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两面派”问题

2021-03-23胡朋蕾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两面派消极情绪规则

胡朋蕾

昊昊家长:昊昊太挑食,每次吃饭都要喂,不喂就不吃。老师“昊昊在幼儿园吃饭没有问题呀,吃得又快又多,还很干净。

老师“文文当值日生很负责,不仅帮老师做了很多事情,还主动帮助小朋友。

文文家长“在家不帮倒忙就谢天谢地了。

熙熙家长“孩子哭着闹着不肯来幼儿园,脾气又大,动不动就生气。

老师:“熙熙在幼儿园挺开心的,很招人喜欢。好多小朋友都愿意和她玩。

很多教师和家长会疑惑,明明是同一个孩子,可在幼儿园是一个样子,在家又是另一个样子。为什么反差会如此之大?要解决“两面派”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7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不同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交互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环境、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环境的变化可以引发个人行为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引发了个人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是方方面面的。首先,幼儿园是集体环境,在集体环境中,群体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午饭时间,跑去阅读区看书,就显得格格不入,这种“压迫感”会让孩子乖乖放下书去吃饭。其次,幼儿园里老师和同学都是“外人”,在“外人”面前,幼儿会积极向好的形象靠拢,愿意成为榜样,获得鼓励和表扬。而家是私人场所,孩子较为放松,不会过于在乎自己的形象。

解决策略

制定规则,孩子参与

规则是一种约定,制定规则能够帮助孩子习得良好的行为。孩子虽小,但也能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如:浪费食物是不好的,光盘是好的;打人是不好的,帮助他人是好的;乱扔东西是不好的,整理玩具是好的……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家长可以请孩子画一画,最后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制定规则后,和孩子一起执行。

不溺爱,“懒”一些

在幼儿园,教师要面对多名孩子,对某一个孩子的照料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事情孩子必须自理。而在家里,孩子享受着全方位的服务。一个在幼儿园自理能力完全没有问题的孩子,一到家就生活不能自理,这显然是在偷懒。这个时候正是考验家长定力的时刻,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懒”一些,不要事事包办,放手让孩子做些端茶倒水、提鞋挂衣之类的家务。家长“懒”一些,孩子就勤快;家长“示弱”,孩子的能力才会逐渐得到提高。

原因2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同

在幼儿园,针对不同的幼儿,教师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善于表扬,具体而清晰的表扬,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得到表扬的原因,从而强化好行为。而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如家庭内部教育理念不一致,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等等。这些情况下,孩子容易出现“两面派”问题。

解决策略

家庭内部,统一意见

教育孩子时,家庭内部一定要统一意见,形成合力。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妈妈的办法是好好劝说,爸爸的做法是吹胡子瞪眼,爷爷给孩子吃零食,奶奶在中间当和事佬,在这种教育分歧下,孩子可能会钻空子,会在不同的家长面前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家庭内部必须团结一致,如果是妈妈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即使在过程中有一些错误,其他家庭成员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指出,而是采用私下告知的方式,不给孩子“投机取巧”的机会。

赏罚分明,态度坚决

表扬不是筒单的一句“你真棒”一定要言之有物。如果孩子认真玩拼图游戏,最后成功拼好,可以这样表扬“宝宝你真厉軎!你能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一直拼到成功,真的很专注。

批评和表扬一样,也要言之有物。如孩子总是抢别人的玩具,就要批评他“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想玩,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你要为自己刚才抢玩具的行为向他道歉,然后再问问能不能和他一起玩。我陪你一起去,好吗?”这样做,一是指出孩子的错误;二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三是做孩子的后盾,

给孩子安全感。

赏罚分明,孩子才会有正确的是非判断。

原因3消极情绪需要一个发泄口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即“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他认为幼儿期处于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幼儿评判行为是以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的,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在幼儿园,孩子知道规则和要求,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伴的喜欢,会努力克制消极情绪。但是消极情绪不会凭空消失,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就会立刻释放出来。而家庭对幼儿的包容度更高,曾经的试探让孩子发现,即使在家发泄消极情绪,也不会有多大的弊端,反而会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利益”因此幼儿在家庭的“反面”表现更多一些。

解决策略

关注情绪变化,及时沟通了解

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关注,这样孩子才愿意打开心扉。

在幼儿园,教师要观察幼儿与他人有无纠纷,如果有纠纷,是如何解决的。还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来分析孩子的心理,等等。

在家里,家长要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和安全港湾,

让孩子愿意分享“秘密”。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如做了哪些游戏,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碰到了哪些不愉快的事。多一些沟通交流,有利于消极情绪在爆发前化解。

给孩子一个情緒发泄的通道

每个幼儿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在幼儿园,

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情绪角,摆出不同的表情图,以及有关情绪方面的绘本,有画笔可以绘画,有小抱枕可以抱抱,让孩子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在家里,除了加强沟通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运动、游戏等,让孩子将消极情绪发泄出去,或借鉴绘本中的方式,像《生气汤》那样,熬一锅生气汤,一边煮一边摆出各种搞怪的动作……消极情绪就像洪水,不能靠堵,而要靠疏。

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走进幼儿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想他们所想,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两面派消极情绪规则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静心
生活中的“两面派”
“两面派”妈妈
让规则不规则
两面派
不如吃茶去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
生活中的“两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