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钻石提梁”的造型设计和历史传承
2021-03-22许俊
许 俊
关于紫砂的历史,在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之中交错纷呈,流传至今。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就是在南京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紫砂壶,也比较符合紫砂的发展脉络。最早的紫砂壶就是提梁形态,因为是从煮茶的器具演化而来,所以便于提握,采用提梁的设计也是符合情理之中。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之中,紫砂艺人们根据饮茶从煮到泡的过程,把壶把设计成为端把,一直流传至今。但是提梁壶还是吸引了许多的壶友的喜欢,其中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当我们追溯紫砂历史的时候,或许可以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紫砂壶的传奇故事之中窥见一斑。坡公在好朋友的邀请之下,几度登临宜兴,最终选择在宜兴买田养老,并且对于宜兴三绝“金沙泉、紫笋茶和紫砂陶”非常的感兴趣,并且亲自把煮水用的石铫用紫砂材质改良成为提梁壶。如今,当我们谈论起宜兴紫砂提梁壶来,东坡提梁绝对是不能绕过的经典存在,带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和关于紫砂的无尽传奇。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钻石提梁壶》就是在传统提梁壶的基础之上,采用了八方的设计来展示如同钻石一般的壶身。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之中,我从多面的钻石形态找到创作的灵感,希望通过紫砂的演绎来展示与众不同的美好。此壶壶身运用了传统方器的镶接手法,线条流畅分明,壶颈部的过渡自然,彰显了精湛的紫砂传统技艺,壶嘴微微向上,出水非常的爽利,壶盖层次分明,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壶钮的设计和壶身同出一辙,完美地融为一体。提梁的设计充满了张力,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几条直线的搭配,在刚劲有力之中带着些许的挺拔隽永,让整体从点、线、面的组合和气韵的流通方面都是非常完美。众所周知,紫砂方器的工艺难度非常之高,有着“一方抵十圆”的说法,再结合提梁的设计,从制作到烧制,都要考虑收缩的程度,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方器提梁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选择。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钻石提梁壶》,就是把紫砂方器和提梁的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壶身衍生出来的空间很好地调和了方器太过于饱满的形态,同时简洁流畅的棱线在精湛的工艺技巧的运用之下,呈现出令人啧啧称赞的艺术效果,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一般,如果用来冲泡茶叶,马上就能够成为茶座之上的焦点。
我们经常在词语之中用到“八面玲珑”,“八面威风”等等,除了具体指代八个方位之外,其实就是代表方方面面都非常的令人满意。紫砂方器也在明代的时候就开始滥觞,它把紫砂艺人精湛的技艺和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在陶瓷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从时鹏的“水仙花六瓣方壶”开始,紫砂方器就惊艳世人,一直到时大彬的“大彬六方壶”,真正奠定了紫砂方器的江湖地位。时大彬可谓是紫砂艺术得以继续发展和创新的关键人物、一代宗师,正是在他的改良之下,紫砂成型真正成为了全手工流程,紫砂方器也更加能够凸显出创作者的态度。紫砂提梁则是在“东坡提梁”的基础之上经过改良,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提梁家族,孕育了包罗万象的提梁之道。我的这件紫砂作品《钻石提梁壶》就是把紫砂方器的特点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融合了提梁的造型特点,二者的结合把紫砂器的造型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工艺技巧的方面,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其中历史的传承,也是紫砂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根源之所在。
结语:紫砂艺术在这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吸收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彩陶文化到青铜文化,再到陶瓷文化的普及,紫砂文化在不断地学习和融合,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和体系,随着饮茶文化的发展,也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同时也是一方心灵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