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的文化精神
2021-03-22邵先国
邵先国
5 000、200、10这组数字里面藏着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的“秘密”。作为唯一一家EPC(工程总承包)总包单位,中建七局积极参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原址及周围的荒地上,日高峰期组织5 000余人、200余台机械设备同时施工,10天建成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疗救治医院。数字的背后不仅蕴含着中建七局人奉献拼搏的感人故事,还包含着“励进、共赢”文化的精神意蕴。
“我是党员我先上”传承的是红色基因,筑起的是钢铁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要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医院建设恰逢2020年春节,中建七局的388名党员干部主动“请战”,其中,中建七局西南公司累计有42名党员奔赴战场。革命战争时期“我是党员我先上”转换为了新时代的奉献与担当精神。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在新时代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在党员干部自觉扛起身上责任时,红色基因就被激活了。每天移动超3万步、双脚长出大泡的党员干部不喊苦不喊累;经过60个小时的轮番作战,终于将所有图纸提前完成的团队仍发出“我们累点没关系,这是我们的责任”的最美宣言。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子劲、一股子气、一股子热情、一股子拼搏精神,在“战斗一线”再次显现。他们的这场“战疫”远征,因红色基因的渲染而更加激昂,7支黨员突击队冲锋在前,鏖战10天10夜,最终提前5天顺利完成任务。这充分彰显了国企党建大有可为,也必有可为的“根”“魂”优势。
“创造条件也要上”传承的是使命文化,拓展的是幸福空间。《荀子·修身》讲:“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以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任何事业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取得成功,但凡成大事,必须要有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必须有使命必达的决心。在医院建设过程中,“设计保障战” “劳务组织战” “疫情防控战”等战役接连打响,这些战斗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凌晨4点的微信群依然信息不断,凌晨5点的工地依然繁忙,不管是设计、安全、施工、技术还是后勤,都是24小时轮轴转。英勇的“逆行者”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使命,传承了中建七局人“英雄的部队钢铁的兵,穿云的海燕破雾的鹰”的使命必达精神。
使命必达精神,直指使命。使命是什么?“既然开始做了,那就要做好,那就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中建七局西南公司一名普通参建人员的口头禅。这句话背后是中建七局人的使命——拓展幸福空间。因为他们深知在建的并不只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而是在打造一个公共空间。当家人朋友问“在忙什么”,回复一定是“在建医院”,因为使命必达是中建七局人的执行力;如果被追问“建医院是为什么”时,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为了公共卫生安全”,因为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已融入中建七局人的文化血脉。
“齐心协力共同上”传承的是共赢文化,厚植的是家国情怀。《淮南子》有语:“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小赢靠个人,大赢靠众人,唯有举众人之力方能共赢。在建医院的过程中,与合作伙伴共赢、与员工共赢、与社会共赢的具体事例不断涌现,共赢文化在完成本次项目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彰显。为确保与社会共赢,团队就在设计上下功夫赢品牌,最大限度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安全。为确保与员工共赢,团队就在后勤保障上下功夫赢安心,最大限度保障施工人员施工安全。为确保与合作伙伴共赢,团队就在合同履约上下功夫赢信任,以精益建造最大限度保障伙伴利益。传承共赢文化,就能收获共赢。共赢背后展现的不仅仅是各方的奉献精神,更显示的是家国情怀的强大精神动力。
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所谓文化自觉,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名,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红色文化、使命文化和共赢文化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读,唯有正确解读建设过程中传承的文化精神,方能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千亿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作者系中建七局西南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责任编辑:马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