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浅议
2021-03-22蔡海伟
蔡海伟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同时,人们也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公共服务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重要服务内容,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新公共管理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科学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公共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土地管理、公共管理之间有着较多的联系,其中城市土地公共管理主要是由社会、国家来干预土地,让政府对于土地资源与财产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调控,实现土地资源的最理想化、最优化。笔者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较为关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本文主要是针对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展开分析,希望对土地管理提供相应的借鉴。
构建完整的城市土地公共管理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来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必要标准,只有不断完善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才能够让土地资源合理化被社会效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对于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展开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土地的配置与规划,土地在成为一种财产之后,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但是这样会增加土地的流动性,在数量方面无法满足需求,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长久下来会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现状,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由此,只有对城市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展开全面的分析,才能够提高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效率,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理想化运转。
一、城市开展土地公共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狭义角度来分析,土地可以称之为陆地,在城市土地定义中,城市土地主要是用于城市规范范围中能够具备功能与用途的土地,同时,也能够实现城市理想化建设,以及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用地。在城市土地中,无论是公园道路城市建筑,还是居民用地建筑、住宅建筑、工厂建筑,都需要经过土地的利用规划与开发规划,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地具备相应的功能,需要开展资源规划与资源配置,从而让城市土地具备较强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等特征。当前,很多人认为土地资源是用之不竭、无穷无尽的,对于土地资源不够珍惜,但是实际上土地属于自然构成的,在生活中无法被移动,每一个土地都具备自己独特的地貌象征与土壤象征,虽然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持久性与耐用性等特征,但是土地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那么土地资源会越来越匮乏,由此,只有开展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才能够全面保证土地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从而实现城市土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二、城市土地的属性
城市土地除了拥有自然属性,还具备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等三方面特征,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需要我们加以规划与管理,这样才能够让城市土地资源永远不会衰竭,促进城市土地经济的更好发展。
(一)社会属性
当前城市土地具备社会属性功能,因为土地属于不可移动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拥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以及归属地,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存在地块之分的说法,这也形成了一定的土地社会属性。同时,土地也拥有相应的社会权、拥有权,任何国家、任何区域中的土地是不能够侵犯的。
(二)经济属性
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经济属性特征,土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被社会群众所认可,并且城市土地相较于农村土地,具备更多的土地开发经济实力。目前,我国的城市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而居民对于土地具备一定的使用权,这也导致较多的商业地产商在城市土地中建设建筑物,并且实施出售的行为,这些都让城市土地具备较强的经济属性。
(三)法律属性
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法律属性,处于商品经济发展模式之下,土地属于一种有价值的资产,当前我国落实的是地权部分权益转让模式,这些都需要经历特定的法定程序执行,并且需要立法作为重要的支持,让城市土地具备一定的法律属性。
正是因为城市土地具备以上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等特征,更需要对城市土地实施公共管理,让城市用地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分析其中蕴含的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发展趋势,间接性的、或者直接性的构成价值,以此来保护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中,需要让商品经济规律与土地经济规律做出分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市场调节效果,对城市土地开展更加规范与合理的规范。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模式下,需要全面展现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改变当前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现状,以此来产生更多的社会生产力。
三、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浅析
(一)全面掌控城市土地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
当前,人们在规划、运用城市土地的时候,其所用到的模式和土地的外部属性有着较大的联系。其中外部属性包含了直接屬性与间接属性,在直接属性中主要是利用土地过程中,对第三方构成的影响,而间接属性主要是对土地价值方面产生的影响。针对不一样的社会主体来说明,城市土地外部属性中包含了正面属性与负面属性。比如,在正面属性中,包含了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可以改善公共环境、实现建筑物的兴建,这样不仅能够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较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兴建高楼大厦过程中,会影响居民居住的采光,甚至是居民的出行,这都属于消极属性内容。如果不对城市土地用地进行合理的公共管理规划,缺乏标准的执行方案,那么完全会被城市土地中周边居民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会降低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由此可见,政府需要科学开展城市土地公共管理活动,这样防止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让城市土地能够最大程度服务于群众,避免出现一些消极影响。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过程中,需要规划详细的方案与规则,并且要设定相应的城市用地使用细则与管理规定,最大程度消除城市土地独立用地中包含的外部属性。我国在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具体调侃中,需要明确规定与要求城市土地中的外部属性,并且要实施详细、全面地来介绍城市土地用地的条款,在内容中涉及的内容要多方面的,比如,城市土地使用权人可能会受到的限制,如,外檐立面标准、通道建设标准、消防标准、绿化标准、密度标准、建筑高度标准等,以此来限制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因素。对于城市土地的利用模式,需要结合群众对于生活的需求来进行设定,而投资城市土地经济,也需要结合商人的预估价值来设定,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城市土地收益。
(二)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规模性生产
在城市土地用地中具体包含了行政机构用地模式、特殊用地模式、科教文卫用地模式、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模式、仓库用地模式、交通运输用地模式、工业用地模式、居民用地模式等。通常来讲,绿地模式、公共设施用地模式、生活居住地模式、城市工业用地模式属于最为关键的要素,但是在实际的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出现无效利用的情况,这些最终都会让城市土地资源呈现出短缺的情况。比如,旧城区的普遍存在,会降低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因为老校区中不仅占地面积非常大,其居住率与容积率也比较低,规范科学地用地规划,还会影响城市的美观。同时,当前还存在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科学的情况,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一个碰撞的状态,在房产行业中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虽然城市居民数量非常多,但是房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很多城市资源无法被合理利用,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开放商只追求经济效益,构建了较多的高尚小区,但是这些小区的单价超出了人们的消费预算。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均耕地才达到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無法解决城市土地资源问题。由此,要想对城市土地合理开展公共管理,需要实现社会经济与居民经济的协同发展。首先,需要集中节约建筑成本,实现居民空间的集中化管理,构建更加开放的居民社区,这样既能够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让居民环境较为标准、统一,获得理想的公共管理服务与配套设施。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要把企业与居民的空间集中起来,构建聚集性经济,借助于聚集性经济来引入规模化经济,这些都需要以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作为重要的基础。
(三)提供合适的公共物品
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分析中,需要不断提供合适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主要是借助于私人买卖来提供的一种供给物品,基于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公共物品,比如,环境保护设施护栏设施、景观设施、公用设施、道路设施等,这些都需要把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支撑。政府有义务来保护这些公共物品,借助于相应的公共管理手段、调控手段,基于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对土地开展合理的策略,在满足公共产品供应的过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理想化运用。其次,在城市土地规划与资源优化过程中,公共管理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调控模式,能够对城市规划方案做出调整与修改。同时,城市规划也属于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内容,政府需要有效控制、合理组织、科学设计城市土地方案,借助于公共管理职能来实现城市的健康化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土地公共管理经济原因分析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借助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调控等模式,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改善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问题,让政府的公共管理模式对城市土地规划发挥出一个积极、有效地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