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标杆
2021-03-18李然
李然
《领导文萃》: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请您谈一谈,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海南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王晓红:2018年4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同时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四大战略定位。海南是我国第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设立两年多以来,海南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国际旅游消费,发展服务贸易,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先后发布了71项涵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产品交易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案例,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了制度准备,奠定了产业基础。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上线运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建成,“极简审批”深入实施,多规合一改革成效显著,国际化开放度明显提高,风险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企业主体活力、消费市场活力都在不断增强。2019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8.9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129.54亿元,增长7.5%,高于平均增速;货物进出口总值905.87亿元,增长6.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5.11亿美元,增长10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8.31亿元,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免税品零售额为132.76亿元,增长22.7%;实现国际旅游收入9.72亿美元,增长26.2%。
《领导文萃》: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这两年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践中,为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在制度创新层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那么,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什么还要建设自由贸易港?
王晓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在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我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探索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先是应对国际环境重大挑战,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数字技术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数字贸易蓬勃发展,新的国际经贸规则正在构建,我们将迎来全球数字经济时代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多变的外部环境,挑战前所未有。
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霸凌主义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强劲的逆风和回头浪,国际地缘政治加速演变。尤其是中美大国博弈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经在贸易、投资、科技、金融等领域对我国展开全面遏制,导致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此外,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围绕本土化、区域化、分散化方向进行重组。目前,发达国家基于经济安全考虑,将产业迁回本土或重新在东南亚、南美、非洲等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布局,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投资限制也将导致贸易投资摩擦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只有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才有可能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海南的独特区位优势更适宜全域自由贸易港的开放模式。海南位于我国南海前哨,有利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经略周边战略。同时,与内陆省份相比,海南开放的风险也更加可控。
《领导文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积极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那么,海南自由贸易港能够在其中发挥何种积极作用?
王晓红:构建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大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维护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客观要求,是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但是,双循环格局的前提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不可能有畅通的“双循环”,只有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开放空间、开放模式、监管方式及承担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探索任务上都有很大不同,具有开放水平更高、国际化程度更高、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更高、營商环境更优、监管难度复杂等特点。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体系,将为我国更深层次地适应、运用并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供重要平台。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有利于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深层次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重大改革每推进一步都会遇到难啃的“硬骨头”,都有可能面临“险滩”。尤其是在放宽市场准入、推动产权保护、要素市场化配置、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要加快改革步伐。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要打破现有的观念束缚、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一步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尽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向前发展的步伐不可阻挡。海南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将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港建设为目标,打造全球贸易、投资、人才、技术的巨大引力场,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
《领导文萃》: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目标、特色和建设实施步骤。您对总体方案有何解读?
王晓红:总体方案既是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路线图”,也是“施工图”。它描绘了一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以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为目标,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主体思路。与此同时,也把握了“借鉴国际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的基本原则。
总体方案对接全球自由港的基本规制体系,结合基本国情和海南实际,明确了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就是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为重点,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所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既具有全球自由贸易港的共性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以服务贸易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特色;国家改革开放试验区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海南特色;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国家战略特色;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中心的国际化特色。
与此同时,总体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实施战略: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领导文萃》:我们看到,总体方案重点强调,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目标。对此,您怎么看?
王晓红:上述六个方面的自由便利是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体制框架的核心环节,这些政策将大幅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消除在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方面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促进贸易、投资以及人员、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跨境流动的自由化便利化,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促进海南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吸收高质量跨国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
在推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對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具体来讲,货物贸易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也就是说,在海南与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除清单禁止和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外,货物自由进出;除清单进口征税的商品外,货物免征进口关税。在海南与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企业实行自由生产经营,海关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化方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实施与跨境服务贸易配套的资金支付与转移制度。同时,要建设高标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效率。
在推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方面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到2035年前,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公共利益等国家实行准入管理的领域外,全面放开投资准入。二是实行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建立以电子证照为主的设立便利,以“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为主的经营便利,以公告承诺和优化程序为主的注销便利,以尽职履责为主的破产便利等政策制度。三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准入许可、经营运营、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四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私人和法人财产的各项权利,尤其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
《领导文萃》:除了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措施之外,总体方案为什么还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强调,其中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王晓红: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限制性壁垒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除了市场准入限制之外,要素跨境流动方面也存在许多障碍,尤其是在资金、人员、物流、数据的跨境自由流动方面制约因素较多,服务贸易限制性壁垒过高是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不适应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贸易和产业发展趋势。因此,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上述四个方面做出了政策重大创新突破。
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方面,重点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四项举措。一是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国内现有本外币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构建海南金融对外开放基础平台,通过金融账户隔离,建立资金“电子围网”,为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提供基础条件。二是促进跨境贸易投资的资金流动便利。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探索适应市场新形态的跨境投资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在跨境证券投融资领域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扶持海南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三是扩大金融业开放水平。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四是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创新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扩大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提高海南对于全球投资的吸引力。
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以“汇集天下英才”为目标打造全球人才集聚高地,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主要有三项创新举措。一是对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经贸活动方面提供出入境便利。二是健全人才服务管理制度。推进建立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就业、教育、生活服务。三是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实施更大范围免签入境政策,延长免签停留时间,优化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为商务人员、邮轮游艇提供出入境通关便利。这些举措将为海南营造吸引全球人才的良好环境,同时也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供了条件。
在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方面,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建立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比如,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提升运输便利化和服务保障水平;为船舶和飞机融资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等等。这些措施对于发展运输服务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特色。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核心战略资源,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扩大数据领域开放,促进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对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十分重要,尤其要为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提出中国方案,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维护网络数据安全。这些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行率先探索。如,有序扩大通信业开放。开放增值电信业务,逐步取消外资股比等限制。允许注册在海南的企业面向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等业务,逐步面向国内开展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创新数据出境安全的制度设计,探索个人信息安全出境评估办法,探索加入区域性国际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制定,建立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和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和规则,等等。
《领导文萃》:当前,海南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那么,应该如何发挥海南资源丰富、区位独特、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呢?
王晓红:海南自由贸易港陆地面积是迪拜的近9倍、香港的近32倍、新加坡的近50倍。但是,与这三个地区相比,海南不仅开放度不足、人才不足、消费能力不足,而且产业基础薄弱、优势主导产业不够突出,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主要“短板”。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19年海南GDP不足香港、新加坡的1/4。海南的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近60%,而香港和新加坡的服务业在GDP中占比分别达到92%和70%。因此,要形成海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消费能力就必须夯实产业基础。海南具有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南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及海洋、富硒、温泉、热带雨林、矿产资源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宜居宜业宜游,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目的地、全球开放创新的策源地、创业就业的美好家园。因此,总体方案中特别提出,要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认为,海南发展服务业的优势十分突出。除了要素流动自由便利之外,还有最有竞争力的税制环境,这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制度环境,香港、新加坡、迪拜这些自由贸易港之所以服务业的竞争力强,与低税率的制度安排是密切相关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这些免关税措施可以让国际旅游消费者得到实惠,也让从事研发的高技术企业降低购买进口设备、物资的成本。此外,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旅游、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个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等等。这种税种结构简单科学、税负水平明显降低的环境,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也有利于“筑巢引凤”,吸引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尤其为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领导文萃》:刚才您谈了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那么,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应该重点发展哪些领域?
王晓红:我认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首先要大力发展旅游和商贸服务业。要加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岛内优质商圈和生活圈,充分利用和放大自由贸易港的购物免税、旅游免签证、人员出入境便利等自由港政策的含金量,扩大免税商品的品种和规模,打造国际“购物天堂”,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尤其要注重提高服务品质、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诚信服务体系,杜绝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游客在岛内消费,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要注重旅游产品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要发挥海南独特的海洋、热带风光、温泉等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体育、健康、医疗、养老等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加快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力争全岛实现数字支付和大数据监管。
其次,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健康产业。建设以海洋、热带生态、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要注重扩大发挥海南国际电影节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国际影视公司从事影视创作制作等活动,打造国际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传媒、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服务。要着力打造世界健康城。发挥税制优势和人员出入境便利的优势,吸引全球优质医疗资源落户。尤其要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发展质量和开放水平,鼓励外商设立独资、合资医疗机构,擴大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设备、药品,发挥中医药服务的健康养生优势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扩大中医药出口。同时,要提高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等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要加快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尤其要发挥政策红利的优势,积极吸引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推动国内重点院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借鉴深圳经验,设立世界虚拟大学园区。
《领导文萃》:刚才您谈了许多消费性服务业。那么,海南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应该如何发力?
王晓红: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市场。首先是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未来现代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吸引全球数字技术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数字化产业。要注重发挥澄迈生态软件园作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的示范作用,扩大软件信息技术外包、呼叫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动漫游戏等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大离岸数据中心、结算中心规模,建设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要全面推动海南数字化转型,扩大5G等信息技术在垂直行业、公共服务部门、政府部门的应用场景,推动建设智慧港口、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其次,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加快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交易、碳排放权、知识产权等交易场所建设。积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结算、数字货币应用。
此外,要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吸引国际知名设计企业,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尤其要发挥海洋经济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
《领导文萃》: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问题,您认为应该着力开展哪些保障措施?
王晓红:我认为重点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实施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战略。人才短缺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主要短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实施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通过建设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使海南成为青年人创新创业的乐土。深圳在建市初期,通过建设国际虚拟大学园,有效解决了人才、技术不足,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此外,要不断扩大从中央部委、东部发达地区吸引有开放型经济管理经验的干部到海南工作、挂职,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
其次,是推動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目前,海南开放水平较低,还不适应构建高水平开放的贸易投资体制环境。为此,要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适应自由贸易港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营造政策透明、竞争公平、服务高效、亲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尤其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吸引高技术外资、促进外资参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创造有利环境。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垄断,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再次,要树立底线思维意识,有机统筹开放与安全的关系。要树立总体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发展利益安全至上的原则,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有针对性地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要充分考虑到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内外矛盾交织、风险传导机制和渠道多样化等对经济安全带来的更大挑战,避免出现系统风险。要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健全风险防控配套措施,尤其要加强金融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风险防控。要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法治环境,建立健全跨境资金流动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审查。要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数据流动风险管控措施。此外,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