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22苗东英

甘肃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伤情急诊科颅脑

苗东英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颅脑损伤为急诊中常见的外伤类型,具有伤情复杂、变化快、对患者生命危害程度大等特点。此病重症患者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轻则可致残,重则可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于伤后1 h 内,此时间段也是成功急救患者的最佳时间窗[1]。因此,早期急救护理对于挽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极为关键,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本研究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中,发现急救用时明显缩短,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 年6 月—2020 年4 月急救的114 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为55 例、59 例。对照组:男32 例,女23 例;年龄18~74 岁,平均(46.39±5.50)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3 例,坠落伤11 例,挤压伤8例,其他13 例;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3~5 分22例,6~8 分33 例。研究组:男34 例,女25 例;年龄19~73 岁,平均(46.16±5.27)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7 例,坠落伤14 例,挤压伤9 例,其他9 例;GCS 昏迷评分3~5 分24 例,6~8 分35 例。对两组基线资料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护理顺序为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予氧疗—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妥善处理—转入神经外科做进一步治疗。

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早期急救护理小组:由急诊科经过系统培训的3~4 名护理人员组成早期急救护理小组,组员均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过硬,能快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可在开展救护操作时做到快、准、稳。(2)接到急救指令后在3 min 内快速出车,出车时由坐车头模式改为坐车尾模式。在救护车上详细询问在场人员患者致伤原因、具体发病时间、当前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状况等,以便初步了解患者伤情,做好抵达现场前的准备工作。同时,通过电话给予在场人员一定的指导,如发现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指导在场人员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并清理干净口腔内异物;如发现患者颅内插入异物,嘱咐其不可随意拔出,不可挪动患者。(3)救护车达到现场后,护理人员快速评估患者伤情,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于GCS 评分在8 分以下者,生命指标不稳且伴有意识障碍,需立即启动危重症急救程序,其中对于休克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给予静脉输液处置;对于呼吸浅表不规则且濒临死亡患者,需立即开放气道,并利用呼吸球囊辅助呼吸。在开展各项措施时,需做到边检伤、边救治、边迅速转运。(4)在转运途中,将患者伤情数据传输回院内,医院根据传回的数据对患者伤情进行判断,并提前准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医疗设备及器械等。(5)患者入院后,再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并对伤情做好妥善处置,随后进行院内无缝转送。在转送时,做好风险评估,携带好仪器及相应药品,转送过程中加强病情监测,最后完成转运后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院前急救、急诊科有效抢救时间(院内接诊至神经外科准备好对患者进行施治时间)。(2)观察两组急诊救治预后情况。(3)统计两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脑疝等)发生率。(4)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急救护理满意度。此问卷总计100 分,分为满意(>85 分)、一般(60~85 分)、不满意(<60 分)等3 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急救时间

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科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min)

2.2 比较急诊救治预后

研究组存活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救治预后比较 例(%)

2.3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4 比较救护满意度

研究组救护满意度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救护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病,系头部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所致。近年来,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交通及高处坠落事故频发,使得颅脑损伤发生率亦大幅度提高。颅脑损伤十分凶险,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因颅内压急剧增高而导致意识障碍,甚至陷入昏迷,并致机体循环、呼吸功能受到极大干扰,从而可使患者生命受到极大威胁[2]。研究显示,伤后1 h 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救的关键时期,如此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可大大降低患者致残、致死可能性[3]。因此,应对此病患者开展早期有效救护,以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科有效抢救时间明显更少。原因在于实施早期急救护理模式后,改变既往抵达事故现场后再依据患者伤情准备急救用品模式,而是在途中便通过电话和在场人员取得联系,通过询问在场人员来初步判断患者伤情,如此一来便可提早将现场所需急救用品准备妥当,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花费[4];参与早期救护工作的人员均接受系统培训,具备较高的急救意识及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对患者进行稳、准、快的急救。且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再被动听从医师指令对患者进行处置,而是主动开展伤情评估,并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急救模式,从而可有条不紊且高效地完成院前急救工作[5-6]。在转运途中,向院内及时汇报患者伤情信息及预计抵达医院时间,可便于医院提早做好接诊准备,从而可保证院前、院内医疗急救有效衔接,减少等候时间,从而可使急诊科有效抢救时间缩短[7]。

急救成功与否和急救时效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存活率明显较高。原因是在救护车尚未到达事故现场前,对在场人员进行一定的救护指导,可避免不适宜挪动等情况发生,减少误吸事件的出现,并可为下一步护理人员的专业救护创造有利条件[8]。护理人员抵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检查伤情,早期预判并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同时安全、快速转运患者,院内迅速做出急诊反应,急救工作做到分秒必争,从而可提高患者救护有效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低。这是由于开展早期急救护理模式后,成立早期急救护理小组,以及对既往的急救流程予以优化,赢得更多宝贵的急救时间,则可降低脑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救护满意度更高。提示通过开展早期急救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尽可能使患者恢复到伤前状态,从而可提高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急救中,可使患者急救在用时上明显缩短,使急救有效率明显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且对救护满意度具有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伤情急诊科颅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