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提升绿色金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19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李志刚
中国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李志刚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提出16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谋篇布局“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全行认真践行总行党委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以“48字”工作思路为引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推进我行绿色金融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行绿色金融建设实践及成效
长期以来,我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业务创新、自身表现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引领了国内同业绿色信贷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我行自2007年首次提出绿色信贷理念以来,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定期(一般三年)进行全面回顾并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前瞻引领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将绿色金融要求嵌入信贷政策制度、资源配置以及全流程信贷管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体系,绿色信贷已内化为全行经营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底线。
加强政策引导,有力促进投融资结构的绿色调整。行业(绿色)信贷政策是落地执行绿色金融战略的有效工具,我行按年刷新、及时动态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已形成16个板块50多个重点行业信贷政策,前瞻研究进入绿色经济重点领域,主动管控环境社会风险较高领域融资,有效引导全行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以绿色金融支持能源结构转型为例,8月末,我行绿色风电、光伏发电贷款规模较2015年末增长89%,同期火电贷款规模下降11%,新能源发电领域四行占比超过40%,且持续保持资产质量优良态势。
加强产品创新,持续加大绿色产业投融资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通过发挥全集团综合化和国际化优势,运用“1+N”方式即“贷+债+股+代+租+顾”等多种金融工具,为绿色产业提供全产品、多渠道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支持国家绿色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总行制定印发专项支持政策,在体制机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深入探索实践,为全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先行先试作用。
加强风险管控,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最早提出并实施融资“环保一票否决制”,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制度,目前已将绿色金融要求嵌入尽职调查、项目评估、评级授信、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资金拨付以及贷(投)后管理等各环节,全流程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外部环境及产业发展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行内部的高度共识及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则为深化提升绿色金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支持绿色经济的重点方向需要新的突破口。近些年,我行以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两大领域为突破口,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保持了绿色信贷快速增长和资产质量优良。但随着清洁能源项目消纳问题的显现,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量及结构逐步调整,传统主导绿色产业市场投融资空间缩小,金融支持的体量大、带动强的绿色产业需要开拓新的突破口。
二是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面临较大挑战。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是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国家环保标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推进实施以及产业技术工艺进步等,均会对重点产业区域布局、企业及项目生产经营等带来重大影响。如何前瞻把握产业调整方向,主动作好信贷结构调整,有效防范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持续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三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理等项目投资周期长、贷款风险较高的绿色项目,配套的风险补偿政策有待完善。环境部门与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不畅,增大了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排污权、水权的评估、交易等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仍需较长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四是我行绿色金融建设能力还需提升。工行深耕绿色金融领域十多年,取得较多成效和经验积累,但受制于外部因素影响及自身发展需要,在系统学习和把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能力等方面,仍需持续提升绿色金融建设能力。
全面加强绿色金融建设思路
总行党委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我行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要求全行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把握好金融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着力点,助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行要认真落实总行党委决策部署,以“48字”工作思路为引领,全面加强绿色金融建设思路。
一是系统学习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掌握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举措、重要制度、重点工程、体制机制等,找准金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有效支持绿色发展、有效调整投融资结构、有效把控政策红线和底线。
二是系统研究绿色产业及企业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原则,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嵌入全部投融资客户及项目选择的全过程。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信贷政策投向引导及风险管控作用,加大对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绿色产业支持,找准信贷支持的重点和方向,持续加强对“两高”行业的产能控制,支持企业清洁生产改造,走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之路。
三是前瞻调整重点区域信贷结构。了解省级政府“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建设情况,合理确定重点区域信贷投向及布局,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不符合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要求的产业和企业,要坚决禁入。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大保护等重点战略区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方向,做好涉及各类环境高风险客户的融资结构调整。对产能过剩等行业,前瞻调整政策支持的重点区域和项目,加快信贷资源的区域布局调整。
四是持续提升投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零容忍等基本制度。动态调整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防范应知应会基本规定,提升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常态化监控机制,积极推动监管部门企业环保信用违规信息与银行共享机制建设,将相关数据纳入信贷系统,提升环保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