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教学“微”中生花

2021-03-18陈桂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关键词:习作微课教师

陈桂荷

【摘要】微课以“短、小、精”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还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写作活动场景,渗透素材积累、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习作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习前指导,习中情境再现、写法指导,习后讲评,提高习作教学实效。

【关键词】运用微课;习作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小学生受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制约,他们对身边的素材往往熟视无睹。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创意表达”这些目标难以达成。微课以“短、小、精”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还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写作活动场景,渗透素材积累、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习作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习前指导,习中情境再现、写法指导,习后讲评,提高习作教学实效。

一、微课导学,记录生活见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积累是习作的源泉,是“易于动笔”的基础。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思维能力不够完善,即使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依然是水过无痕,很少留下深刻的印象。习作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学会捕捉生活平凡镜头,细赏身边平常景物,提升把握习作素材的敏感性。运用微课,可以个性化地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如,习作要求描写一处地方的景物,教师运用微课介绍了几个学生如何去观察街心公园、田间景致、门前院落几处平常的景物,并以照片+文字、简笔画+文字、图表+文字的方式有顺序地记录观察。课后,学生根据微课提示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到附近喜欢的地方观察和记录。以微课作为导学资源,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已的实际进行实地观察,科学记录,把身边的平常景致定格下来,让学生习作时有材料可用。

又如,教师让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美味食品,如何使过去的美食萦绕于眼前,下笔的时候文思如泉涌呢?这需要学生思考、情感体验以及充足的准备而走入课堂教学,才有习作教学的最佳情境。教师设计一个“微课”,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先展开习作前预习,微课中包含两项学习任务单:其一,借助各种方式查找和美食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是美食的营养价值,也可以是药用价值等;其二,和美食一起合影,以品尝美食或者制作美食为主题拍一个简短的视频,这个视频可以放置于班群里,让学生都可以观看。充满趣味性的“微课”任务,可以迅速地激活学生对于美食的情感体验,很快学生就会发现美食其实就在身边。学生根据微课中的要求详细记录,为下一步的习作练习搜集了较为丰富的习作素材。

以上习作教学学前导学案例中,引入“微课”首先保障了习作前导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之后的课堂教学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搜集到丰富的写作资料,为接下来习作方法的练习以及合作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微课导情,激发表达欲望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小学生习作,要鼓励他们说真话、诉真情,尤其是倾诉他们的心路历程。在习作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情动而辞发”。如,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奇妙的想象》,出示“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等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以微课展示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科幻电影等中的一些镜头,同时配上轻松幽默的音乐,创设一个神奇的想象世界。教师再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让学生仿佛走进了神奇的世界,激发其想象与表达的欲望。又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上,以微课展示一些探险者登雪山,穿越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时,他们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落石雪崩等惊险的画面,再伴随惊险紧张的音乐,让这些画面结合着渲染氛围的音乐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探险兴趣与表达的欲望,为写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做好准备。

三、微课导路,重现生活情境

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观察和感悟,习作时,教师还需要帮助他们激活记忆,把粗略的课前观察记录,变成为生动具体、充满情感的文字。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再现生活情境,让画面更清晰,为“易于动笔”做好铺垫。

(一)微镜头,再现活动场景

部编版教材的习作,不少是要求描写学生生活的场面,教师可以利用照片、视频记录当中精彩的镜头,制作成微课,使细节放大、重现,唤起学生真切的记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间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课后打篮球、踢足球、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类活动:经典诵读、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等。活动中,学生兴高采烈,但写作时抓耳挠腮,文枯词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活动时拍摄一个个微镜头,运用微课再现活动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比如,大课间活动时,学生有的跳绳、有的跳橡皮筋、有的玩游戏……他们五个一组,八个一群,玩得可高兴啦。教师用手机把这些精彩的过程拍下来,其中特意关注有趣的特写镜头。学生在观看微课时,通过一个个特写镜頭,发现了一个个个性十足的小伙伴可爱有趣的样子,唤醒学生对身边事和物的观察和感悟。这时候写作的《欢乐的大课间》一文才能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又如,学习完六年级上册课文《竹节人》后,教师布置学生周末在家长指导下自制竹节人或其它玩具,周一带回教室展示并开展“玩具大比拼”。学生制作的竹节人玩具非常有创意,制作材料除了用竹子,还有吸管、塑胶等材料,竹节人制作得栩栩如生。竹节人打斗情景更是精彩,观看的学生都入了迷。教师用手机从不同角度拍下一组组精彩的镜头,然后配上音乐,解说,制作成微课。在微课的引领下,教师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多方面地感受,多方位地想象。习作的欲望被激发了,学生笔下的文字才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把微课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反复观看,不断修改。

猜你喜欢

习作微课教师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