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掇只”的工艺特征和简约之美

2021-03-22邵晨旭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器型大亨紫砂

邵晨旭

在紫砂的造型艺术之中,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圆器、方器和筋纹器了。紫砂的传统成型工艺采用全手工的方式,极大地发挥了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不同的器型之间还有诸多的变化和演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一些传统的紫砂器型,成为永远的经典,也是简约之美的典型代表,令人百看不厌。提到紫砂艺术的简约,就不得不说其中的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今天我们广大壶友非常熟悉的仿古、德钟、掇球、掇只壶等等,都是他首创并命名,这些器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看起来非常流畅简约,在线条的勾勒和交错之间营造出完美的空间和几何形态,同时又反映出非常扎实的紫砂传统艺术功底,成为了许多紫砂艺人不断临摹和专研的经典,布衣壶宗顾景舟就曾经对大亨掇只敬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演绎不出大亨的味道,于是一生都没有制作过他最喜爱的掇只壶,为紫砂历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掇只壶》就是在传统器型上面的延续和传承,对于这样一件精美绝伦的圭臬之作,唯有以崇敬之心待之。在我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理解到此壶其实最大的功能还是实用为主,同时融合了历史上许多其他陶瓷器型的特点,此壶壶身圆润饱满,腹部鼓起,壶底收拢,圈足设计,更加凸显出整体的端庄稳重。壶嘴弯流,小巧可爱,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则是耳形圈卷设计,端握舒适,没有丝毫的违和之感。壶盖压合壶口,子母线契合,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扁圆珠型壶钮也是精致细腻,和油润的壶身相得益彰,令人观之啧啧称赞。所谓“内行看门道”,此壶的造型虽然简约,但是其中的关键处理还是非常之多,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掇只壶》可以看出壶肩部的转折处理就非常的流畅自然,明针细节的工艺也是颇费工夫,不仅仅从外观上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从内在的气韵来看,也是紫砂光素器之中难得的精品力作。简约,从字面的理解来说和简单有一些相似,在艺术设计之中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流派。江南文化之中的明式家具审美,就很具有代表性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内容呈现出来。在紫砂艺术的历史之中,也曾经深受宫廷文化繁缛复杂的影响,做出来的紫砂壶不仅有许多的彩绘装饰,甚至加入了镂空、釉彩等等元素,把紫砂本来的质朴之美,古香古韵的特征都淹没了。后来,许多的紫砂大家开始逐渐地适应大众和文人的需求,紫砂从富丽堂皇回归到自然质朴,在器型的方面,掇只就可以说是最为鲜明的代表。“掇”的意思就是把许多的圆形、半圆形堆积在一起,“只”是宜兴方言,在紫砂的形容词之中,有一个骨肉亭匀,就是专门为此壶形设计。简练大方的壶形和我们国人低调内敛的气质非常的搭配,同时实用的壶身冲泡什么类型的茶叶都是非常合适,所以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欢迎。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掇只壶》也没有太多的创新和工艺技巧的炫耀,就是原原本本地把传统经典的一招一式临摹完整,力图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其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律动之感,让人观之心生明快,用此壶泡茶,在茶座之上不张扬,不喧宾夺主,同时还能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简约之美,不仅仅成为了一种艺术的审美特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折射出我们内心的平静和坚持,也是自身修养水平提高的一种反应。

结语:在《宜兴县志》中提到过有一把壶,用“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样描述。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此壶即是掇只壶。掇只壶自大亨首创以来,就是非常完美的器型,基本没有可以改动之处,顾老在看了原型之后,也是爱不释手,苦苦思索,最终没有下手制作,可见此壶在其心中的分量和位置。如今,掇只壶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壶友最喜欢的壶形之一,论实用性应该也是数一数二,在使用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好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令人心动的简约之美。

猜你喜欢

器型大亨紫砂
无相
大亨凭啥是大亨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