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的中国精神

2021-03-20厉彦林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攻坚克难延安精神困难

厉彦林

孙大勇/图

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说:“最伟大的人,是以坚定的决心作出正确选择的人。”中华民族,尤其是在近代如此多灾多难。如果没有中国精神的维系,中华民族早已不复存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些人人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彰显着精神的力量。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凝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之所以能够自我革命纠正各种错误,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是信仰,靠的是精神的力量。延安精神,是政治方向坚定、无所畏惧、不怕千难万险、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她启迪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要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决心,就没有突破不了的关隘。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重要法宝,同样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愚公之所以感动上帝,是因为愚公他不畏年老体弱、自力更生、坚强坚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亿万农民战天斗地、治理穷山恶水,在绝壁上开凿出红旗渠、塞罕坝翻天覆地的巨变,都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实例。

贫困根深蒂固,贫困群众的梦想被大山隔断、被困难压弯。脱贫攻坚遇到的各种问题、矛盾、风险和挑战,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中国人面前。中国靠什么搬掉“贫困”这座大山的呢?一方面是雄厚的物质、资金投入,不惜血本;一方面是精神爆发的惊人力量。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战斗在各个贫困村寨的扶贫工作者、乡村干部表现出非凡精神,成为攻坚克难、攻坚拔寨、冲锋冲刺的伟大力量。我多次翻读过扶贫干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虽然溅满水渍、菜汤,有的已没边没沿,当看到记录着天气阴晴圆缺和群众诉求的每件小事、每个细节,我就萌生梳理扶贫精神的想法。脱贫攻坚的中国精神,是在波澜壮阔的扶贫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汇聚而成的。我抛砖引玉,先从八个维度把握和提炼:

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服从和支持国家重大任务、听从党和国家召唤、忠于党和人民的精神;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久久为功、敢啃硬骨头的愚公精神;

一心把党和国家扶贫政策送到贫困群众家中,让贫困群众不仅脱贫而且致富,过上更加富裕舒心美好生活的担当精神;

立下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雄心壮志,敢于斗争、敢打敢拼、不等不靠、“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精神;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以积极乐观心态、不怕困难、不惧艰难、直面挫折与坎坷的乐观精神;

手捧一颗真心,不计得失、不怕流汗、流泪甚至流血、不求回报、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

党政齐心、社会齐力、上下左右步调一致的合作精神。

延安脱贫攻坚的成功,是延安精神在脱贫攻坚领域生动鲜活的实践。宜川县薛家坪国有生态农场场长刘江成介绍:“我们用的是石坑造林的办法。干活时先把绳子绑在身上,然后下去把坑垒起来,还有一个高难度,那就是运苗。因为山势陡峭,树苗下不去。我们就探索用索道运输的办法,用一棵钢丝绳,把树苗一棵棵运到栽植点。栽上后为保证成活,我们架一根水管,从黄河里往上泵水,垂直距离有100多米。我们就是靠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植栽和守护着这片林子。”

脱贫攻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方案变现实,关键在于发扬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一点一滴地抓好落实。否则,再完美的决定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细致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难点、痛点,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共产党人求真理,认道理,辩事理,重情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脱贫攻坚必定遇到这沟那坎、这困那难。横下一条心,憋上一股劲,实事求是地想,脚踏实地地干,真心实意地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脱贫攻坚就是立足中国国情、贴紧贫困群众心坎,解决世界级难题的一个典范。

猜你喜欢

攻坚克难延安精神困难
勇于善于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赓续前行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