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城化背景下老工业城市产业振兴策略研究

2021-03-19李竹颖杜鹏

四川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德阳装备发展

李竹颖 杜鹏

同城化是地域相邻、要素相联、文化相近的城市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城市间优势资源高度整合,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对于老工业城市而言,亦是在更大区域内推动高端生产要素资源深入衔接,从而实现自身产业振兴的重大契机。文章选取四川省德阳市作为案例,从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产业变革、加强空间统筹等三方面着手,探索同城化背景下老工业城市实现产业振兴的策略与举措,以期为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同城化; 老工业城市; 产业振兴

TU984.13   A

[定稿日期]2021-10-20

[作者简介]李竹颖(1987~),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杜鹏(1983~),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与社区规划管理工作。

在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已步入都市圈发展时代,以都市圈为代表的“区域共同体”逐步形成[1-2]。广佛、沈抚、厦漳泉等地区以同城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城市间优势资源高度整合,以提升区域竞争力。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落實该项部署,成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突出“融合”特征,与周边三市(即德阳、眉山、资阳)加快推进同城化进程,共建成都都市圈,高位嵌入成渝地区经济产业体系。德阳作为老工业城市,由于在高速发展的产业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我积累与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主导产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等综合优势丧失,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陷入衰落困境[3];而成德同城化将是推动德阳与成都在科技创新等高端生产要素资源方面深入衔接,促进德阳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突破升级的重大契机[4]。

1 同城化内涵与重点

同城化是指地域相邻、要素相联、文化相近的城市间为打破传统的行政分割限制,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实现“1+1>2”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5-7]。纵观国内外同城化案例,同城化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11]。

1.1 推进产业深度协作,提升产业协作水平

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立足城市间产业比较优势,基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分工由水平分工转向垂直分工,共同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构建互补融合、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2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对接,提高联系时效性

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同城化由局部、点状对接转向整体、网状对接,以轨道、高速快路等骨干线路对接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联系时效性,提升重大枢纽设施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发挥重大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功能优化提升的重要作用。

1.3 推进生产要素共享,实现市场一体化

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愈发凸显,应充分发挥城市间比较优势,通过工商登记、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的深入对接,探索建立生产要素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区域间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市场建设。

1.4 强化协同创新发展,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发挥城市间在创新机构和人才集聚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城市间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创新平台的紧密协作,探索创新要素共享共育的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内外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1.5 强化生态要素共保共治,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尊重自然肌理和水网特色,共筑生态环境基底;以协同推进大气污染、水环境为切入点,统筹优化环保设施布局,协同建立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实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推进和协调发展。

2 研究区域概况与问题

2.1 成德同城化发展历程

成都、德阳两市山水同源、文化同根、发展同脉,其同城发展在历经自发交流期、合作探索期、加速对接期等历史阶段后,已进入以全面对接为特征的全面同城期。

2.1.1 自发交流期(2009年之前)

成德两市以自发交流为主,主要表现为自发的企业合作、货物流通、人流来往、文化交往等。

2.1.2 合作探索期(2009~2013年)

以2009年12月成德绵首届规划合作联席会召开并签署《成德绵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为标志,成德两市基于共同的发展利益,探索合作发展路径,力求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基础共建、生态共保[12]。

2.1.3 加速对接期(2013~2018年)

2013年8月,成德两市签署《成德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两个重要协议,标志着成德两市深化双边合作进入到同城化发展的加速对接期[13]。在此推动下,两市各政府部门间开始实质性的行动,主要表现为以交通提速提能、产业园区共建、民生领域共享等多方式推动同城化发展。

2.1.4 全面同城期(2018年至今)

在“一干多支”战略的背景下,成德两市共同制定《同城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同城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项目表》,明确了25项重点工作任务,及75个合作项目和事项;《成德工业同城化发展规划(2019-2022)》等专业专项规划的出炉,标志着成德同城化发展已进入全面同城期,致力于构建空间规划无缝对接、产业分工有机协作、对外开放协同共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尤其是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两港”深化合作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工作推进,将深入推动国际物流、国际产业、国际贸易协同发展,从而大幅度提升区域开放枢纽能级、引导区域功能体系和格局重构[4]。

2.2 德阳市产业发展优势与问题

2.2.1 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地位突出

德阳市受益于“三线建设”,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厂等中央和省属大中型企业近20个,逐步成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其在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已形成以发电设备和石油钻采设备为主的千亿级现代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尤其是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电全国第一,火电三分天下,核电优势明显,风电产能居全国前列,太阳能发电产业链完整[14]。

2.2.2 传统行业市场饱和,亟待转型升级

各地装备制造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日益明显,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导致产业发展的低端化、低效化。当前,火电、风电市场已经饱和,未来需求将面临重大衰减;与此同时,德阳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出口的石油钻采设备,受制于全球经济发展的疲软和油气价格的持续下跌,产品销售面临巨大压力[14]。

3 同城化背景下老工业城市产业振兴策略

3.1 寻求最大公约数,确定关键协作领域

按照聚焦核心、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理念,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探索“一港两区”运营模式,促进成德两市共同筑强产业生态圈能级,进一步筑强成德产业发展动能,共同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东蓉欧国际铁路门户枢纽区域。

(1)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贸易产品、海外节点城市产业、成都海关主要贸易商品、适铁适箱运输产品分析,遴选进出口适铁产业长名单,主要包括智能装备、轨道交通、先进材料、智能家居、绿色化工、通用航空、物流装备、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等[15]。

(2)结合成德两市重点发展产业体系与竞合关系分析,聚焦适宜产业短名单,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绿色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制造,从而确定成德两市共同打造四大核心临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

(3)围绕四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需求,增补“维生素型”产业,共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四大支撑性产业生态圈。

3.2 推动产业变革,提升优势领域竞争力

3.2.1 依托优势基础,实现前沿突破

未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产业发展装备化、方向专业化、生产智能化的特征。因此,德阳市应紧抓同城化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成都市创新研发能力,实现优势领域的前沿突破。

(1)实施“装备+”战略,往新领域走。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结合新能源行业对装备的特色化需求,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强核电、太阳能、风电等产品,关注生物质能装备和未来布局氢能设备等制造。

(2)实施“专业+”战略,往专业化走。紧抓核心环节,以专业化生产作为关键突破点,强化对区域产业的前沿支撑,聚焦通用装备的专业化领域,重点发展通用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并依托自身高精度制造技术基础,实现精密零部件的自主制造。

(3)实施“智能+”战略,往智能化走。紧抓智能装备模块化、开源化和个性化的發展趋势,围绕可视化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测量与监控设备等智造前沿,对传统水电、火电等发电设备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让传统优势领域焕发新活力。

3.2.2 基于生命周期,构筑产业生态

基于重大装备全生命周期、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两个生命周期”,构筑装备智造产业生态圈。

(1)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突出重大装备全生命周期发展。在强链方面,以智造引领为突破,通过行业龙头驱动,推动关键协作领域快速发展;并围绕龙头企业需求,聚焦精密零部件制造,引入专业性中小型配套企业与瞪羚企业,打造细分行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在补链方面,上游应对产品轻量化,结合德阳市在重大装备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新型材料类型,聚焦产品附加值高、技术相对成熟的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类先进材料,摆脱重大装备制造“傻大笨”的固有印象;下游响应装备制造绿色化发展趋势,围绕装备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需求,紧抓装备制造产品高科技维修的产业化与再制造产业化,重点发展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在延链方面,前端以科技研发为核心,引入优势研究资源,强化关键零部件、专用设备自主研发,实现进口替代;后端以完善产业服务为核心,结合产业需求,打造集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运输服务、创新服务等于一体的服务支撑体系。

(2)通过培育、招引、激励,突出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培育方面,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园区,培育高端领军型装备制造人才与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订单式”提供装备智造人才支撑。在招引方面,招引面向装备制造行业急需的科技人才、领军人才等,建立装备制造人才协同信息库、人才工作站。在激励方面,建设人才公寓、人才培训与认定中心,制定市场化的人才举荐、评价、认定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3 以空间统筹为抓手,实现要素合理配置

从德阳市域生态本底与发展情况来看,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发展条件良好。龙门山、龙泉山区域为生态发展区;西部的绵竹市、什邡市作为转型发展区,须进行生态控制和转型发展;中部的旌阳区、罗江区、广汉市为集聚提升区,国土开发强度较大,通风、空气质量等条件一般,应着力进行产业升级;东部的中江县为扩展发展区,土地容量较大,生态约束较小,宜重点发展、高效建设(图1)。

聚焦到德阳市各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应结合其所在区域的生态本底与发展情况,采用内部挖潜、减量优化、增量培育三类措施进行指引。其中,以德阳经开区、高新区、旌阳高新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建设已趋于饱和,且位于德阳中心城区的大型工业园区占据着较为核心的地理位置,其产业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应进行腾笼换鸟,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德阿工业园、绵竹经开区、什邡经开区靠近作为德阳市生态屏障的龙门山区域,应进行生态控制,适度考虑减量发展或优化发展;而凯州新城(原成德工业园)、罗江经开区土地资源余量较为充裕,资源要素限制较少,将是德阳着力培育的增量园区,尤其是凯州新城作为对接成都“东进”战略的前沿阵地,将与淮州新城共同打造成德边界合作示范区、推动成德同城化率先突破,应加大支持力度,将其建设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业再出发的重要承载区和发展区(图2、图3)。

4 结束语

同城化是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有效途径,其涉及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分工协作、公服共建共享、生态共保共治等多方面内容,是拓展中心城市战略腹地、提升周边城市区域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老工业城市而言,紧抓同城化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强化与中心城市在核心功能领域的互补合作,有利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自身产业振兴,其具体策略包括:①寻求最大公约数,确定关键协作领域;②推动产业变革,提升优势领域竞争力;③以空间统筹为抓手,实现要素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 邹佳雯,韩文超,朱红,等. 都市圈发展对非中心城市的影响——以日本埼玉县为例[J]. 城市观察, 2020(3):115-125.

[2] 原新,唐晓平. 都市圈化:一种新型的中国城市化战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4):7-12.

[3] 赵辉,张建军,张年国. 振兴东北下的老工业城市复兴策略研究——以沈阳铁西区改造实践为例[C]//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2006.

[4]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R]. 2020.

[5] 李星月,陈濛. 大数据背景下同城化量化分析方法及温岭市实践[J]. 规划师, 2016(2):83-88.

[6] 杨伟,唐震. 新时代构建上海大都市圈的思考[J]. 唯实, 2020(2):56-60.

[7] 王德,宋煜,沈迟,等. 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回顾[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4):74-78.

[8]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 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R]. 2017.

[9] 厦门市人民政府,漳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 廈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R]. 2015.

[10] 赵英魁,张建军,王丽丹,等. 沈抚同城区域协作探索——以沈抚同城化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3):85-88.

[11] 王振.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J]. 科学发展, 2010(4):101-109.

[12] 张守帅. 成德绵:提速板块联动畅想西部“增长极”[N]. 四川日报, 2011-01-10.

[13] 彭焘. 成都德阳两市签署《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N]. 德阳日报, 2013-08-26.

[14] 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指南(2018-2022) [R]. 2018.

[15] 丁睿. 国际内陆铁路港模式及规划研究[J]. 四川建筑, 2019(6):115-117.

猜你喜欢

德阳装备发展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德阳散文》以散文的力量记录和歌时代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车祸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