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路径

2021-03-21谢永建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从知识整体论的角度看,知识建构的整体性和动态关联性为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获得一切劳动知识的过程。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劳动思想教育、劳动知识技能培养、劳动实践训练,实现劳动知识的整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培训,实现劳动知识的整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和学术劳动教育,可以改变大学生的劳动精神,端正劳动价值取向,提高劳动技能。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21)12-0066-69 收稿日期:2021-10-22

作者简介:谢永建,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科研课题(2020年度)——《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为:XHXB2020A015。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举妄动、敲锣打鼓。全党一定要做好更加艰苦卓绝的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经济增长动力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今天,重视劳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是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力,是富国富民、支撑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2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

首先,从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三个层面提出了目标框架。该框架从行动能力、态度观念、精神追求等方面提出了育人的要求。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参照这一目标框架,并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即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本文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中的劳动意识目标进行了研究。劳动意识属于社会参与实践创新素养的范畴,强调人的社会参与品格和能力的发展。

3 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教育课程弱化

在应试教育不平等、劳动力资源和阶级分化的现象下,劳动教育的时间受到挤压,固有的无用劳动、低劳动、废弃劳动的观念难以打破。目前,劳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在理论课程方面,内容过于寬泛和过时。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简明的劳动精神、劳动观念的阐释和劳动态度的引导。高校劳动教育还处于边缘化状态,缺乏劳动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管理评价机制,这使得劳动教育被迫弱化。

3.2 劳动教育课程淡化

人们往往将劳动教育局限于集中时间、特定空间和有限区域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传播方式界定为单向的、孤立的课程,忽视了作为教育实践的劳动本质。他们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通过趣味新颖的课程设计、前沿和前沿的劳动实践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赋予自己的劳动价值尊严。因此,劳动教育要回归自然,贴近生活,劳动课程要扎根地方,强化经验。

3.3 劳动教育课程过虚

目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缺乏理论支撑和完整体系,整合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它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但在实践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误解和误用。很多学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在择业时处于急于求成、不高不低的境地。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制度的缺失导致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劳动教育连续性分离,长期规范的劳动教育组织机制流于表面,使劳动教育形同虚设,难以推进。

3.4 劳动教育课程过窄

加强劳动教育是构建新时期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任务,是综合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培养劳动者素质的过程中,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外在取向超越了人。人已经物化为工具,仅限于技能训练、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在狭隘、功利、焦虑中,人们盲目地争夺工具的合理性,背离了人的自由、全面、全面发展的目标。

4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路径

4.1 正确认识劳动价值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界定不应局限于学科的视角,而应以核心素养为视角。课程重心应从教学转向教育,从能力转向识字。劳动教育在以育人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贯彻教育理念,开展具有地域性、校本性的目标建设,从微观层面强调人的自主性,从学生的个人需求、知识、能力和能力等方面入手以态度为基本考察指标,实现课程目标方向由单一到人格转化,关注劳动经验,培养劳动兴趣,实现劳动技能创新;从知识指标的角度看,注重知识的培养,形成劳动知识的学科体系。

4.2 优化劳动教育模式

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课程实施应尽量遵循课程计划。随着课程开发广度和深度的提高,必须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为促进新课程的发展,应采取劳动知识整合、情境劳动教学、阶段性劳动实践、劳动学习自主性、劳动价值观的整合。更新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环境。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劳动实践和劳动行为的特点,强化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教学实现劳动自主,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习惯,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应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探索劳动教育规律,总结劳动教学经验。其次,扩大师资来源,建立专职和兼职劳动教师制度,积极引进企业技术工人,从大国邀请劳动模范、工匠等社会优秀人物,强化教师的手艺和模范精神。

在教学环境层面,要构建多渠道、多学科的教育教学环境体系。从外部环境看,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把劳动教育纳入志愿服务,利用社区、街道、福利院等公共资源建立服务基地,开展劳动支持教育、劳动宣传、慰问演出等活动。

4.3 提升劳动教育效果

首先,要提高对学生素质的评价。结合劳动教育的性质,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不再局限于定量的试卷检查,而是纳入日常观察,让学生知书达理。同时,教师、学校、家庭、专家的评价贯穿其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实现对劳动课程教育效果的全面认识。其次,重视教师能力评价。教师能力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

4.4 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课程内容要丰富充实,选择要多样化,贴近生活,引导生活。劳动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把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均衡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托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生存领域出发,形成多学科、多阶段、多渠道的劳动课程体系。劳动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积极吸收国际劳动教育的教学经验;二是结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和条件以及人文环境,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三是实现学生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劳动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形成勞动素质与学科素质共同发展的组织理念,注重学生发展阶段的纵向组织和校内外一体化的横向组织,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过程,贯穿于整体学习的逻辑教学和个体指导的心理教学。

5 结语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房地产类高职院校应把握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地方教育资源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根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质,制定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建立核心课程,构建多学科的课程结构;拓展校外课程,测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以保持课程的动态调整,应将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作为劳动主体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定期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以保持课程的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钟绍英.“四维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教育科学论坛.2020.10

2.庞小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

3.梅纪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涵特质与实践路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

4.王奕迪.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探析.新西部.2020.18

5.张威 王林.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问题导向、价值省思、实践路径.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4)

6.郑程月 王帅.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19.05

7.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

3590501908200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