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记叙 重点突出

2021-03-22吴应海

初中生写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记事后妈一家人

吴应海

【导语】

记事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把事情写清楚则是对记事最基本的要求。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再有序记叙,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记叙文就会结构紊乱,主次不明,读起來让人特别费神,甚至会一头雾水。

【原文】

我们是一家人

◎沈青玲

那一年,我的爸爸又结婚了,娶回了一个姓李的阿姨,他们的婚礼办得惊天动地,(这里用“惊天动地”来形容婚礼有点儿夸张过度。)我却躲在角落里浑身发抖,因为有同学说:这世上最歹毒的人非后妈莫属,她表面笑,心里毒,不给你好饭吃,不给你好衣穿,直到把你折磨得不成人形。一旦她生了小孩,你就会成为小保姆,被当下人使。

不过,事实证明,我的后妈并不是这样一个人。那次我生病后,我们两个人握手言和,后妈说我们是一家人,我终于叫了她一声妈妈,她激动无比。(如何激动可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出来。)

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我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因为爸爸妈妈性格不合,几乎天天吵架,家中不时就鸡飞狗跳。我十岁时,爸爸妈妈正式分手,妈妈去大城市打工,从此杳无音讯。(这一段插入得有点儿突然。)

后来后妈就来了。那是一个星期六,爸爸出差去了。那是个冬天,(此处可加几句环境描写,暗示天要下雪,照应后妈雪中送我看病的情节。)那天上午我就感到腹部作痛,下午时疼得更厉害了,晚饭只吃了一口。后妈非常关切,(如何关切?)我却没理她,关上门就睡觉。可是夜里,病情加重,腹部的疼痛阵阵袭来,实在忍不住我就小声呻吟起来。后妈发现后,背着我就往一公里外的镇医院跑,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到外面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可对后妈雪中行走进行一下描写,突出母爱的伟大。)

出院时,奶奶告诉我,那天后妈背我来医院时,慌乱中穿的是拖鞋,结果拖鞋陷在雪地里,她就光着脚跑过来了……我一下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终于主动和她说话,并且叫了她一声妈妈。

我之前是从不主动和后妈说话的,自从她进门后,我就整天绷着脸,她不和我说话,我就一言不发。虽然我这样子,但是后妈并没有让我吃坏的、穿坏的,相反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带我出去玩。好几次我都差点儿主动和她说话,但又觉得她这是在表演!(修改时,此段也可调整到看病前。)

现在我终于叫她妈妈了,后妈也很激动。过去因为我不主动和后妈说话,爸爸有一次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识好人心,还逼着我叫后妈“妈妈”,我紧咬嘴唇,爸爸气得扬手要打我。好在后妈救了我,我觉得后妈还不错。(可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写出来。)

对了,我那次生病,医生诊断是急性阑尾炎发作,先住院保守治疗,不行就要做手术。后来炎症消除了,不用开刀了,我很高兴,后妈也很高兴。(这一段补叙如果直接放到生病那部分,效果会更好。)

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点题,但这个结尾有点儿平淡。)

【点评】

这篇作文记叙了“我”与后妈之间的一段故事,“我”对后妈先是怀有敌意,但在后妈的关爱下,特别是后妈光着脚雪中送“我”看病后,“我”的心终于被融化,与后妈冰释前嫌。一位心地善良的后妈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不过,此文也存在着明显缺陷,那就是在记事时,作者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而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使得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次序紊乱,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影响了表达效果。另外,文中有些描写也不够准确或细致。

升格时,建议采用顺叙,按照时间先后进行记事,先写父母分手;再写后妈嫁过来,“我”和后妈打起了冷战,爸爸试图教训“我”;接着重点写“我”生病,后妈是如何送我去医院的;随后写奶奶说出真相,“我”终于认了后妈;最后用后妈的话点题,结束全文。

另外,对文中部分描写进行修改润色。

【升格文】

我们是一家人

◎沈青玲

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我小时候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爸爸妈妈性格不合,几乎天天吵架,家中不时就鸡飞狗跳,我的心整天战战兢兢。十岁那年,爸爸妈妈正式分手,各奔东西。我被判给了爸爸,妈妈去大城市打工,从此杳无音讯。

两年后,爸爸娶回了一个姓李的阿姨,婚礼办得风风光光,我却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因为听同学说:“这世上最歹毒的人非后妈莫属,她表面笑眯眯,心里却藏了把刀子,会让你吃剩饭,穿破衣,直到把你折磨得不成人形。一旦她生了小孩,你就会成为小保姆,整天被吆喝来吆喝去。”

所以,自从后妈进门,我就整天绷着脸,她不和我说话,我绝不和她说话。可奇怪的是,后妈并没有让我吃剩饭,穿破衣,而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天,她都会把我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双休日还经常带我出去玩,好几次,我都差点儿主动和她说话,甚至想叫她一声“妈妈”。但又有一个声音在心中提醒我:“别上当,千万别上当,她这是在做样子给别人看呢!”

爸爸见我总是这个样子,有一次狠狠地批评了我,说我不识好人心,还逼着我叫后妈“妈妈”。我紧咬嘴唇,就是一言不发,爸爸气得扬手要打我。这时,后妈冲过来一把拉过我,狠狠地瞪着爸爸,不许他对我凶。依偎在后妈的怀抱中,我的心中突然感到一暖。

一个星期六,爸爸出差去了,就我和后妈俩人在家。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呼,天气预报说要下雪了。这天上午,我就感到腹部隐隐作痛,本以为是夜里受了凉,喝点儿热水就好。谁知下午右下腹疼得更厉害了,晚饭我只吃了一口。后妈关切地问我怎么啦,我什么也没说,就回了自己的房间。后妈不放心,跟了进来,给我端来了热水,还叮嘱我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她。我“嗯”了一声转头就睡。

可是,怎么能睡得着呢,腹部的疼痛一阵阵袭来,疼得我额头渗出了汗水,实在忍不住,我小声呻吟起来,我觉得自己今夜肯定要疼死了。

就在这时,后妈推门进来,见我蜷缩在床上,不停哼着,立即奔了过来。随后,后妈给我穿好衣服,背起我就往一公里外的镇医院跑。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到外面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非常的冷,后妈走得深一脚浅一脚,很艰难。

到了医院,值班医生一检查,诊断我是急性阑尾炎发作,先保守治疗,如果控制不住炎症,就要做手术。幸好,经过几天治疗,炎症消除了。

出院时,奶奶告诉我,那天后妈背我来医院时,慌乱中穿的是拖鞋,结果拖鞋陷在雪地里,她就光着脚跑过来了……

我眼眶一热,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拉着后妈的手说:“妈妈,谢谢你!”后妈先是一愣,随后笑了,亲了我一下,说:“傻孩子,我们是一家人,谢什么谢!”

那一刻,我看见妈妈美丽的睫毛上,泪花点点。

【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按时间顺序记事,在有序交代事情前因后果的同时,选择典型事例,通过生动的描写刻画人物。全文记事清楚,重点突出,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情感真挚,深深打动人心。

【技法点拨】

如何把事情记叙好

所谓记事,说得通俗点儿,就是用笔讲故事。那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好,写出一篇不错的记叙文呢?

第一,要对所记之事进行梳理。一个故事,必然会有前因后果,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进行回顾,同时将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列举出来,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整体谋划,成竹于胸。

第二,要选择合理的记叙顺序。记叙文最常用的是顺叙,即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人记事。比如《秋天的怀念》一文,采用的就是这种记叙方法。文章截取了与母亲有关的一些片段,借此抒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全文次序井然,文气贯通。当然,大家也可以采用倒叙法,用故事的结局或中间某个重要片段作为文章开头,以吸引读者兴趣;然后再回过头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如果有需要,还可进行插叙和补叙。

第三,要把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如果文中记叙一件事,一定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同时做到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这方面,《散步》是很好的例子。一家人散步,遇到了分歧,后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整篇文章条理非常清晰,情节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

如果文中记叙几件事,除了要把每件事讲清楚之外,还要安排好详略,设计好过渡,确保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第四,要让文中的叙写言简意赅。也就是说语言要简练,切忌颠三倒四,啰啰唆唆。《散步》一文,从第一句开始,一路读下去,语言既生动有味,又朴实简洁,找不到一句多余的话,可见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夫是多么了得。

最后,要在行文时注意抒发真情。《秋天的怀念》一文,作者将真情融于平淡的叙述中,特别感人;而《散步》一文,浓浓的亲情透过文字扑面而来,让人倍觉温暖。真情的抒发,使叙事更能吸引人。

【美文阅读链接】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字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便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親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儿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得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得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意林·小文学》2019年09期)

【赏析】

能够独自生活,是许多成长中的年轻人所期盼的事,文中的“我”也不例外。一番斗争后,母亲终于同意了“我”分伙的要求,“我”感到非常兴奋,非常快乐。然而好景不长,“我”很快就觉得自己仿佛被家庭抛弃,心怀伤感,特别渴望重回家庭。最后,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分伙以失败告终。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旨在告诉人们: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家庭的温暖,珍惜亲人的爱。

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比如“我”感冒回家孤独地啃硬面包,作者连用“翻”“竖”“咬”“吞”等动词,把“我”内心满怀凄楚,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那种复杂情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再如“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这一细节,暗示女儿在母亲心目中的位置一直没变,让人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母爱。

品读全文,叙事清楚,线索明了,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文中母亲教育子女时的那种别具一格的方法,特别令人难忘。

猜你喜欢

记事后妈一家人
搞笑一家人
《青岛记事》
奇奇一家人
奇奇一家人
把钱袋子给她
后妈
幸福一家人
我的后妈
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ything
后妈的三个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