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229 块兴隆台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2021-03-23肖雄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区油层泥岩

肖雄

(辽河油田开发事业部,辽宁 盘锦124010)

1 区域概况

杜229 块,位于辽河盆地的西部凹陷,属于西斜坡的齐曙上台阶的中部,开发的目的层系是沙三段的兴隆台油层,油藏的埋深在1000 米左右,油品为超稠油。本区的储层物性较好,属于高孔、高渗储层。纵向上,把兴隆台油层划分为兴Ⅰ-兴Ⅵ六个油层组。

杜229 块超稠油的开发,主要根据开发方式以及开采技术区分,将区块的开发历程划分成试采、编制开发方案与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方式转换准备三个阶段。

随着辽河油田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发展,1997 年开展了蒸汽吞吐试采,获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1998 年进一步扩大了试采规模。1999 年,根据油层的发育状况,主要在油层发育较好的区域,开始采用二套开发层系,正方形的井网进行部署,而对于其它地区,则采取一套层系开发、直井蒸汽吞吐,这种开发方式的开发效果比较好。

从2002 年开始,区块的产量开始出现快速递减的现象。为了达到减缓产量递减速度的目的,在现场先后开展了多种增产措施的试验。这些措施主要利用了不同增产原理,对于高轮次蒸汽吞吐井的开发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007 年6 月,在断块中东部分两个试验区,反九点井组进行直井蒸汽驱试验,从阶段生产情况来看,蒸汽驱效果已有明显改善(图1)。

图1 杜229 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曲线

2 沉积特征

2.1 沉积环境与相标志

兴Ⅵ组油层在沉积时,因为盆地受到了区域的拉伸作用,导致了此时区块的断裂活动剧烈。而盆地骤然急剧的下沉,导致了本区水体的扩张,从而在本区形成了地层的超覆沉积现象。与此同时,由于这些断裂依然处于活跃期,且与沉积中心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南部区域,由于较强的断裂活动的存在,从而使地层呈现出了一种北部较窄、向南部变宽的特点。这个时期,由于区块的沉降速度大于区块的沉积速度,使水体逐渐变深。本区由于地处湖盆的边缘,因为与一条断层紧邻,从而形成了一套湖底扇的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的沉降环境主要是半深湖-深湖环境,沉积碎屑主要以粗颗粒为主。

在沙三段沉降的后期,因为受到了构造变化的影响,导致地层受到了强烈的剥蚀。但是兴Ⅰ、兴Ⅱ、兴Ⅲ、兴Ⅳ、兴Ⅴ组储层所处的沉积环境是在沙三段的末期,由于地层长期抬升,从而遭受剥蚀的条件下形成的沉积构造。

兴I-兴V 组沉积的时期,主要处在湖盆扩张的时期。因为湖盆范围的逐渐扩大,进而导致河流不仅从北部,也从南部区域注入到了湖盆中,致使本区在此时期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由于本区近物源的原因,因此,碎屑物的供给很充足。形成了中厚-厚层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骨架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根据本区的岩心观察资料得知,兴Ⅰ、兴Ⅱ、兴Ⅲ、兴Ⅳ、兴Ⅴ组储层的顶端及储层内部,多为灰绿色的泥岩和黄绿色的泥岩(图2),偶见浅灰色泥岩。而且,在本区的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可见碳屑纹层,这说明这套储层的沉积水体较浅,沉积环境为浅湖环境。兴Ⅵ组油层中泥岩的颜色,主要为浅灰色,偶见灰色泥岩。由此得知,在兴Ⅵ组油层沉积时,沉积水体相对来说更深一些,为半深湖-深湖沉积。

图2 灰绿色泥岩

通过岩心手标本观察、分析化验和微古生物鉴定得知,本区储层中古生物生态总的特征如下:可见大量的介形虫类及螺类化石,其中有伸玻璃介形虫、似瘤田螺、拟黑火螺鱼耳石等这些生物,主要的生存环境是水体较浅的环境。在本区储层的粉砂岩中,可见大量的生物遗迹(图3),比如双菌迹、石针迹等。这些生物遗迹同样也是生存于较浅的水体环境中。这说明,兴Ⅱ-兴Ⅴ组的储层,沉积的环境均为水体较浅的浅湖环境。在本区的储层中,极少见藻类化石,孢粉类化石主要是被子植物的花粉,次之为裸子植物的花粉,而蕨类植物的孢子含量较少。此外,鱼类的化石及植物类的化石大多保存不完整。上述的古生物生态特点,主要反映了区块水体相互交替的动荡环境。

图3 泥岩中可见生物遗迹

2.2 沉积岩的粒度特征

沉积岩的粒度主要受搬运的方式、搬运的介质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些影响因素也同样反映在沉积岩的粒度特征中。由此可知,利用粒度的资料可以用来推断储层的沉积环境。而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了C-M 图解和粒度概率曲线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2.2.1 C-M 图解

根据前人研究资料得知,本区兴隆台油层C-M 图的特征,图形主要由PQ 段及QR 段组成。只有少数图形是由PQ、QR 和RS 三段式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特征主要反映了牵引流是本区主要的沉积机制,但有时在两段式的图形中,PQ 和QR 段表现出一种逐渐过渡的过渡特征。

兴Ⅵ组的C-M 图解:颗粒组成明显粗大,图形比较不规则,基本与平C=M 基线平行,而且距离C=M 基线较远。这种图形特征主要反映了储层碎屑物颗粒变化大、分选差的特点,是典型的重力流沉积。

兴Ⅰ-兴Ⅴ组的C-M 图解:根据取心井粒度分析资料,大部分的图形虽然由PQ 段和QR 段组成,但两段表现出逐渐过渡的变化特征,整个图形几乎与C=M 基线平行,反映出带有重力流的特点。

根据兴Ⅰ-兴Ⅴ组的C-M 图,综合分析可知,本区的沉积水体主要为牵引流,同时也伴随有重力流发生。这种水体环境,是近源辫状河-扇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的主要特点。

2.2.2 粒度概率曲线特征

兴VI 组的粒度概率曲线特征主要表现为由缓斜式、跳悬渐变式曲线的交替构成。曲线的粒度区间跨度较大,反映了一种整体搬运的沉积特征,粗粒组分与细粒组分一同搬运并混合沉积下来,这是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点(图4)。

图4 某井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根据兴I-兴V 组的粒度概率曲线分析得知,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类的分选较差,图形中缺少了滚动的总体,主要为跳跃总体,其含量占比较高。经分析,此类的样品大部分来自于冲刷面以上的储层,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强。而另一类则相比较分选较好,图形中的跳跃总体分选较好,但滚动总体的含量则较低。此种样品,表现出的水动力条件较前者稍弱一些。

2.3 单井相分析

单井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相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主要利用了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等不同资料,详细的划分了单井的微相以及亚相类型。研究过程中共利用了杜229块工区内目的层的2 口取心井的资料,本次研究在应用了区块取心井资料的基础上,还结合了测井相的特征,以此来分析本区储层纵向上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演变规律。

根据单井相图资料可知,取心井段的沉积微相在垂向上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组成。这些河道是不同时期发育的、正粒序型的河道。此种情况说明了有不同时期的河道在垂向上进行了相互叠加。同时,也可以看出从沙三段的早期到沙三段的晚期,这是一个逐渐水退的过程。因此,位于下部的沉积物粒度最粗,主要为砾岩和含砾砂岩,且可见冲刷面。从下部到上部,储层的粒度逐渐的变细,变为由粉砂岩和泥岩等细粒成分组成。而且在其中,肉眼可见大量的生物化石及生物遗迹,表示此时的沉积水体比较浅。可是,从沙二段的早期到沙一段的晚期,岩性的组合特征是上粗下细,证明了这是又一次的水进过程。

2.4 沉积相展布特征

兴Ⅴ组沉积时期的水体能量较弱,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是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微相。反应了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本区储层,是在相对来说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水体携带了较多的细粒组分的沉积物,而这些沉积物就地沉积,由此形成了分流间薄层砂微相。

兴Ⅳ组在沉积时,比较发育的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分流间薄层砂微相。河道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分流间薄层砂,偶见为分流间洼地,但分流间浅滩在本时期较为不发育。

兴Ⅲ组时期,根据该油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得知,分流间薄层砂微相取代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成为了本区的最优势相,占工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以扇三角洲的沉积演化特征来分析,在沉积的初期,由于河道的水体较浅,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薄层砂是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沉积的水动力条件越强,相应的,河道就越发育,而水动力条件越弱,由于河道的冲刷能力减弱,则其他微相比较发育。

3 结论

3.1 本区不同油层组的沉积时期和沉积环境不同,但均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3.2 沉积的水动力条件越强,相应的,河道就越发育,而水动力条件越弱,由于河道的冲刷能力减弱,则其他微相比较发育。

猜你喜欢

本区油层泥岩
泥岩路基填料抗剪性能实验研究
不同pH条件下红层泥岩崩解特性研究
大庆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胜利油田垦119区块塑性泥岩钻井模式研究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