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的课程评估实践与思考

2021-03-23陈想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考查教学质量评估

宋 跃,陈想平,胡 胜,任 斌

(东莞理工学院a.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b.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广东东莞 523808)

0 引言

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是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1-3],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也是课程[3-4]。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优质课程建设与共享,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评估工作的导向功能与诊断功能,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我校在全校实施了2019~2023 年课程评估计划,以夯实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丰富完善高校自我评估体系。

1 课程评估理念与愿景

以“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为课程评估理念,旨在通过课程评估,逐步实现:

(1)把握课程建设整体状况,为改进教学提供准则,为教学改革方案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出台提供依据。

(2)发挥课程评估指标对课程建设的引导作用,明确各自在课程教学和课程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增强质量保证意识,共同推动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3)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强化日常教学过程管理,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常态化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规范化。

(4)切实落实一流本科教育2025 行动计划,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2 评估方法与原则

为有效评价OBE理念下的课程建设,确立课程评估的方法与原则[5-7]。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2)目标、过程、效果相结合,综合评价课程质量,重点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专家评课和学生评教相结合,校内外专家、教学督导和学生等不同主体综合评价,来保证课程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公正性。

(4)分类评估与分级评估相结合,针对不同课程类型,制定评估标准;学校评估与学院评估、课程自评相结合;指令性评估与自愿申请参评相结合等。

3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与内容

表1 所示为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由6 个1 级指标、18 个2 级指标、23 个观测点构成,专业课由6 个1 级指标、18 个2 级指标、21 个观测点构成,其中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目标达成度等5个观测点为核心指标,评估主要内容有:

(1)课程目标。考查课程目标定位与建设举措,考查课程教学要求与毕业要求、培养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教学队伍。考查课程团队教师数量与结构是否能够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课程教研教改与师德师能。

(3)课程资源。主要考查教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

(4)教学过程。重点考查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业辅导、课程考核等,强调教学内容要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程考核是否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及学习的过程性。

(5)教学效果。既关注教学督导、后续课程同行对课程的评价,也重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

(6)课程管理。考查课程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与持续改进、课程教学文档管理。

4 实施过程

(1)制定评估计划。全院6 个本科专业的94 门课程参评,前两年以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后两年以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为主,评估周期为4年,4 年参评课程的数量分别按10%、20%、30%和40%的比例制定评估计划。

(2)建立评估制度。评估实行自评—院评—校评3 级评估制度(见图1)。2019 年学院共有20 门课程参加了院评,学院第2 次评估是校外专家评估,评估为优秀及以上的课程,择优推荐4 门参加校级课程评估。

表1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

图1 课程评估流程图

(3)校级评估。由学校聘请校内外评估专家对受评课程进行了评估,采用网上评估与现场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上评估材料和现场听课、访谈、问卷调查、查看实验室和教学文档、组织师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课程进行全面考查。

5 课程建设的共性问题与改进措施

(1)课程建设的共性不足。在我院20 门课程2次评估和到学校参评的4 门评估课程中,发现课程建设中的共性不足:①课程标准制定不规范,调研不足,与业界联系不足,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在核心能力上的支撑不足,课程规划不翔实,未能针对社会需求来制定3~5 年的建设规划,或规划的具体任务、具体负责人、完成时限等计划不翔实,可行性不强。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少,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的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探索实践不足。③实验实践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比已达到60%,但含金量不高,其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认定流于形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课内外实战平台建设还要加强。④试题库建设力度不够,题量不足,题型少,组卷应用实践少,更新频率不高。⑤教考分离比例不到参评课程的30%,教考分离比例不高,虽有流水阅卷但任课教师与阅卷未能实行回避制度。⑥课程资源不丰富,体现课程建设的特色资源少,特别是来自企业工程一线的资源少,资源利用率不高,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文华在线开展网络化教学的课程少。⑦课程达成度分析、持续改进工作不到位,IIET 专业工程认证未能带来规范建设的成效,课程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支撑分析、课程各知识点的达成统计分析不到位,统计分析的途径方法较简单,教学质量未能形成闭环管理[8-10]。⑧青年教师对课程评估材料的贡献度偏低。⑨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未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德育素材。

(2)改进措施。2019 年来自12 个学院参评校级课程有42 门,我院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获学校示范课程(全校3 门),电路分析基础获学校优秀课程,通过课程评估,提升了教师对课程建设的重视度,各课程通过对标,查漏补缺,积极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向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方向发展。面对课程建设的不足,拟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学习专业工程认证操作,开展持续改进等课程教学的规范性建设,形成教学闭环管理。②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与社会业界的融合,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方面的合作[11-15]。③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在课程思政、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改革。④利用二级学院绩效分配杠杆,对学校优质课程在课程课时计算上给予系数奖励,努力打造“金课”。

6 结语

课程评估是高校检验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的基于OBE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课程质量的自评—院评—校评3 级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和反馈等作用,是后期打造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重要基础,必将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考查教学质量评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