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东方 河北博物院《同在东方
——亚洲古代文明展》
2021-03-23摄影苗卫钟
文 / 萧 山 摄影 / 苗卫钟
青釉草花纹鸡冠壶公元12-13世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壶口类似于鸡冠的装饰,壶嘴则巧妙地安置在头顶部。器身上以黑色线条描绘出了花草的图案。中国的隋唐时代也深受西亚艺术风格影响,当时这一类的凤首壶和凤首瓶在中国也极具人气。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袤、人口与民族最多的大陆,也是众多文明汇聚与交融之地。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 年12 月4 日,《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汇聚了叙利亚、阿联酋、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 个国家文博机构文物藏品,相应选取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加以对比展示。展览展出文物190 余件套,旨在为国内观众进一步解读与中华文明共生于亚细亚大陆的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古老文明,从而深入了解亚洲古代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从不同角度感受亚洲文化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和而不同、和平相处的特质。
陶灯罩约公元100年,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叙利亚大马士革是一座拥有4000年历史的美丽古城,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此件陶灯罩保存较为完好。灯罩有盖,盖上有圆环;罩身大部分为菱形镂空装饰,有一耳,圆形底座。
青花花卉纹盘清(公元1644-1911年),河北博物院藏。口沿处为八个开光,开光间隔处有小开光装饰,均绘四季花卉。这种开光组合形式,是清康熙青花外销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楔形文字圆筒形碑文公元前19世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距今约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因为文字的笔画近似于楔形而得名。许多当时的文件流传至今,大部分是契约书、财产清单、收据等资料。这些文件用削尖的芦苇秆压刻于潮湿的黏土板上书写而成,干燥之后的文本能保存相当长的时间。此碑文是由苏美尔语写就。
胡人头像金饰件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人物头戴毡帽,弯眉圆目,高鼻阔口,两抹短胡向上翘起。由于战国时期燕国与内蒙古、东北地区毗邻,金饰件的人物头像形象明显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
蓝色玻璃迷你双耳瓶罗马时期,黎巴嫩文物局藏。罗马盛行的香水瓶除了细长颈平底型外,还有双耳细颈尖底瓶,被称为Amphorisko,字面意思是迷你双耳瓶,器型源于希腊彩陶瓶,是整个古典时期广泛使用的贮藏器。迷你双耳瓶也适用于盛放香水、油和化妆品。古埃及人发明了蓝色玻璃,古罗马时期进一步提升了其制作技术,使得玻璃透亮细腻,此瓶是蓝玻璃器中的精品。
青铜镜公元前1世纪初,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巴克特里亚王国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统治着从阿富汗北部至印度西北部一带区域,盛极一时。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期间,希腊人移居至此,公元前308年成为塞琉古王国的一部分。此地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许多具有希腊风格的精美金属工艺品和青铜器皆出自这一时代。
在现场看到,展览分为四部分。“文明肇始 和谐共生”部分讲述人类在经过漫长的进化后,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了生产者;而农业带来的定居生活又催生了城市的出现,由此沿着大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光。各个文明地域孕育出独特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宗教哲学。“兼收并蓄 多元共生”讲述古典文明不断向外延伸,庞大帝国不断兴起,统一而辽阔的疆域使亚洲大陆各地区逐渐连结起来。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汇碰撞出新的火花,使原有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文明生命力更加强大。“思想交汇 情感共生”讲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宗教文化都起源于亚洲,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宗教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在古代亚洲,它们传递着文化与信仰,今天它们仍然共同影响着全球大多数人的生活。“开放融通 互利共生”讲述疆域的稳定保证了道路的畅通,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由点成线将亚洲、欧洲乃至非洲连结起来;文明也随着经济贸易的往来传播到沿线各地。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和教徒等沿着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川流不息。
彩绘陶罐公元前2700 年-前2400 年,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藏。库里文化盛行于公元前2700 年至前2400 年前后,俾路支省的宁道瑞遗址是最大的库里文化遗址之一。此罐上绘有被拴在树前植物上的公牛。陶罐上的空白处绘有各种符号,这是库里文化中常见的风格。陶罐表面的图案由菩提树叶装饰的两栏分成了两个部分。陶罐肩部绘有被黑色线条环绕的波浪线,颈部、肩部和腹部上还绘有三条棕色宽带。图案展现出丰富的农业景观。
为了将中外文明进行交流对比,河博在此次展览中共展出40 件文物。其中,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为首次展出,该件文物在国内留存很少,值得一看,对于反映明代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鎏金鹿纹菱花形银盘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只见整个银盘器形硕大,纹饰舒朗,极具唐代时期的雍容华贵,花纹装饰的手法正是受中亚粟特银器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展览还特设了一块裸展区域,用于对来自柬埔寨的吴哥文明进行展览,游客可近距离观看欣赏。其中,雕刻艺术是最能体现吴哥文明艺术方面的造诣。在亚洲文明的展出中,河北博物院也将中国瓷器进行了展览,其中,大名鼎鼎的元青花精美绝伦。当时,中国瓷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作为外销瓷器,元代青花瓷在造型和设计上都做了调整,加入了中亚和西亚的一些文化元素,以此扩大销售。据介绍,伊斯兰文化中非常反对描绘动物和人像,因此在展出的文物上几乎看不到这些造型图案,多以花卉和几何为主,届时游客可仔细观赏体验别具一格的伊斯兰文化。
本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也别具特色。据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选用四种颜色来呈现四个部分。蓝色象征着孕育人类文明的河流;黄色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亚洲人的肤色;红色象征着温暖,因为亚洲又名亚细亚洲,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绿色象征着丝绸之路,因为陆上丝绸之路又可以称之为绿洲丝绸之路,也象征着丝绸之路的勃勃生机。最后四种颜色又交汇出新的色彩-大地色。此外,此次展览中非常注重展览流线的划分和引导,使观众完整有效地参观展览,尽可能不走重复的路线。展厅用展墙做隔断进行空间划分,在分割上疏密有致、有遮挡也有通透。主展线用大色块展板、地贴导引、投影灯、顶部垂挂等多种形式做内容划分,辅展线上则多以介绍大背景、大环境等相关内容展开设计,使观众游离在展厅内也能清晰有节奏地欣赏整个展览,更深入地了解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
菩萨头像约公元2 - 4 世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这尊菩萨头像眉心有白毫。佛经记载佛陀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且能发光,故名“白毫相”。白毫相是佛陀三十二相之一,三十二相指佛陀法身的种种妙处和庄严之处。这种圆形纹样的白毫据说起源于中亚,在阿富汗和甘达拉北边的斯瓦特等地较为常见,但本藏品中白毫以凹陷为中心,被四重同心圆所围绕,乃是极为罕见的珍品。
此次展览,河北博物院特设了一块裸展区域,用于对来自柬埔寨的吴哥文明进行展览,游客可近距离观看欣赏。其中,雕刻艺术是最能体现吴哥文明艺术方面的造诣。
展览选用四种颜色来呈现四个部分。蓝色象征着孕育人类文明的河流,黄色代表着我们大多数亚洲人的肤色,红色象征着温暖,绿色象征着丝绸之路,最后四种颜色又交汇出新的色彩——大地色。
据悉,《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将由2020 年12 月4 日一直持续至2021 年2 月28 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在此期间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