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10],以上众多原因,造成了部分设备的长期闲置。同时,部分设备的维护也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昂贵、专业性强的设备,缺乏专人使用和维护。

(4)处置期—后评价缺乏、处置机制不灵活。在仪器设备投入一定的前提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越高,教师的学术活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也会越高。目前,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论证机制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缺乏有效评价,有的高校在评价中重形式轻效果,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展相应的评价,绩效管理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11];同时,部分设备的报废管理不够灵活,应该及时报废的设备没有报废,到达报废期限但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设备没能发挥教学辅助等功能。

2 CIPP 模型的基本内涵和在仪器设备管理评价中的作用

2.1 CIPP模型的基本内涵

CIPP模型最初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由美国学者Stufflebeam等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此前,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所提出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界的主流理论,但该理论在实践运用中暴露出了单一目标适用范围有限等不足。在此背景下,CIPP模型被正式提出并得到了广泛运用,Stufflebeam 也借此奠定了自己在评价领域的地位[12]。

与泰勒提倡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不同,CIPP评价模型是以决策为导向,认为“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更加注重效用评价,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CIPP模型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 个步骤(见图1),CIPP 正是由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4 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13]。

图1 CIPP评价模型

背景评价主要是为了确定对象需求并科学设定评价目标,需要对内外环境、对象需求、对象特点等进行调研和评估,确保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背景评价完成后,就要进行输入评价,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形成最优方案,重点考察方案是否可行、适用、有效。确定方案后,第3 步就是对实施情况进行过程评价,通过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对偏离目标的情况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效果,过程中要有详尽的文字记录。最后是成果评价,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既要了解各方的满意度,还要评估目标的完成度[14]。

2.2 CIPP模型在仪器设备管理评价中的作用

CIPP模型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突出了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工作,并倡导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15],模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较强,在评价领域尤其是教育评价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模型目前几乎没有在高校资产管理评价领域应用,而模型的4 个步骤与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4 个阶段较为吻合,其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等特点有助于对设备的论证、采购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同时,这也是拓展CIPP 模型适用范围的有益尝试,对于高校管理评价理论的丰富具有一定价值。

3 基于CIPP 模型的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机制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围绕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现存问题,遵循“明确目标、科学论证、强化管理、优化评价”的总体逻辑,可以借助CIPP 模型,辅之以专家调查、问卷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创新性地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环节,对应仪器设备准备期,要明确仪器设备管理的总目标,对需求、问题、资源、机会进行评价,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建立仪器设备采购预判体系。①评估学校学科建设的总体战略和师生成长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学科的政策投入导向要清晰,师生对仪器设备的需求要详细掌握。②分析仪器设备管理现存的问题,尤其是同类设备购置时,要参考历史数据。③摸清家底,盘点仪器设备的“存量”和可能的“增量”,避免资源浪费。④明确仪器设备采购的时间安排。

(2)输入评价。输入评价环节,对应仪器设备采购期,主要是在完成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做好对设备招投标、试用、验收等工作的评价。①对各投标方案进行论证比较,从中选定最优方案,重点是对设备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解决“设备是否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师生的需求”“设备是否能按期投入使用”等问题。②对照技术参数和指标,对设备的试用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来验收。③对采购工作整体流程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过程评价环节,对应仪器设备使用期,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控和反馈,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CIPP模型的显著优势。①要评价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产出情况,设备的开放共享情况等。②要评价设备的故障率和安全性。③要评价设备的维护措施是否得当、有效,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职责履行情况等。因为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不同,这个阶段的时间跨度也相应地会有较大差异。设备使用过程的文档要做好保存,这对于后期甚至使用过程中(有的设备寿命较长,使用周期中存在再次购买的可能)购置同类设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环节,对应仪器设备处置期,重点是评价既定目标的达成度以及设备剩余价值的再利用等,包括学科建设目标贡献度(主要是考查设备产出情况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师生满意度、同类设备原有问题的解决情况、购置时间点合理性、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资产剩余价值的作用发挥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框架,见表1。

3.1 案例:以N高校某光学平台采购为例

N高校拟于本年度6 月份采购某光学平台,现运用上述模型对改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状况进行评价。

(1)背景评价。该校光学学科属于学校重点支持学科;通过问卷调查,该学科教师及学生对该设备均有较强的使用需要,并形成了需求论证报告;该学科尚未购买过同类设备;设备试用期为2 个月,6 月份购置后经过试用期检测可于本年度9 月份投入使用,能够及时满足科研需要。经过背景评价,认为该设备购置可行性高,可以列入采购计划。

(2)输入评价。经过专家打分,对多台备选设备从效果、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比较,确定购买C 国的A设备;试用期,设备运转良好,各技术指标正常,故障率在预定范围;采购工作流程需进一步改进,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经过输入评价,认为A 设备符合采购需要,准予采购。

表1 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框架

(3)过程评价。设备使用期为5 年,实际使用时长达到预定目标,闲置率低;学生培养数、科研论文数均达到原定目标,专利数略低;设备故障率很低,未发生安全事故;设备使用人员主要为该学科的教师、研究生,外部人员使用时有专人指导,维护工作主要由研究生承担,设备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高;设备使用的过程文档保存完好,为其他同类设备采购提供了较好的参考。通过过程评价,认为A设备使用情况良好。

(4)成果评价。设备产出情况好,为该校光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使用的满意度高;设备的安全性较同类设备好,设备购置时间点较为合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有效;设备报废后,投入了本科生教学工作。通过成果评价,认为A 设备总体目标达成度高,设备管理水平高。

3.2 小结

本文所构建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采用了传统CIPP模型的基本思想,加入了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较为成熟、易于操作的管理评价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既适用于单台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也可满足学校宏观层面仪器设备管理评价的需要,相关指标可以根据决策环境和评价对象的不同进行修正和调整。

4 结语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对于“双一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坚持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聚焦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优化仪器设备配置方式,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产出效率,从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提升,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本文运用CIPP模型尝试构建了一种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通过案例检验可以发现,4 个步骤环环相扣、前后关联,实际操作时工作量较大。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各个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如能将本研究提出的仪器设备管理评价机制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实现较长周期的数据共享、深度挖掘,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将会更好地发挥该评价机制的作用,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生命周期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调试新设备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