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珠峰新高度 学习地理新知识

2021-03-22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倪永丽

中学政史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珠穆朗玛峰珠峰测量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 倪永丽

【热点点击】

8848.86米!2020年12月8日,中尼双方共同宣布了珠峰的“新身高”。从1960年到2020年,这是我国第三次完成对世界最高峰的身高测量。

说到珠峰,8848.13米是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其实,那只是1975年的数据。在2005年,珠峰的高度已经被更新为8844.43米。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从北坡登上珠峰顶峰!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测量世界最高峰高度,因此备受关注。

【知识链接】

1.山峰的诞生要从距今约3.6亿年前的远古时期说起,那时,地球上仅存在两个超级大陆:北半球的劳亚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大陆,两者之间是广阔的古特提斯大洋。距今约3亿年前,随着板块运动,劳亚大陆一分为二,形成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冈瓦纳大陆彻底解体,其中的羌塘、拉萨地块渐渐漂移,跨过赤道最终加入北半球,形成今天青藏高原的核心。

2.大约65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笔直地向欧亚大陆冲来,并最终狠狠撞上欧亚大陆,构成5亿年来地球最重要的造山运动。沉睡千年的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形成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珠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处在消亡边界带上,并且还在隆起抬升。长期来看,珠峰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缓慢升高。这就意味着它10年会升高4厘米左右,30年升高13厘米多。地震对珠峰的高度也会有影响。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千米。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使它的海拔降了半米有余。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山区岩石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千米~25千米,被降雨和冰川等各种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掉的岩石则有至少12千米。在当代,珠峰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仍然保持着很高的风化速率,每年仍能损失2毫米~5毫米的地表岩石。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峰顶积雪融化,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3.从地质研究的角度看,珠峰并不是一整块固定的岩石,而是由自上而下的三个部分组成。它们依次是珠穆朗玛组、北坳组和绒布组。珠穆朗玛组是山峰的顶部,常年积雪,海拔在8600米以上。珠峰的大部分岩层属于7000米至8600米的北坳组。北坳组的上部是黄带,位于8200米至8600米之间;北坳组的下部位于7000米至8200米之间,由黑云母-石英片岩夹杂绿帘石-石英片岩、黑云母-方解石-石英片岩和薄层石英大理石构成。从7000米到山脚是绒布组。

在天气晴朗的上午,从珠峰北坡大本营望过去,常能看见一条白色的云带迎风招展,宛如旗状,这就是珠峰标志性的“旗云”。“旗云”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发现,在7000米高原以下的珠峰,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就立刻被强烈的西风吹向东方,于是一面“云旗”就高高飘扬在峰顶了。

4.珠峰呈现出南北坡迥异的自然带,堪称山地景观博物馆。南坡纬度偏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强烈影响,尼泊尔及我国境内的嘎玛沟、绒辖沟等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沿山谷一路蔓延,构成青藏高原最精华的景观。相比之下,北坡降水少,气候寒冷干旱,加之北坡大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导致4000米以下的自然带缺失,具有典型的大陆性高原生态。

5.在珠穆朗玛峰所在纬度,有全球著名的西风急流——副热带急流。在冬半年,正常西风速度可以达到40米/秒(12级以上),这个风速已经超过台风的风速。春季后,受夏季风影响干扰,副热带西风急流北退,当副热带西风急流跃动到青藏高原上空、雨季还没有开始的这一时段,海拔高度7000米至9000米的高空风较小、降水也不大,最宜于攀登珠峰。6月到9月是珠峰的雨季。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山谷而上,易凝结成云雨,所以多出现雨雪交加或大风雪天气,变化也非常快。5月风季和雨季交替,风雪较小,会出现短暂的适宜攀登珠峰进行测量的好时机。

【提升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1975年,我国国家测绘局公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13米;200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为8844.43米。

材料三: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景观图。

(1)简述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2)从2005年与1975年两次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数据看,其海拔高度下降了3.7米。若不考虑测量技术与手段等方面的误差,许多学者认为珠穆朗玛峰实际上是“岩升雪降”。请你分析说明珠穆朗玛峰“岩升雪降”的主要原因。

(3)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火山喷发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侵蚀

2.珠穆朗玛峰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生物资源、壮丽的自然景观。珠穆朗玛峰也是研究高原生态、板块运动的宝贵基地,科学价值无法估量。1988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建立,1994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请分析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禁止旅游的原因。

3.“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被称为“旗云”。珠穆朗玛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图,回答问题。

(1)“旗云”多在

(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

(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

C.湖陆风 D.盛行西风

(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时,不适宜登山

4.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下图为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订的登顶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登山队行进在

( )

A.河谷中 B.U形谷中

C.冰斗中 D.V形谷中

(2)图中大本营处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 )

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 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

5.中国登山队于2020年5月第三次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谱(图中①—⑨为不同的自然带),完成下列各题。

(1)每次测量山峰数据都有变化,其原因不包括

( )

A.板块运动 B.气候变化

C.流水沉积 D.测量技术

(2)关于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B.雪线的位置阳坡比阴坡高

C.北坡因纬度高自然带数量少

D.阳坡为迎风坡导致雪线低

6.冰塔林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近年来,地球某地的冰塔林已经退缩到海拔5800米的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冰塔林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冰塔林出现的最低海拔可能下降

B.中、低纬度地区才可以形成冰塔林

C.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D.消融速度快的海洋冰川更易形成冰塔林

(2)冰塔林对于登山者来说就是灾难,原因是

( )

A.坡度较大,不易攀爬

B.表面有融冰,易滑落

C.结构脆弱,易崩塌

D.气压较低,空气稀薄

(3)为了监测冰塔林分布面积的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

A.GPS、RS B.RS、GIS

C.GPS、GIS D.RS、GPRS

(4)下列地区能够看到冰塔林景观的是

(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南极大陆

C.喜马拉雅山 D.格陵兰岛

(5)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反映了

( )

A.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B.该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C.气候变暖

D.地壳垂直下降运动

参考答案:

1.(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前缘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2)珠穆朗玛峰山体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不断以微小的速度在升高,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其冰雪层融化,雪面下降。

(3)B

2.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产生了大量垃圾,破坏自然环境;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容易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3.(1)C (2)D (3)D

4.(1)B (2)C

5.(1)C (2)D

6.(1)B (2)C (3)B (4)C (5)C

猜你喜欢

珠穆朗玛峰珠峰测量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珠穆朗玛峰的守护者
揭秘珠峰身高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翻越进行时
珠峰保险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