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章回小说体式对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意义*

2021-03-19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整本书架构小说

陈 琳

摘   要

章回体的基本样式有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五种。把握章回体小说的基本样式,能够“读一本”“通一类”,掌握中国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图式,进而通过章回小说叙事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范式。因此,研究章回小说的体式,确保阅读行为的课程取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章回小说 体式 回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下简称“整本书阅读”)对阅读长篇小说的具体要求为:在指定范圍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经验,离不开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都属于章回体小说,把握章回体小说的基本样式,能够“读一本”“通一类”,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图式,进而在文化层面,通过章回小说叙事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范式。但是,新课标与统编教材均未将章回体小说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因此,研究章回小说的体式,确保阅读行为的课程取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发展。

一、章回小说的基本样式

章回体的基本样式包括: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1]。与整本书阅读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前两个特点。“分回标目”指的是将整本书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回”;“标目”指的是每个“回”都有一个句式对称的标题,用以概括本“回”的情节内容,而且基本上“一回两事”,也就是回目的两句话恰好对应本回的两件事;“分章叙事”指的是将整本书的内容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来讲,这些故事叫“章”,每一章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中心内容,“章”与“章”的叙事前后连贯。

二、分章叙事中小说艺术架构的梳理

整本书阅读要求“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和整体的艺术架构”。先说梳理感人的场景。场景是小说情节最小的单元,由“人物、事件、环境”三要素构成,并且以事件为中心,章回小说的“分回”,是作者将长篇小说划分成几十个叙事单元,每个叙事单元里天然地包括了若干个场景,相当于将整本书阅读化整为零,完成任务的难度不大。至于哪些场景是“感人“的,涉及中国古典小说承载的情感,这些情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指向劝善惩恶、因果报应、仁义忠孝,也就是说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体验基本上是同构的,因此理解难度也不大。

1.长篇小说艺术架构的整体梳理

真正的难点在于“梳理整体艺术架构”。长篇小说的体量巨大,以四大名著为例:《三国演义》约73万字,《水浒传》约96万字,《西游记》约82万字,《红楼梦》约107万字。阅读这样动辄大几十万上百万的小说,耗时长,遗忘率高;读完了还要从几十个叙事单元、几百个场景中进行艺术架构的梳理,难度不可谓不大。换而言之,读者在阅读时,进入的是小说的微观层面,相当于行走在地表的森林里,眼中所见是具体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树;要梳理艺术架构上升到宏观层面,读者仿佛升到小说的“上空”,拂开这些枝繁叶茂的细节,俯视森林之下山脉的走向。阅读是微观的感性的,梳理是宏观的理性的,两种活动的性质截然不同,层面跨度如此之大,这就需要从章回小说的体式中找到契合点,作为帮手。

2.“回目—单元—框架”的逐层梳理

分回标目的“标目”是,章回小说每章的字数在一万字上下,让读者直接宏观把握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小说,有难度;但是,把握万把字的单章内容,还是在读者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更何况,作者将章回内容概括为形式对称的小标题,也就是“分回标目”中的“标目”,借助回目对章回内容的概括功能,将相关的情节、连贯的场景整合在一起,就能看出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叙事单元属于中观的结构,古典小说往往由四五个叙事单元组成,若干个叙事单元进一步组合,就能看出故事的整体走向,再将若干个故事走向的交互关系梳理出来,宏观的艺术架构就彰显出来了。

以《水浒传》为例,首先从微观层面,也就是具体的章回名称入手,将集中叙述某个人物的章回找出来,比如,我们以鲁智深为例,找到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回目名称,从回目可以看出,这六回以鲁智深为中心展开叙事,到了第八回鲁智深把林冲安全护送到沧州,他就从叙事中退出;第七回出现的林冲成为叙事中心,林冲的故事一直讲到第十二回,林冲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梁山头领要他交投名状,他不得以去劫杀杨志,引出杨志之后,林冲从叙事中淡出;接下去讲杨志的故事,以此类推,直至第五十回,主要的英雄悉数出场。那么这前五十回属于同一类型的叙事单元:叙述了梁山泊的若干中心人物上梁山的过程: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宋江。

前五十回把梁山108好汉凑齐了,后三十回转入梁山泊军事集团与宋朝的叙事,其中又可以分为二战高俅、受命招安、征辽与打方腊三个叙事单元。将前五十回和后三十回放在一起,方能突显施耐庵这样安排整本书的意图:前五十回逐个写人,最终集体覆灭,这才叫整体的艺术架构。

“回目—单元—框架”逐层梳理法的关键在“单元”,也就是说,“回目”太细,“框架”太粗,我们在两端之间给读者安排一个中观的梳理任务,就变得比较有操作性了。用这种方法阅读《三国演义》,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叙事单元:合(汉末)——分(三国)——合(西晋);用于《西游记》,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叙事单元:悟空出世、西天取经、归来封神。通过《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少章回小说的架构里有意无意地被处理成必定带有逆转的结构,例如,《水浒传》聚齐了108好汉,梁山气势之盛达到巅峰,接下来就是藏而不露的逆转,不动声色地走下坡路了;《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何等的自在,何等的快意,接下来就是霹雳手段的急转,被压在五指山下,等取经人来,戴上紧箍咒,踏上漫漫的取经路……

三、分回标目中人物形象的赏析

人物形象塑造是长篇小说的重要功能,也是整本书阅读的主要任务。长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优势在于因为体量巨大,有足够的空间,让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充分展现形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这就是所谓的“圆形人物”。

1.长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欣赏

首先,长篇小说的人物众多,分散在不同场景中出场,读者要完成的是一个长链条多节点的复杂活动:先把一个人物的相关描写从零散的场景中“捞”出来,再对比分析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然后综合当时的事件、情节,补出合理的原因,最后才能完成赏析任务。其次,长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伴随着宽广的生活面,以明清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为例,作者在塑造贾府贵族群像时,也告诉读者贾府奢华生活的经济来源;把人物形象复杂的主仆关系、仆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亲族关系甚至是与朝廷权贵的关系当中来塑造。

这两个难点对读者的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第一个要求读者具备长时记忆和丰富的情感感受力,这一要求与前文提到的梳理艺术架构的方法一致,可以迁移到人物形象赏析上;第二个要求读者对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风俗都有了解,对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故也有一定阅历,这一要求看似与语文学科没有直接相关,但是却暗合了《红楼梦》里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而且又是短时间无法通过语文知识来补强,这时候,章回小说特有的描写人物的程式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2.高度程式化人物描写的辩证分析

章回小说中对人物的程式化描写因为是静态的,而且脸谱化,往往为读者所不喜,阅读的时候跳过去不看。我们以《水浒传》第23回武松出场的人物描写为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如果不是已知这是武松的出场描写,把这段描写挪用在鲁智深、石秀等其他英雄武夫身上,似乎并无不妥。但是,如果就此下定论:程式化的人物描写千人一面,对于赏析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并无助益,又有失轻率。

要引导读者辩证地看待这类描写的两大优势:一是人物出场定型,往往用夸张、比喻、对偶、铺陈,把人物的特性如忠或奸、美或丑,出场立判;二是用词赋诗赞,这种以诗入文的描写方式往往伴随着叙述视角转换,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情感渗透其中。因此,读者可以通过其外在的相貌体征,推测其内在的忠奸善恶。这种特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叙事方式,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3.回目中形容词对人物特征的揭示

当然,章回小说中人物描写不全是程式化的,不少优秀的成熟的章回体打破了“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皆坏”的传统,成功地塑造出大量性格复杂的人物,如何赏析这些性格复杂,甚至是多变的人物,需要更好的阅读方法。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隐藏了自己的身影,只客观“展示”,不到前台来露脸“讲述”,这就是作者对人物的情感臧否隐而不现;但是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标题设置是叙事性的,也就是该回的中心人物,作者在回目标题中对人物选用何种称谓,哪个形容词,都是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这是藏不住的,也是我們阅读的很好的帮助。

以《红楼梦》中平儿的“俏”为例。“俏”本来是用在容貌方面的,但是第21回、第52回两个回目中的“俏”显然不在于容貌,而在于性情,一个通房丫头,夹在“贾琏之淫、熙凤之威”之间,要有怎样的性情才当得起这个“俏”字?无论是21回帮助贾琏遮掩偷情证据,还是52回坠儿偷了虾须镯,平儿顾全怡红院全体的面子而不揭发,都体现了平儿的周全,或者说是玲珑。但这种玲珑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玲珑”,而是从他人角度推己及人的体贴,这让她比王熙凤更多一种温暖。她明白探春的敏感,顾及宝玉颜面,平儿主动把坠儿偷窃的事给遮掩过去了。

不仅平儿的形象有这样多重层面,文中其他人物的描写,与这些回目形容词联系起来:贤、俏、呆、冷、勇、敏、时、慧、慈,会发现作者对于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多用似褒似贬的修饰词,遮蔽自己的意图,将评判的权力交给读者;而阅读者要揭开这层遮蔽,更深刻地体认人物塑造背后的民族共同审美心理。

再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一神魔人物的形象是多变的,从妖始,以成佛结,。从妖到佛的过程中,他降伏的不仅仅是各路妖魔,更是自己的心魔。《西游记》第17回借观音菩萨之口说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乌有?”在《西游记》的章回标目中,多次用“心猿”来称孙悟空,也是点出孙悟空“心猿意马”的一面,只不过随着取经路上的各种历练,“心猿”逐渐被收服,成圣成佛的一面逐渐被建立起来。

章回小说的叙事系统有其鲜明的民族审美特征,以现代眼光来审视,分回标目的结构形式固然有呆板僵化之嫌,但就帮助读者梳理长篇小说的艺术架构和赏析人物形象而言,它简直是天然的抓手。我们将章回小说的文本系统知识做了一定的梳理,同时,也研究了读者在欣赏、评价这些文学作品时,如何通过这些规范与古典小说背后的整个世界建立联系,只有建立了联系,才能理解作者这样或那样架构小说的意图,文本中古代的人物形象才具有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小敏,饶道庆.明清章回体小说文体探源[J].社会科学家.2009,(12):21.

[2] 翁再红.论经典文本生产的惯例系统——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例[J].学术论坛.2012(01):156.

[3] 杨义.三国演义叙事的典式化(下)[J].海南师院学报,1994(02):40.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整本书架构小说
《论语》整本书阅读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倾斜(小说)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