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以陕西省为例
2021-03-23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农村成员共同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和劳动成果共享的一种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利润共创、风险共担、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特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统”和家庭分散经营“分”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相对于家庭经营为主的“分”而言集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着“分”的家庭分散经营由于土地碎片化、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过低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经营,农业迫切需要向规模化和机械化转变,而集体经济能够克服个体碎片化农业所具有的劳动生产率低、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弊端,实现规模经济,同时防止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一些农村正在由传统的按劳分配的集体经济向新型的“按份共有”“按股共有”的股份合作集体经济组织形态转变[1],对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8 年11 月进一步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同期农业部农村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下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近两年全国各地的重点工作和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者关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研究普遍认为缺乏科学管理、资源不足与利益分配机制不当等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崔日明和韩渊源[2]分析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选择上规划不到位、存在盲目性,并指出利益分配及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赵占博[3]指出人才资源是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及消费市场存在培育乏力等问题。二是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中共中央于2016 年12 月提出《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①参见中发〔2016〕37 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之后,近年研究成果总体上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侧重于《意见》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诠释和分析,如夏英和张瑞涛[4]、林广会[5]。第二,中央农办及农业农村部专家关于全国部分省市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成效归纳以及指导建议②按照《2019 年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计划》要求,2019 年10 月至11 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联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9 个督查组分赴福建、河南等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实地督查并形成相关督查报告。如:文献[6][7]。。第三,实证调查和分析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影响以及绩效,如王岚和李聪[8]、方桂堂[9]。第四,侧重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影响因素或者对策建议,如闵师等[10]、黄季焜等[11]、余葵[12]、郭晓鸣和王蔷[13]以及孔浩[14]。
学界对于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少且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如余葵等[15],研究成果显示,陕西省88%以上的行政村已经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仅查找到一篇内容侧重于现状调研冯晓秦[16]的论文[16]。
综上分析可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关话题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清晰的现有环境为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面对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以及面临诸多发展瓶颈问题的现状,陕西省集体经济发展及相关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基于陕西省农村经济社会具体环境,结合陕西省内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探索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陕西省农村经济内生和快速可持续增长、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陕西省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陕西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涌现了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咸阳市袁家村、渭南市沟北村等典型农村集体组织,带动全村实现了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可是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 年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数据显示(下同),陕西省管辖1 245 个乡镇,在册18 235 个行政村,截至2018 年底,全省在册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益306 140.8 万元。产生经营收益的村有8 986 个,无经营收益的村有8 792 个;收益5 万元以下的村有4 769 个,收益5 万元~10 万元(不含10 万元)的村有2 213 个;收益10 万元~50 万元(不含50 万元)的村有1 325 个,收益50 万元~100 万元(不含100 万元)的村有323个,收益100 万元及以上的村有356 个。通过统计数据比对和实地调查,可以归纳当前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17]。
(一)农村集体经济整体收益水平低,大部分村集体尚未实现收益
一是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缓慢,大部分村集体尚未实现收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陕西省无经营收益的村集体占比为49.5%,全国平均占比为35.8%;陕西省有经营收益的村集体占比为50.5%,全国平均为64.2%,而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的村集体有经营收益的占比高达70%以上[17]。可见,陕西省大部分村集体还未实现收益,陕西省无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图1。
图1 全国部分省份村集体经济有无收益对照图
二是陕西省村集体经济整体收益水平低。在2018 年有收益的村集体中,陕西省村集体经营收益5 万元以下的居多,占53.07%;经营收益100 万元及其以上的甚微,仅为3.96%。
而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主要集中在5 万元~10 万元(不含10 万元),分布相对较平均;浙江、江苏、广东、北京等省份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5 万元以下的分别占16.68%、9.42%、4.08%和12.9%;浙江、江苏、广东、北京等省份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100 万元及以上的分别占19.46%、28.63%、26.13%和34.14%[17]。如图2 所示,各省份中收益为5 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陕西省占比居于全国高位;各省份中收益为100 万元及以上的村集体经济,陕西省占比居于全国低位,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悬殊。因此,陕西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全国各省份相比,收益较低且收益能力逊于经济发达省份。
图2 全国部分省份村集体经济收益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陕西省收益100 万元及以上的村为356 个;无收益或收益5 万元以下的村为13 561 个,高达76.2%[17]。可见陕西省村集体经济收益差距很大,收益水平极不平衡。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尚属“空壳”或者非常薄弱,基本上没有收入,没有自有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同时基本办公经费也要靠政府财政补贴。
陕西省部分村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村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由项目组实地调研可知,沟北村在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全部纳入总股本的基础上,按照“确权确股不确资”的思路,将集体收益分配权折股到人、确股到户、按户分红,成立了以“股份农民”为主体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服务社员、提升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8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5 万元,优先为每户贫困户分红0.3 万元,促进了全村实现共同富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
实地入村调研发现,陕西省袁家村、沟北村等典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均以依托高素质、有眼光、有魄力的优秀村干部主动谋求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带领村农户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集体经济当中的方式而实现。袁家村是自2007 年起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村民为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不断完善经营模式而发展起来的。沟北村是在党支部书记王耿学和村主任李存才两位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村级合作组织而发展起来的[18]。
三、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准确诊断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是探索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路径的前提。市场环境下,农业资源、地方特色资源以及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和整合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能力和收益水平,也是问题分析的着眼点。
(一)大部分村镇对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比较盲目,发展形式单一
陕西省个别行政村以及少数试点村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下采用产业带动、资产经营、服务创收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但是项目组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在集体经济中不作为或者盲目选择产业与合作伙伴,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有效方式。实地调查印证了统计数据的分析,大多数行政村尚没有运营集体经济或者处于“空壳”;一些村采取异地置业等单一方式运营村级集体经济;一些村利用当地土地和畜牧等资源建立农业合作社运营集体经济,收益很低。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形式单一的现状下,农户和村集体的生产要素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农户、村集体、市场经营主体等各方优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难以实现;小农户难以与农业现代化接轨;农业产品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土地经营效益低下。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缺口大,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
“一懂两爱”的人才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要素,缺乏人才、留不住人才是长期影响陕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村干部思想意识跟不上,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村集体干部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没有信心,思想保守,眼光短视,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由于工资水平低,村干部缺乏创新积极性和热情,不愿承担风险,不能自觉主动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缺乏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其他市场经营主体的合作能力和合作主动性,造成大量空壳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收益很低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二是村干部岗位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艰苦,对于农村优秀的年轻人才缺乏吸引力。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往往更倾向于到城市就业或者发展,导致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缺乏懂经营、懂管理、有文化的复合型年轻人才,造成村干部队伍人才缺口大。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户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低
陕西省多数农户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要素没有得到充分运用。陕西省农村常住人口中以老人与儿童为主,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而留守的中老年人普遍对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发展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重视“分”而忽视“统”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户习惯于传统的个体土地经营,关注自身家庭内部的发展和收益。而对于集体经济关注程度低、同时缺乏信心和动力。农户未能从长远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对于农村脱贫致富以及农业经济整体发展的关键性作用,集体责任感尚未建立起来。
(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使用方式单一,利用效率不高
各级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支持资金或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农民增收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财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陕西省财政厅制定了《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奖补资金只能用于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使用建设用地建设物业经营项目,发展物业经济;以财政奖补资金作为股本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该办法中明确规定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及工商企业。
由于投资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的风险较大,以及政府提出确保财政扶持资金稳健的要求,陕西省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而将资金用于保守的异地置业投资,并非将资金用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于许多缺乏投资或者发展能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扶持资金则成了“烫手的山芋”,拿来而不会用甚至搁置不用。导致一方面需要资金的合作社“缺钱”发展,另一方面手中“有钱”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却是有钱花不出去,或者偏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初衷去使用资金。
(五)农村集体经济普遍缺乏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单一
陕西省多数地区自然资源相似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特色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是陕西省以关中地区为主的多数乡村自然条件相似,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以及拥有的资源基本相同,不具有发展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优势。二是以陕南和陕北为主的乡村拥有特色资源优势,但多数缺乏挖掘自身优势的意识和能力,村集体经济多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单一产业为主。三是少数村庄利用自身拥有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等特色资源,发展了一定程度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产业,但由于发展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以及不能充分对接市场需求等原因,市场竞争力有限且收益不够理想,不能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推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上述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从构建多种形态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农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识,以及激活农村集体经济财政扶持资金,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对发展壮大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一)探索多种形态的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形成多方利益共同体
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各方生产要素的有效合作,激活各类要素从而为集约化、规模化创造条件。应在盘活用好村级集体资源资产,促进农户、村集体以及市场经营主体等各方资源有效合作的框架下,探索适应市场体制的多形态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三方生产要素合作的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组成、主要负责集体经济的运营和管理,目标是提升集体经济内在发展能力同时提高组织成员财产性收入[19]。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合作社成员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的农民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组织形式[20]。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孤立的个体。面对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的各方生产要素缺乏有效整合的问题,应构建以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小农户三方资产、技术、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为股份合作的三方利益共同体。这种股份合作模式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优势、合作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及农户土地和闲散资金优势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一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集体拥有的土地、资金以及其他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等要素入股;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组织农户的优势,集中全村资源参与,以农户的土地要素入股;三是合作社提供管理、技术、生产服务、企业家才能以及其他资产等要素;四是运用量化方法对以上全部生产要素进行相对价值评估,并量化个股价值,进一步确定村集体资产的股份数量以及合作社与单个农户的股份数量,并按照股份结构分配股红。
2.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的大市场与小农户对接的股份合作模式
为了促使农户、村集体、市场经营主体等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应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现以及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紧密连接。这种模式需要村集体发挥农业企业与农户对接各种资源的组织作用。一是由村集体经济引入经营良好的龙头企业,村集体与龙头企业组建股份制企业,或入股龙头企业经营项目;二是充分依托村级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发展资金、人文特色等资源开发、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三是深入挖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的综合价值,同时鼓励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吸纳农户以承包地、林地等经营权入股自愿加入,其中农户土地并入村级集体份额中并将其土地另行建账;四是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股权数量和结构,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明确与农户之间的股份关系。基于保障村集体和农户利益的基本目标,确保村集体和农户“保底”收益并按照股权分红。
3.“一条龙”全托管服务带动村集体、托管组织和农户三方利益联动的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将一个几个或全部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完成的经营方式,能够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1]。如山东省高密市组织村“两委”成立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加、销等“一条龙”全托管服务,使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22]。陕西省针对农户农业产品成本高、土地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应推进“一条龙”全托管服务带动三方利益联动的发展模式。可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农户的耕地,由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托管组织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规模化生产托管服务,农户则向托管组织支付生产作业服务费和农资费用。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农户将生产服务费统一交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托管服务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验收合格以后方可获得托管服务费。托管组织每年向村集体按照每亩一定数额支付管理费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这种模式不但确保村集体有一定收益,而且整建制托管、土地连片种植也能有效整合地边地沿,使土地提升一定的种植空间。另外,实地调研发现,农业全托管的规模化作业能够使每亩降低不少于200 元的种植成本,可直接提高农户农业收入。采用“一条龙服务”的全托管模式能够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使剩余劳动力安心外出打工而增加工资性收入。此外,三方利益联动的托管模式能够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托管组织发挥农业生产社会化组织的功能,带动小农户走向共赢的现代农业。
(二)加强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培育,构建带头人激励约束机制
人才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村干部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村干部的能力与素质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是村干部人才队伍培育的主要途径,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负责人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使命感和积极性,合理的约束机制则能够有效纠正负责人在集体资产和利益方面的行为偏差。
1.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强村集体经济带头人
一方面是从外部引进人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血液注入,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选拔到村组织的领导职位。第一,从本村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种养殖大户等人才中选择一些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集体经济发展意识强的人才进行培训,任职村干部。第二,将本村在外地务工的有文化、有能力、理念先进、眼光长远的人才请回村,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建设村集体经济。第三,积极引进大学生村干部参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文化、信息资源丰富、敢于创新的大学生村官的智力支持有助于村干部更有效地发展集体经济。
另一方面是在村组织内部进行培养,即对现有的村干部进行培训和开发。第一,组织全省或者地区先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他人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的优秀事迹或者先进管理模式,转变村干部保守、短视的思想观念,培养村干部的大局意识、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组织村干部对外参加以陕西省“三年百市”行动为主的农业产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深加工展览会等,拓宽村干部视野,更新其知识结构,学习新产品和新技术。第三,开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专题培训班,覆盖全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专题培训,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引领干部队伍成长、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对村干部进行政策宣讲,第一时间掌握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政策,以便及时运用利好的新政策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2.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
一是实施基于绩效评价的晋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建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绩效评价机制,依据评价结果给予职位晋升或者降级,从而激励负责人从行为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构建基本薪资、绩效薪资与特殊奖励计划的“三位一体”薪资激励机制。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是引进人才和激励村干部队伍的制度保障。“基本薪资”应达到地区平均生活成本以保障村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绩效薪资”可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绩考核结果,按照不同等级对应的奖励标准发放;“特殊奖励计划”用于激励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有着突出成绩的村干部。
(三)培养集体经济发展意识,提高农户参与度
培养农户发展集体经济观念的意识和集体责任感,完善基层党建组织,加强农村集体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集体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行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制度,选优配强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建设富有发展力的党政协同领导团队。深入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将培育集体经济纳入教育培训内容,对村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进行轮训,提升强抓党建、促进增收的水平和能力。二是村两委应加强宣传和指导,解除农户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壁垒。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个人收入增长的重要作用,激发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实现共同发展使农户获取集体经济为个人带来的利益,从而解除农民的畏难情绪并全面参与到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发展中。三是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素质从而提升农民参与集体经济的能力。
(四)激活财政扶持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各级政府财政奖补、扶贫项目等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如何管好用活这批发展资金,有效推动资金变为股金,是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以下三种模式能够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单一与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1.村集体经济参股入股于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驱动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村两委将财政扶持资金投资给本村农业合作社或者其他农业企业,支持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或者发展农业产业。根据资金投入的数额量化股份,并以“保底+分红”的分配模式分红获利,以确保财政扶持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合作社等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理,确保其健康有效运营。
2.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产业的财政扶持资金运营模式,带动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下财政扶持资金直接投资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相关产业,并构建产业组织体系,选拔懂管理、有开拓精神的能人管理产业主体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整个经营过程中,农户提供有偿劳动力,村两委行使监理职能。
以上两种投资给合作社(公司)或者直接投资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地方合作社(公司)或者村集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境,为合作社(公司)或者村集体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化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合作社(公司)或者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也为地方农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第三,合作社(公司)产业发展也带动更多农户在产业链条上的农业生产环节发展农业。
3.财政扶持资金投资于物业经济和标准化厂房的运营模式,获得集体经济收益
一是发展物业经济。建议由财政为主出资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经营权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包括仓储烘干、晾晒场、保鲜库、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平台、物流服务平台等,物业产权归村集体经济所有,物业收益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和扶贫。二是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发展良好的企业,以财政支持资金、产业扶持资金为主出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对于村集体经济环境薄弱、区位条件差的村,可跨区域抱团参股入股标准化厂房建设。其中财政出资的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租金收益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以及扶贫等。
(五)开发特色农村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充分挖掘陕西省各地自身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农村资源。在“3+X”战略①“3+X”战略指陕西省政府提出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3”是规模和发展潜力大、装备和技术先进、品牌价值大的现代农业;“X”是限于较小区域、规模小、产业开发程度还不够“现代”的特色农业产业。下合理科学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发展渠道,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推动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地方农村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影响力的村集体经济。一是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栽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促进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全面提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针对陕南、陕北和渭北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资源特点的茶叶、食用菌、养殖业、富硒食品、核桃、花椒、畜牧养殖和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要发挥其农产品特色优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从而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力宣传和推广并进一步形成具有知名度的地区特色产品。三是应积极利用各自拥有的特色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产业并建立完善配套设施,如农家乐、民宿、果蔬采摘、景点观光和健康养老等。
五、结论
本文针对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路径探索,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探索适应市场体制的多形态村级集体经济合作模式的核心在于实现各方生产要素有效合作,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实现村集体与各种类型的企业、合作社等经济体以及农户的合作共赢。一是构建以集体组织、农业合作社以及小农户三方资产、技术、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为股份合作的三方利益共同体,二是由村集体经济对接农户并代表农户与龙头企业组建股份制企业、或入股龙头企业经营项目的各方优势资源有效整合模式,三是由村集体负责组织农户种植土地,由农业合作社等托管组织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规模化生产托管服务带动的三方利益联动的发展模式。第二,构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是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薪酬奖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村集体负责人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第三,强化农户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加强相关知识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并且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农民集体经济参与度。第四,管好用活各级政府财政补贴、扶贫项目等村集体发展资金。将财政扶持资金投资给本村农民合作社或者其他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投资于“物业经济”和“标准化厂房”等资金运营模式,引领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第五,充分挖掘地方农村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影响力的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