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2021-03-22程玉林
程玉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99)
0 引言
道路桥梁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公益性建筑,其功能多样化,既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减少出行压力,因此必须要保障其整体质量,确保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基于当前背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交通工程施工技术一项综合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三维数字技术下的模型构建体系,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动态数据进行汇总并分类储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通过智能终端和设计人员进行通信,利用数字方法反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其具有独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处理体系,是多专业知识融合所形成的优质结晶,是道路桥梁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1.1 增加协调性
道路桥梁施工工程是一项内部工艺复杂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各部门需协调合作,但是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材料部门、技术部门和设计部门经常会出现配合不严谨的现象,整体联动性较差,无法进行统筹管理,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期延长,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损耗[1]。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对施工数据和设备参数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调用,确保整个过程都可以严丝合缝地进行,不会因为过程时间浪费而耽误工期。而且诸多岗位同用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可以避免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遗失的现象,稳定保障工作效率。同时,平台的实时性可以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科学严谨,确保各项数据稳定收集,但工作人员不能过于放松,要妥善地收集当天的各项动态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纳,确保各个部门所需要的数据保证准确性和联动性,实现各岗位协调互赢的工作模式[2]。
1.2 优化管理体系
道路桥梁施工项目和普通的建筑结构有所差异,且结构特殊,工艺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物料和建档流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除此之外,利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模拟开展,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和存在隐患的突发状况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的第一时间,各个岗位能迅速做出反应,各司其职,避免损失扩大,有效控制险情。另外,应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可以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实时指导,确保工作人员更好地利用施工工艺明确工作流程,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保障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从侧面提升单兵作战能力,进而以点带面,提升整体管理效率,降低风险问题发生的频率。提前发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物料价格等,提前做出解决方案,避免影响工期,让现场管理更加简单,成本控制更加稳定。
1.3 确保准确性
道路桥梁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项结构的准确度和角度的数值会受多方客观因素影响,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共存的条件下,保障施工质量已经成为管理人员主要研究的课题。在传统的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很多数据的测量无法靠人力或简单的设备进行,所以数据会有所失准,而且因为技术欠缺,很多高难度的测量工作无法妥善开展,使得整个项目的准确度无法得到全面保障,不仅会影响施工效率,还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损耗,甚至是安全事故。但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不断普及,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就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高效的一项高新技术。整个过程通过对动态数据的消息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法和数据库,可以使得整个施工过程都能严格把控各项施工内容,还可以三维立体模型的方式进行模拟开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都会直观地反馈给工作人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摆脱传统工作体系带来的弊端,实现真正意义的科学合理建设[3]。
2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首先,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直观可视化的特点,能够预见很多突发状况和影响成本的因素,并针对其不同的可能性和评级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模拟体系,对相同的各类信息进行对照分析,找出最适合当前工作的参数。
其次,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协调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路桥梁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接触很多复杂的工艺流程,使得整个工作需要涉及多种专业知识,也需要诸多岗位共同运作,才能保障建设稳定,这就使得其整体技术含量非常高,必须具备足够的联动性,建立专业的技术合作平台,这样才能对各个困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再次,可以进行模拟工作,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交通工程施工技术下的模型并非全能的,部分性能信息比较适配其他信息,需要依靠传统的工作模式或人工收集的方式进行处理。
最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可以合理应用参数,因为其内部的各个数据库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连接,面对任何细微的调整,都会引起整体结构的变化,这样可以提升工作联动性,避免出现过多的偏差[4]。
3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应用途径
3.1 审查工作
道路桥梁工程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复杂,不同的施工技术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确保最后整体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整体兼容性,避免因为工艺特点影响施工质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单纯依靠人力或普通的绘图软件,很难发现多种工艺融合使用时出现的矛盾或短板。但利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后,可以针对性地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确保内部构造可视化,当代入普通的数据参数结果会非常明显,能够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让员工迅速明确当前施工流程中存在的短板和相互影响的内容。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定位,找出不合理部位,利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二次审查,找出具体的矛盾、来源,进一步提升图纸的质量,减少返修情况的发生[5]。
3.2 增加联动性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可实现多岗位、多专业、多部门的相互融合,使得不同的工艺体系都可以按照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工作流程进行插入,实现多专业知识交叉时不会影响施工效率。工作联动性的提升为后续设计工作奠定基础,也确保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可以良好的应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实现多专业融合工作。例如,部分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工程师需要将地形数据进行收集,了解其周围的地理环境和断面面积等等信息,以此作为参考,传输到工程师手中,为整个道路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在规划设计完成后,要进行道路车流量分流和管线安全性保障的规划工作,确保各项动态数据实时、准确,实现统筹调控和快速的共享信息,对周围的建筑风格和流程进行实时改变,确保施工质量。最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在后续检查过程中也应用广泛,例如,施工单位在完成道路修缮工作后,要进行模拟使用对比和隐患自动排查,找出成品短板,不断修改。
3.3 方案比较
道路桥梁工程是由政府或其他财团投资建设的,其可行性高低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快速完成,在设计和流程制定需要根据交通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法律等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争取做到经济、社会及环境等多项指标稳定共赢。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则利用其可视化的工作模式和集成的数据库功能进行工作,具有先天优势,故道路桥梁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交通工程施工技术,构建信息网络调整投资规划,群策群力。
3.4 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
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材料、设备运输、安装程序及吊装安全性的动态模拟,在该系统中输入相应的车辆运输线路及吊车安装,可直观呈现出二者之间是否会发生碰撞,促进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可行性的明确,推动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避免。若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碰撞的风险,可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再次进行施工动态模拟,直到确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止。在此过程中加强对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性建设,实现施工流程的有序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该技术对临时设备的应用进行预演,如临时调来的脚手架等,促进该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对现场施工过程的指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够快速实现各个方面的精准化管理,也符合当前施工单位更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理念。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明确控制力度,针对多方面灾害采取独立的评估体系,利用多变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多样化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