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设计
2021-03-19唐晓敬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演变和发展,人类建造或营造相关的构筑物以“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价值。历史建筑在建筑装饰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内部空间的装饰性和功能性大多同质化、群体化,实际上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材料及设计手段,改造历史建筑内部空间不合理的地方,满足现代生产和生活需求,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让历史建筑从空间到时间持续彰显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文章结合中外历史建筑外部与内部改造经典案例,阐述了历史建筑内部空间合理性、有效性、适宜性的再利用策略,整理和提出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较优化的设计方法,以完成的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渝中支行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设计作工程实践总结介绍。
新旧结合; 时间与空间; 室内设计
TU767 A
[定稿日期]2021-03-12
[作者简介]唐晓敬(1982~),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管理工作。
1 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建筑无疑是部大型而直观、全面而生动的史书,历史建筑内部是承载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历史建筑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结构形式、室内装饰和设备设施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价值。建筑物的构建使命本质上是满足人们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是孤立生长的个体空间单元。环境空间不能只着眼于外部形式,只提保护和尊重建筑物外观风貌,建筑空间内部与外部的融合、延展才能更好的保护建筑历史,尊重文化价值。建筑空间内部设计是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最直观的诠释,是文化,是艺术,是空间与环境和谐发展改变生活肆意的创造,是生产生活的精神财富。因此,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能有效地让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再生和再利用,同时也是文化和经济价值、艺术和美学价值、历史和情感价值的重要呈现。
2 国外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范例中的有效策略
设计是创造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是满足人对空间环境的客观需求。在时代性和历史性相冲突时,如何处理好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设计作品,例如意大利现代理性主义建筑大师卡洛·斯卡帕(CarloScarpa)。是20世纪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是意大利建筑界的殿堂级人物,毕生致力于一些历史性建筑的修复或扩建等项目,很多作品非常好地做到了 “旧”与 “新”的结合,特别是意大利维罗纳古堡博物馆(MuseoDiCastelvecchio)内部空间改造项目,此项目是历史建筑与现代设计的经典范例,充满活力的创意与思想传播着现代艺术空间需求与建筑的“共生”。
2.1 “叙事性”空间规划手法“游历”历史建筑
建筑内部空间规划是室内设计初步的着手点,在现代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经济性、高效性是空间规划的最高组织原则,可以看到很多室内设计案例中各空间动线组织体现了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实用主义,形式和功能高度统一。但是模式化、同质化的空间形态是否能赋予空间情绪和开放的设计思维表达呢?
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说过,人的认知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性的,一种是直觉性的,认知不是从现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在古堡博物馆项目中,卡洛·斯卡帕对三层博物馆的空间规划完全摆脱了既定模式,对空间规划逻辑性创新设计,强行将博物馆参观路线变得复杂多变,根据使用功能和设计需求统筹规划,将不同功能空间属性有机结合(图1)。动线规划从室内到室外相互穿插(图2、图3),縱向和横向的错综交织旨在让参观者对空间的认知不仅仅是视觉的输入,而是在博物馆的游览过程中打破固有的系统性逻辑性的简单思考,让体验从心智认知上起伏停顿,从情绪上层层叠加,使参观者获得更丰富多元的体验感受。设计师认为直接的、高效的流线组织形式并不能使参观者在空间有更多的停留时间,也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思考情绪,只能获取逻辑上的参观关系。虽然空间规划的复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违背了直觉性原则,但这种“非高效”的空间规划目的是希望动线成为历史建筑的“叙事”载体,赋予实际空间的“时间”性表达。参观者能细致地体会到建筑、空间、展品的完美融合。这种赋予空间构架的重新思考是对设计价值的充分自信和肯定。
2.2 历史建筑物理环境中的自然光
历史建筑鲜明的文化和特色本体已经是块瑰宝,大多建筑体外部造型与内部形式已经足够丰富且特点鲜明,光环境只需简单雕琢便可。在物理环境中光是我们感知事物认知世界的重要组成要素,妥善的光环境处理可以营造更合理且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内部光的环境包括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如何利用自然采光营造舒适美观的视觉效果来表达空间的理念与品质,承载“新”与“旧”的时空转换?自然光被广泛运用是因其优点是人工光源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中自然光的采光形式需结合建筑学、美学、心理学、物理环境科学等综合考量,使光环境和室内空间高度融合,达到充盈饱满的视觉体验。
卡洛·斯卡帕非常擅长运用自然光线,他在用光作诗,用光作画,通过光的处理形式和手法在他身上似乎看到建筑大师路易斯康(Louis.I.Kahn)的影子。在古堡博物馆改造项目中,建筑正立面保留了哥特式窗户洞口,在洞口的室内一侧新用了现代材料——玻璃和窗框,窗框的划分采取与哥特窗户形式截然不同的蒙特里安式的构图布局,自然光从侧面柔和地投射进来,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采光方式的结合充满了戏剧性(图4、图5),这时“新”与“旧”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在建筑内部空间里,卡洛·斯卡帕对每个空间都做了不同的采光方式来对应不同的展品。其中,第一层展厅摆放着一座塑像,背对着参观者来的方向,左上方把原有建筑的开窗方式改变:首先,将原有哥特式开窗变为几何形式;其次,使用点—面—点光源投射形式(图6),可以在不同时间的自然光线下使雕塑呈现不同视觉效果,这种手法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借鉴和使用。被刻意设计的自然光线犹如聚光灯,展品简单的形体在自然光的沐浴下赋予了庄重感和神秘感(图7),这别致的光环境氛围营造设计被赞叹不已。
3 历史建筑改造修复“修旧如旧”策略的借鉴
历史建筑内部空间“适应性的再利用”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但是在现代改造实践案例中经常是借历史建筑的皮,把所有设计原则和理念定位于以商业利益为主,可以看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现代古镇商业综合体”,全国各地古镇奇迹般地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整齐划一。这类对历史建筑的改造打着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幌子故作扭捏,室内设计更是结合了各时期的所谓精华元素混搭,不伦不类、面目全非,有的刻意夸大历史风貌,有的剑走偏锋求奇求怪,完全违背建筑和街区的历史文化,这种短视行为应该受到约束和批判。
历史建筑的改造虽然大多不尽人意,但总可以从他处寻找灵感和理论依据。“修旧如旧”这是古建筑保护中常用的一种修复理念,这种修复范式强调原真性与文献性,对事物本质最小化干涉。
在楼兰古城三间房和佛塔遗址修复项目中(图8),需要对楼兰古城仅剩下的三间房遗址和倒塌的佛塔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项目位于罗布泊无人区,环境非常恶劣,施工难度极大,为了尽可能还原遗址本来的风貌,从“修旧如旧”(图9)这一理念出发,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除了完成文物本身修复工作,还与中科院技术专家合作提出“数字楼兰”的概念,对整个楼兰古城进行数字化保护。每一处墙体大小,岩土的厚度都建立数字化档案,每一个文物都可以在电子档案中呈现,如果有一处出现风沙侵蚀损坏,可以通过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前预判损害并采取相应修复措施。
我们借鉴的经验虽然是文物和遗址保护工作,但可以从这里总结一些适合我们的设计原则:第一,最小干预原则,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过度干预造成的破坏;第二,真实性原则,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全面细致调研,尽量保留其历史风貌和文化环境;第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历史上大多古建或遗址的修复不是一次性工程,会经历多次修复,因此需要有长期性的发展思路,避免对历史建筑造成不可逆的干预和损坏。
4 基于实践案例的分析——建行重庆渝中支行(交通银行旧址)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中国建设银行重庆渝中支行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打铜街14号,该建筑占地面积625 m2,建筑面积2 925 m2,钢筋混凝土与砖石木混合结构,巴洛克风格(图10)。1935年由加拿大建筑师倍克设计,由汉口迁渝的洪发利营造厂建成。1938年初,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在这里开业,半年后,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内迁重庆,这里就成了抗战期间交通银行的总部。作为官办的四大银行之一,交通银行地位显耀,其总部大楼在“抗战时期中国的华尔街”上巍峨大度,气宇不凡。反映了重庆抗战时期的金融发展历史及建筑历史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行渝中支行办公大楼的内部改造,在保持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对原有布局和功能进行提升以满足现有银行业务及办公需求,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开展内部空间优化设计。
4.1 功能优化设计
建行渝中支行的巴洛克外观宏伟、形象突出,但是不开阔的平面和众多的功能,确实对室内设计要求较高。设计师顺势而为,以大厅横向前两跨与第三跨为界,将大厅分为营业区和理财区,在满足基本功能布局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优化处理(图11)。步入大厅,共设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咨询引导区、自助银行、现金服务区、非现金服务区、客户等候区、后台办公区。以大厅中央两根对称的圆柱为中心区域,留出活动位置,各功能区围绕四周,使方正的大厅更加规整、大气。
根据现场查勘,设计师将两台自助银行机具放置于建筑物大门外的两侧,既解决了大厅内部功能过多的拥挤,又缩短了钞车的运钞距离,有效地与客户动线分流,保障了客户进出与运钞环节的便捷。沉重的钞箱运输不经过大厅,有效保护了建筑物的地面材质。
动线布局上将营业区域与理财区域一分为二,循序渐进,使之井然有序。理财中心面积较小,共设4个功能区域,分别为客户接待区、客户等候区、理财洽谈区和现金服务区。VIP客户穿过营业大厅进入接待区后,前台快速相迎,带领客户进入理财区域办理相关业务。客户等候区,可开展小型活动,为VIP客户提供拓展平台。2间理财洽谈室和现金服务区分列于等候区旁,独立的私密的现金柜台设计,增强VIP客户尊崇感。整体布局动线清晰,功能分布合理。
4.2 大厅装饰风格设计
在空间效果表现上,营业大厅高近5 m,开间20 m,进深18 m,整体为欧式设计风格(图12)。大厅吊顶为五块提升的穹顶,取自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观——五行,是欧式形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大厅中央没有业务区的阻挡,两根雄壮圆润的大理石柱立于其中,四周精选高品质米色大理石墙上镶嵌着铜制高窗,虚实结合,充分展示了建行雄厚的实力与诚信的形象。晶莹的水晶大吊灯悬置于大厅的中心点,璀璨的灯光聚焦于此,寓意建行汇通天下、财源广进。
在不动原建筑入口铜制玻璃大门的基础上,设计师将原大门玻璃换成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通过光的折射在不同的時间展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在夜晚,流光溢彩的建行灯光穿透高大的大门,显得无比璀璨(图10)。大厅是设计的重点,作为建行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整体气势恢宏、庄重气派。
5 结束语
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再利用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工作,与其他类型空间设计的区别之处在于其文化价值,在设计过程中需尊重其历史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情感价值,需要坚持最小干预、真实性、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原则,妥善处理“新”与“旧”的矛盾,使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再生达到传承历史与符合现代功能的统一。尽管目前国内这类项目有些成果呈现但还不尽人意,在设计这类项目的工作中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只要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坚定历史建筑有效保护与再利用的信心,就能体会到历史建筑沉淀的文艺内涵,找到历史建筑本身的精髓,看到人类进步的足迹。
参考文献
[1] 刘利钊.近代建筑内部空间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 Prof.RobertMcCarter,CarloScarpa,PhaidonPress Ltd[M].2016.05
[3] 郭润滋.卡洛·斯卡帕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J/OL].建筑知识.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243.TU.20170926.0935.006.html1-3(2017-09-26).
[4] 陈佩女.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J].建筑技艺.2020(14).
1773501186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