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作品“南语秋歌”的制作感悟

2021-03-2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花器匠人紫砂

刘 裕

紫砂泥质质朴素雅,“浮艳”这一词基本与紫砂无缘,虽然素面素心,但是也会有一些装饰手法和制作手法来为紫砂泥料增添一丝风情。像这把“南语秋歌”就是一把仿生花器,以南瓜为创作理念,加以贴塑雕塑的装饰,让这把“南语秋歌”将丰收喜悦的那种满载而归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南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蔬菜,所以我们对南瓜的外观造型和形态是非常熟悉的。虽然说对南瓜非常熟悉,但也不能表示我们又仔细研究和观察过南瓜这个蔬菜,所以南瓜的一些细节之处也会是匠人在制作过程中最会忽略的地方。在制作这种仿生花器的时候,一定要对生活中自然界的一切都要仔细了解过,细细琢磨过,这样才能发挥匠人的精湛技艺把作品制作得更加完美。关于以南瓜为原型来制作“南语秋歌”主要还是要找到“南瓜”的特点,抓住重要的地方着重进行塑造,在追求写意的同时也要追求写实的效果,这样作品才会有亲切感,让我们一眼就能感觉到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样物体,会给人眼前一亮和自然的纯真感。

这样一把“南语秋歌”壶从外观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非常成功地塑造了这件紫砂作品。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需要有一定支撑的,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发展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这把壶不仅仅是做得像一个南瓜,还要把南瓜与紫砂文化融合到一起,甚至要有更深的含义,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和期待。“南语秋歌”这件作品的成功是紫砂匠人不断试错、不断创作的结果,这样的反复尝试和制作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出“南语秋歌”的独特性和风格。这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去添加两者的某一部分,凸显它的材质或是造型,这样做的话反而是画蛇添足,是很难能表达出这把“南语秋歌”壶的韵味。

能制作出这一把“南语秋歌”壶这也和制作匠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热爱生活的紫砂匠人自然也是热爱自然的,也会对美好的事物在不经意间留意和观察。这把“南语秋歌”用了南瓜的造型,让人看着觉得有特别丰富的田园气息,让观赏它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一份美好和宁静,平时我们在城市里过着快节奏色生活,时而也想静下心来感受回归到安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过着与世无争、与世隔绝的神仙生活,这也是非常契合城市人想追求、寻求宁静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古代田园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但在现代,这变成了一种我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这把“南语秋歌”运用了提梁和南瓜的元素,抓住了特有的细节和特点,抓住我们的眼球,塑造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是一颗在田园田间生长的南瓜。造型的巧妙之处也在于壶身的整体性,圆润饱满的造型端庄稳重,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壶身和提梁上的斑驳老态尽显无疑,形态逼真,特别有趣味。南瓜造型也凸显了勃勃的生机,富含韵味,壶身和壶嘴南瓜叶的点缀逼真,仿佛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南瓜壶的“茎、藤、叶、果”。壶体的仿真效果逼真,各个细节制作得特别繁琐,整体表现是在自然中又不失灵动,复杂中透露出了整齐。花器的仿生器本来就是以艺术来主导创作的,加上整壶又运用了提梁,整体的制作技艺可谓是难上加难,不仅要求匠人有精湛和扎实的制壶技艺,还需要充满耐心、细心来精雕细琢这一把作品。这把“南语秋歌”的艺术价值是远远高于实用价值的,非常适合陈列摆放,让观看的人也是心旷神怡,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于精神追求远远要大于物质追求,从事物的表面到内涵、物质到精神都有很大的追求。紫砂文化也是如此,不能单凭“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状态一尘不变,事物的生命力和我们创造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创新才能让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发光发彩。

猜你喜欢

花器匠人紫砂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无相
刘少白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