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逆境信念与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

2021-03-22廖秀红

科技视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逆境信念个体

廖秀红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0 引言

逆境信念(Chinese cultural beliefs about adversity)指个体如何认识逆境的本质,包括逆境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恰当的应对方式等[1]。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面,逆境信念被分为积极的逆境信念和消极的逆境信念两大类。前者反映的是逆境具有积极价值,强调人类具备战胜逆境的潜在能力,比如,用“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来凸显恒心毅力对个体的重要性和意义等;后者关注的是在逆境面前个体显得微不足道,看重的是逆境给人的消极影响,体现出明显的宿命论观点,比如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完全是掌握在难以预料的运气手中,不得不听天由命等。研究表明,个体怀有积极的逆境信念,对其身心健康具有长期的保护机制,使得个体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正确积极认识自己的经历,从而积极运用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合理的应对行为,帮助个体积极适应逆境情境而不至于崩溃。

近年来,逆境信念这个关键的个体心理资源引起了广泛关注。拥有积极的逆境信念的贫困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学校适应更良好,主观幸福感更高,问题行为如物质滥用和反社会行为等会更少。国内有更多的研究认为积极逆境信念是青少年(如贫困家庭儿童、留守经历学生、医学生等)心理适应的保护因素[2-5],考察了逆境信念的调节作用[6]。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不顺心和选择,如考试压力,就业选择等。面对这些压力,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向外界寻求帮助,这种选择取决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能满足个体需要和保护个体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的一种积极因素。社会支持和逆境信念能有效降低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孤独感[4]。

焦虑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紧张和不安的感受,适当的焦虑能够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和使个体学会约束自己,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会严重打扰个人的社会生活,严重时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逆境信念与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以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优化自身应对压力性事件的策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回收254份问卷,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达到90.9%。

1.2 测量工具

1.2.1 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

由塞克等人编制的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是6点计分(1=非常不同意,6=非常同意),总分越高,就说明个体持有的逆境信念越积极。在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727。

1.2.2 社会支持自评量表(SSRS)[7]

这个问卷共有10个项目,信效度良好。总分值越高,说明被试获得或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本研究这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有0.754。

1.2.3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共20项目,用来测量焦虑水平,评分采取1~4制计分(1=没有或很少时间有,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焦虑评定的分界线为50分,50~59分则判定为轻度焦虑,60~69分则判定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则判定为重度焦虑。分值越高的被试在焦虑水平上越高。本研究这一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0.887。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Process插件做中介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在统计上来控制共同方法偏差问题[8],具体操作是先选定三个测量变量的所有条目,再进行未旋转的主成分因素分析。统计结果中,KMO值为0.84,Bartlett值为3 775.16(P<0.0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的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12个,解释了8.93%的变异,排在首位的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1.27%,远低于40%这个临界值。因此本研究没有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2 大学生逆境信念、社会支持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逆境信念、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选定逆境信念、社会支持和焦虑三个测量变量的总分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逆境信念、社会支持和焦虑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r)

由表1的结果可知,逆境信念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逆境信念越积极的学生越不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的负相关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也就是说学生的社会支持越多,越不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逆境信念与社会支持的正相关也很显著,表明逆境信念越积极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和更充分的利用社会支持。

2.3 大学生逆境信念、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逆境信念、社会支持、焦虑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三个测量变量之间的确切关系,以焦虑作为因变量,以逆境信念和社会支持为共同预测变量,采用多元逐步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二者均进入回归方程。逆境信念和社会支持可以联合预测焦虑的12%。见表2。

表2 大学生逆境信念、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回归分析数据

2.4 社会支持在逆境信念对焦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检验

上述分析结果说明三个测量变量的关系适合做中介作用分析。研究人员参考Zhao等人(2010)提出的中介作用分析步骤,先对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再使用SPSS的process插件,参照Preacher等人(2004)和Hayes(2013)提出的Bootstrap方法,确定95%的置信区间,选定5 000的样本量,进行中介作用检验[9]。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置信区间(LLCI=-0.15,ULCI=-0.03)没有包含0,表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显著。控制了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以后,发现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LLCI=-0.36,ULCI=-0.10)也没有包含0,逆境信念的直接效应达到了统计学标准,表明逆境信念对焦虑仍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社会支持部分中介了逆境信念对焦虑的影响,具体中介效应值是7.81%。所以,逆境信念既能直接影响焦虑,同时又通过影响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焦虑。具体见表3和图1。

表3 社会支持在逆境信念和焦虑之间的中介模型效应表

图1 逆境信念、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中介作用模型

3 讨论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逆境信念与焦虑呈负相关,也就是说逆境信念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焦虑的结果,和以往研究结果类似,表明逆境信念越积极的大学生焦虑水平越低。可能的解释是,积极逆境信念能改变个体对不利情境的认知,重新界定其积极内涵,挖掘逆境对自身可能的价值,将逆境看成宝贵的财富,进而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适应行为。信念会影响情绪。个体持有积极逆境信念,更可能用积极的视角对待不利的处境(如大学生面临学业、毕业、就业、深造等多重压力),将其理解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机遇而不是绊脚石,学会接受现实,发展出新的、有效的应对模式(如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利用网络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参加就业、面试等),从而心态变得更加平和,情绪上更加放松,降低焦虑水平。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焦虑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总体上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越不容易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体验。这与张晓颖等[10]的研究一致。各种压力性事件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等,其压力性特点或不可预测性,容易使大学生动摇自我控制感,在情绪体验上变得不稳定,出现明显的波动,焦虑程度也会增加。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类压力性事件时,能够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得家人朋友的高质量陪伴和真诚的接纳理解、照顾关心等,他们会有更多的安全感,情绪会变得更加稳定,也能有更多的途径和对象进行情绪表达,如向人倾诉等,进一步缓解过高的焦虑情绪,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这也提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主动去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来降低个体过度焦虑的情绪体验,保持身心健康。

根据本研究结果,社会支持在逆境信念对焦虑的影响中发挥部分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一方面受到逆境信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逆境信念部分经由社会支持对焦虑发挥作用。有积极的逆境信念的学生往往倾向于利用客观的社会支持,也更容易体验到情感上的支持,进而降低了焦虑水平。持有积极逆境信念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积极的视角看待大学学习压力,在面临毕业、就业、考研深造等多种选择的压力时,会认识到压力并不可怕,要化压力为动力。他们更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更可能选择充分利用积极的资源,更多与家人和朋友“抱团取暖”“拧成一股绳”,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这样的高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温暖,从而更容易降低过度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度过各种难关。所以,社会支持在大学生逆境信念对焦虑的影响中扮演了中介作用。此外,后续研究还需继续扩展逆境信念对其他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考察逆境信念对人类的积极价值。

猜你喜欢

逆境信念个体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完形填空Ⅳ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