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数学“学困生”的手走出学困区
2021-03-18谢才武
谢才武
【摘要】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和素质的差异等,难免会出现较大面积的“学困生”。“学困生”自身并不差,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成绩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多去关心、爱护他们。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学困区;对策
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农村的初中学校,“学困生”多的现象更为突出。在我们学校每个班50左右个学生当中“学困生”将近有20个。经过几年的尝试,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困生,只要笔者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关注、关心他们,并且利用小组长的力量,对他们进行跟踪、督促、辅导,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困生”一定会取得阶段性的、不同程度的进步。长此以往,最终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走出“学困生”这个区域。
一、对数学“学困生”要有爱心,让“学困生”走上爱学习的道路
当“学困生”不经意把题计算错了,教师不要生气,应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充满爱意才会有奇迹出现。
记得有一位叫小鋒的学困生,做判断题:“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时,他总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但结果相反。其实,这个知识笔者在堂上已讲过多次,而这些题都是多次做过的。当时笔者想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后来冷静思考了一下,笔者想:“不能生气,在学生面前要有一个好心情。”最终,笔者把火压在心底,再次给他解释,直到他听懂为止,并幽默地提出问题让他回答:难道100米长的绳子和100千克绳子一样重吗?他理解后,开心地笑了。又如,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叫小强的学生突然眼睛红起来,感觉很不舒服,但他的父母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于是,笔者请一位同事帮笔者看班。笔者不管外面风雨交加,就开着车载着他向医院驶去。一路上,笔者还不停地问他冷不冷,眼睛是否难受。到了医院,医生说是眼睛突然过敏,打针和滴点眼药水就会好的。小强也因此走上了爱学习的道路。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教了他一个学期,第二学期就任教其它的班级了。由此,他还写了一封信《老师我很想您再回来教我》给笔者。笔者读信后,热血沸腾,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关爱和呵护,从学习上和生活上关心学困生,是教师收获成功的基础。
二、给数学“学困生”信心,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有这样的一句名言: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困生”树立信心。在学习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辅导。
笔者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出些小卷子,让“学困生”进行15分钟的小测试。笔者还故意出一些在课堂上讲了多遍的题,所以他们都能得到90分以上,有时可能会有100分。记得八年级(3)班有10位学生,他们每次考试都是30分以下,而小测验总是85、95,有时甚至100分,他们看着卷子很开心也很自然地笑了。笔者深知,这10位“学困生”已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了,笔者已牵着他们的手走出学困区了。随后,笔者还奖励他们每个人一个小本子。他们告诉笔者:“老师,由于我成绩差,过去我的老师除了骂我还是骂我,今天我得奖了,我很开心。”听他们这样说,其实笔者比他们还要开心。对待“学困生”,笔者总给他们讲童第周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界上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同时,笔者总给他们信心,向他们投向期待的目光,常常给予他们鼓励的话语:“你们很聪明,一定能行,我们班没有一个低能孩子,你们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所以上学年,笔者所任教的数学科的“学困生”率由原来的35%降至为5%。
三、走进数学“学困生”的心里,让“学困生”喜欢教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感兴趣的还有这门学科的教师,如果学生不喜欢你,也就不会长期听你的课,成绩固然不理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些学困生。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自己。
在这里,令笔者想起了初三时的数学教师,他其貌不扬,给我们上第一节课,一站上讲台就说:“我今天跟大家第一次见面,送一份礼物给你们,而且每人都有。”当时作为学生的笔者非常好奇,教师手上有两支粉笔和两本书,拿什么送给我们呢?而且每人都有?正当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时,数学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上“认真”二字,他说:“把‘认真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希望你们能认真学习。”正因为“认真”二字,笔者感觉到班里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直线上升。现在,笔者也是一位数学教师了,回想起,当时我们数学成绩上升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喜欢了数学教师。每个学期开学,笔者都会想起笔者的“认真”教师。笔者向他学习,让学生喜欢笔者,从而喜欢笔者上的课。特别是“学困生”,笔者更要想办法,令他们喜欢笔者。
这个学期,笔者接触了一位名为小镇的学生。他本来就对数学不感兴趣,对笔者更加没什么好感。有一次,他上课搞小动作,不小心把笔帽丢到地上,笔者没说他,也没骂他,而是弯下腰把盖子捡起来交给他,他也没说什么,反而坐好了,认真地听课了。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数学“学困生”动起来
合作学习是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挖掘“学困生”潜力的主要手段。首先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有话“说”。记得上学年,笔者一接触八年级(3)班,笔者就按照他们的座位及成绩,把46个学生分成8个小组,编排8个小组长。然后给小组长开会:在小组合作中,你们必须想办法让“学困生”说话、提问题,或组长提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每次小组合作前,笔者都会对学生说:“如果你们在这次学习中能弄懂一个小问题,那你就向成功迈进一大步。”其次,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有“乐”。合作学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把握机会给予“学困生”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表扬,保护其积极性,使之增添自信心,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玛芝连”蛋糕店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凡是一次性消费5元以上,可得一个小章,集齐不同的数量,可换取不同的蛋糕)。这令笔者想到自己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激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去参加小组合作。凡是在小组合作中能弄懂一个小问题的,笔者就在他们的数学书上盖一个“有进步”,凡是有十个“有进步”,笔者就奖他一个本子,有二十个的奖一枝笔。有了这种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课后总看见他们在数有多少个“有进步“,还很开心地谈论着还差多少个就可有奖品了。
数学“学困生”他们自身并不差,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成绩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多去关心、爱护他们,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牵着“学困生”的手走出学困区,从而实现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孙砾.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99).
[2]郑翔.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J].数学教育通讯,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