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巧用文本空白模仿写话的探究

2021-03-18何小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何小燕

【摘要】文本空白就是文本中隐藏在文本中的持续性和再创造性的内容。在很多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甚至是标点符号等,往往会出现很多空白点,即是文本空白。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文本中内容巧妙地挖掘其中空白点的存在,并积极利用这些空白点帮助学生开发并转变其思维,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引领学生进行模仿写话,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关键词】巧用文本空白;模仿写话;提高思维和写话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将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人文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从空白文本中发现其巧妙之处,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文本空白,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其思维定式并帮助其扩展思维空间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巧用文本空白,开启学生思维大门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不断挖掘文本的空白,使文本空白与思维产生碰撞,就会帮助学生打開思维的大门。

(一)巧找句子空白,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材中常会出现很多留出空白的文本句子,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空白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补充空白的过程中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索性的学习,使其思维不断发散,不断提高。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在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对具有启发性的句子空白处进行补充。1.“西沙群岛地处            ,是我国的            ,那里         ,          ,是个可爱的地方。”2.我的家乡地处          ,那里          ,          ,是个可爱的地方。”

教师深入浅出地教学文本,再引导学生按空白进行思考,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就轻而易举了。而在模仿写话介绍“我的家乡”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自己家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其次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产物,再通过相关的图片情境展现帮助学生扩展其思维,在引导、扩展中不断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模仿与想象中写出了优美的句子:我的家乡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游北岸,临江丘陵地带 ,那里 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远近闻名 ,是个人人向往的好地方。”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和画面巧找到文本的空白,挖掘其中需要进行思考的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巧找文本中标点符号的空白,丰富学生想象力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给文章增加了很多的内容,由于情感抒发和详略得当的安排,语文教材中常常会出现标点符号的留白,它们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想象余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思考和思维扩展的关键,没有想象也就不存在思维和思考的空间,没有想象很多感官系统便略显得迟钝。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省略号,其实这就是很好的空白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在《黄鹤楼送别》一文中,“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这句话中的省略号就是文本的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李白看着这一江春水向远方流去在想什么。在实际教学时,通过诱导式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去思考李白在江水向远方流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学生就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象。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关键就在于文章中的省略,这个省略号体现出李白无尽的话语,以此向我们展现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谊,实际教学中抓住空白点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用文本空白,转变思维定式,丰富想象空间

(一)通过插图空白,丰富语言表达

很多语文课本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其形式多样且形态逼真,给学生留下了很多的想象空间。课本插图就是很好的空白点,其可以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思维的空间。因为在实际教学时,要加强对文本插图的挖掘,巧妙地设计相应的空白,让学生根据插图的内容及空白展开丰富的想象,丰富其语言表现。

例如,在《秋天的雨》一文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对不同季节的看法以及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该季节的理由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文章中片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红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将下列句子的空白处补充完整。“春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     给了柳树,细细的柳枝像       。她把       给了木棉花,红红的木棉花像 。她把       给了      ,像           。”

教师结合秋天的雨是五彩缤纷的,秋天的红色是属于银杏树的,引导学生思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枫叶红了,庄稼成熟了,那么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春天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时就会有很多学生回答春天是一片绿色的,柳树会发芽。再向学生展现木棉花的图片帮助学生快速补白,并加深学生的认识。“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再根据这句话补充春天出现在大地上的事物,是什么颜色的,例如春雨、杏花,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从而填写了“她把白色给了杏花,像一朵朵美丽的雪花,吹啊吹啊,吹来了春天的生机。”学生意犹未尽时还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再进行补白,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巧揣摩描写空白,丰富人物的形象

小学语文课程中,很多文章都是描写人物的,这些文章在人物描写时会出现很多的空白,主要是动作的空白以及语言空白(语言省略)以及心理空白等,在实际教学时要积极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自行揣摩并发表其自身的看法,从而更加丰富人物形象。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在其结尾处写到“我”突发奇想把母亲抱着坐在床沿时,母亲流出了眼泪。教师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在“我”抱住母亲坐在床边的时候,母亲此时流出的眼泪,带有怎样的含义?很多学生会积极回答那是幸福的眼泪、感动的眼泪。此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作者抱住母亲的时候,“我”是怎样想的,母亲会在想什么?如果这时候母子说话,那么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心理以及语言上的补白,学生会对文章中的母子情深产生一定的认知,还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母亲情深和伟大的母爱,从而丰满人物的形象。

学生是具有思维能力且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和变化万千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外和惊喜,教师积极利用这些文本空白和语言空白及心理空白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断扩展其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文本空白资源,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巧妙地进行补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话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军明,朱华贤.亟需提高阅读题的编拟质量——由一道阅读训练题的编拟说起[J].小学教学研究,2012,7(18):41-42.

[2]杨方春.美在言意,贵在共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14(12):76-77.

[3]茹亚萍.文本形式,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21(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