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品“玉青釉花凤纹赏盘”的艺术创作

2021-03-22渠金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釉料青釉釉色

渠金凯

当代青瓷釉纯质美,继承了传统青瓷那种“青如天,面如玉”的美好特质,色泽纯美,釉面带有玉质感,其中光彩含而不露,触在手里莹润光华,无刺眼的光感,观赏起来如同美玉,往往带给人轻盈秀丽的审美感受,这种青而不翠,玉润而不妖的平淡色调,极其的清秀淡雅,是怡人之色,用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可谓闹中取静,忙中窥雅。所以当下的青瓷工艺创作,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挑选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部分内容,在现实和虚幻的夹缝中,着重凸显其本身工艺所带来的质感,用这种纯粹古朴的风格来显现独特的艺术气息。

一、作品“玉青釉花凤纹赏盘”的烧制

作品“玉青釉花凤纹赏盘”的釉色跟其他青瓷一样,主要的着色剂为氧化铁,基本原理都是三价铁在窑烧的过程中还原为二价铁。三氧化二铁主要呈现黄色,在变成亚铁硅酸盐以后就显现出青色,釉料的配比决定了色彩的深度,在高温下釉层的厚度、釉料中含铁量的多少决定了色调,而眼前这件作品显然釉色青白,釉层薄而透,釉料深度控制在两毫米之内,窑烧温度在1240至1260之间,现代青瓷工艺中对于窑温的控制较传统工艺先进了很多,但在具体烧制时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其中釉料的因素占据了绝大部分,由于同一窑内不同位置会有温差,这就会使相同的釉料形成不同的颜色,通过试验,在这个温度烧成后釉色天青,带有明显的玉质感,当温度进一步提高,这种色感跟质感就会形成玻璃一样的透色,反而会欠缺“玉青”的特色。

二、作品“玉青釉花凤纹赏盘”的创作主题

宋代瓷器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外,有着非常明显的文化辨识度,宋代《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当时东京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商铺,其中除了日用瓷还有一些装饰精美的瓷器,赵汝适《诸蕃志》中就记录了中国对外瓷器贸易的情况。还有《岛夷志略》也出现了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的情况,所以传统青瓷题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很强的文化辨识度,一些经典的图案题材都被延续了下来,作品“玉青釉花凤纹赏盘”是选取了“花凤纹”作为创作的主题。

凤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是中国古老先民崇拜的对象,之后又发展成为了皇室身份的象征,所以在过去很多的丝织品及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凤纹独特的身影。虽然凤是传说中的生物,但它的形象却多有记录,《尔雅·释鸟》中就写道:“欧凤其雌皇。”东晋的著名学者郭璞就注其曰:“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五彩色,其高六尺许。”在《说文》中亦解释道:“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凤这一形象本身有着特殊的含义,及至当代依然代表了太平和吉祥,将凤鸟与花朵组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对美好的组合,都具有色彩靓丽的隐含意义,而用玉青釉色来表现它们的形象,则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任凭人的心灵在上面装点描摹,玉石一般的质润感让这两种形象都散发出一种精致的美感,散发出无穷的美好。

三、文化与美学相互结合

《周易》中表达一种观点认为,按照天地的形象来创造器物,那么就能够接近天地的本源,从而制作出更完美的器具。这与中国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差仿佛,这种文化上的观点在历史上就曾深切地融入到青瓷塑造的审美当中。在青瓷釉色烧制中,“玉青”被认为是最接近自然的釉色。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认为人应该“道法自然”,也就是向自然学习,这样的价值取向也深度地沁入到传统文人的审美取向当中,宋代青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跟当时的社会风气、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人们对于玉青釉色的追求就如同对自然的追求,这一点古今偕同,只不过当下中国的文化与审美正处于时代变换的交叉口,传统自然的青瓷创作正越来越多地需要多元的个性展示,一件好的青瓷作品,除了要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还需要与时代审美相融合,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类形象展示,让更多的人被这种文化艺术形式所吸引。

结语:青瓷艺术创作正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扎实、丰富地不断发展,随着对工艺研究的深入和历史文化的总结更新,青瓷艺术创作将会获得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元素,优秀的青瓷作品也必将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猜你喜欢

釉料青釉釉色
如意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渗花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渗花抛釉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浅谈毡包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