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布其

2021-03-18

科学大观园 2021年6期
关键词:亿利库布其库布其沙漠

茫茫无际的沙漠,是人类面对的最可怕也是最顽固的敌人之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

在库布其沙漠,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昔日的“不毛之地”变身绿色家园,焕发新的生机。

库布其,蒙语意为“弓上之弦”,黄河为弓,大漠为弦。30多年前,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面积1.86万余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像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库布其沙漠腹地,更是寸草不生、荒无人烟、风蚀沙埋,被喻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

30多年来,政府、治沙龙头企业亿利集团、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如今,赤黄的库布其穿上了绿色盛装,沉寂的沙海迎来了生命的馈赠,库布其成为“胜利在握的弓弦”。身处沙区的人们是如何遏制住滚滚的黄沙的?又是如何将沙漠变为绿洲,寻找到发展路径的?

在沙漠里做个“微创手术”

在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科技展示中心,记者被一棵三角叶杨吸引住目光。亿利集团员工称它为“教训树”。这是当年他们从美国西雅图花费2700万元引进的树种,但后来由于耗水量太大,就没能继续推广,改种以灌木为主、节水抗旱的植物。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副院长张吉树对记者说,这只是亿利集团治沙过程中走过的一个“弯路”。起初他们植树都是挖大坑,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好。现在,他们用自主开发的智能微创植树技术,十几秒就能种活一棵树,节水50%以上。亿利集团采用这项技术植树150多万亩,节约费用22.5亿元。

“挖大坑植树的方法破坏土壤生态,就像人做手术,刀口太大,会破坏人的身体。而微创手术,有的甚至连肉皮都不用割开。库布其的微创植树系列方法用的就是微创技术理念。”张吉树说。

记者在那日沙看到,以常水压为动力,在沙地冲出深1米左右的孔洞,将苗条插入孔内,使苗条与沙土层紧密结合,挖坑、栽树、浇水三步骤一次完成,栽一棵苗木仅需10秒钟,成活率达90%以上。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微创植树法。

如今的库布其穿沙公路。

修建穿沙公路。

没有水怎么办?那就用微动力带动螺旋钻打孔,然后插入苗条,再夯实沙土,10秒可种下一棵树,成活率达65%以上,能解决沙漠里没有水源进行微创植树的问题。

还有一种微创气流植树法,把植树枪的枪头点在栽植点上,用手制动,使枪头插入地下一定深度,然后把容器苗放入枪口,容器苗顺着枪身自由落到枪头处着地,这时拔出植树枪,踩实周围的沙土即可。

“微创植树技术解决4个问题:减少土壤扰动,对生态破坏性小,可保证植树墒情;提高劳动效率,过去人工挖坑植树2分钟种一株,微创植树只需10秒钟,效率提高12倍;提高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15%左右提高到90%以上;彻底取代先做沙障后造林的方式,每亩可节约沙障制作成本1000元以上。”张吉树说。

目前,微创造林技术广泛应用于库布其沙漠,同时推广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沙漠、西藏沙漠地区。

“治沙能手”甘草橫着长

库布其模式推广过程中,甘草总是“打头阵”,在西部沙漠都成功落地。甘草是免耕无灌溉、容易在沙漠中生长的豆科类植物,根瘤菌十分丰富,是治沙绿化改土和生态产业化的先锋植物。

“沙地,其实是个‘聚宝盆,尤其是沙生植物。就拿甘草来说,适合在沙漠里生长,既是药材,又固氮量大,改土效果明显,是名副其实的‘固氮工厂。杭锦旗出产的梁外甘草(乌拉尔甘草)是名贵药材,久负盛名。”中国林业科学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说。

“我们专注甘草种植方法的研究,发明了甘草平移半野生化的种植技术,特点是让甘草横着种、横着长,长得好、长得快。”亿利沙漠研究院研究员郝亚峰说。

传统的甘草种植方法,竖着种、竖着长,每棵仅能治理0.1平方米沙漠,不具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和采挖的条件,而且采挖破坏生态非常严重。

而甘草平移栽培技术的具体栽种方法是:春天用甘草的籽育苗,到秋天苗子长成筷子那么粗、一尺来长,再从苗圃里拔出来,往沙地里种,种的时候平放或者斜放,而并非原来的竖放,大约半尺深,然后盖土。过段时间横着种、横着长的甘草就诞生了。

记者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亿利阿木古龙甘草产业示范园看到,亿利自创的让竖着长的甘草变为横着长的技术,可以让1棵甘草的治沙面积由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

亿利治沙专家韩美飞说,甘草平移技术首先实现了浅层生长、不破坏生态,并实现了“一举三得”:一株平移甘草较传统法种植扩大10倍绿化面积;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大幅度增加了产量,形成了甘草健康产业链,主要产品复方甘草片、甘草良咽、甘草甜素片,每年有十几亿元的销售收入,一亿多元利润;带动扶贫,目前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甘草132万亩,近2000户5500多人从中受益。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气流法”植树技术。

如今,种甘草成为亿利治沙的利器,也成为亿利发展产业的重要方式。

让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在沙漠中植树造林,除了“量水而行”,还要“凭风借力”。亿利集团发明了风向数据法植树,在沙丘迎风坡面低处造林,让自然风力削平沙丘上部,遏制流动沙丘。他们用这种方法治理沙漠30多万亩,沙丘高度整体降低了三分之一,至少节约了4.5亿至6亿元成本。

“经过大数据平台测量判断风沙运动规律,通过规律计算迎风坡的最佳植树位置,借助大自然的风力和迎风坡植被覆盖,形成削峰填谷的效果,让沙漠绿起来,沙丘低下去,实现风吹、树挡、沙降的目标。根据沙丘形状在每个沙丘设立5至6个风蚀桩,将人工测量的年风蚀量不断发送到大数据平台进行长期监测,为日后的沙漠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亿利沙漠研究院总工程师吕荣说。

经过大数据平台测量判断风沙运动规律,通过规律计算迎风坡的最佳植树位置,借助大自然的风力和迎风坡植被覆盖,形成削峰填谷的效果,让沙漠绿起来,沙丘低下去,实现风吹、树挡、沙降的目标。

2009年亿利发明了微创植树技术之后,充分运用大数据原理,对过去一些地区使用的“前挡后拉”植树办法进行融合再创新。通过大数据精准判断沙漠风沙运动规律,精准测量沙丘迎风坡植树的位置,与微创气流植树法结合,破解了沙漠斜坡流沙大、挖坑难的问题。利用“风、树、沙”互动的原理,实现了“风吹、树挡、沙降”,被称为“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杰作。

“过去亿利在沙漠种树,需要推土机把大沙丘推平,每亩需要1500~2000元,投入大,而且违背了自然和生态规律。这两项技术的融合和创新,互为作用,相得益彰,在库布其沙漠大范围运用,使得整个沙漠的高度降低了50%。这项技术可以在全世界沙漠推广应用。”吕荣说。

位于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亿利生态治理区,是库布其沙漠最难治理的硬骨头。然而,这里出现了绵延上百公里的森林带,在森林覆盖的地带,看到了水鸟,听到了蛙声。

“在无人区治理中,我们采用了飞播与无人机治沙技术。库布其设有专门的飞播机场,在流动沙丘上采取地面处理、分播、复播、重播的方式进行飞播造林。利用卫星定位导航辅助的无人机,携带专利凝水剂包裹的植物种子,将包衣的种子射入土中,并利用高倍数凝水剂携带的水分满足种子初期生长发育用水需求。”亿利治沙专家韩美飞说。

韩美飞说, 无人机植树技术,就是利用卫星定位导航的无人机,携带专利凝水剂包裹的植物种子,采用高频度、精准计算行株距的空中喷射方式,将包衣的种子撒播在种植区域内。这一技术重点解决了在广袤沙漠和沼泽地人难进、树难种、种树贵的难题。

库布其沙漠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種质资源是治沙之本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既缺少水,又缺少肥,而且含盐量很高,普通植物难以生存。根据适者生存的理论,这里生长的植物是长期环境胁迫选择的结果,而这些植物又是沙漠治理之本。

30年前,能在库布其生长的植物寥寥无几,在沙漠种菜更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儿。大黄、茄多多、四粒红花生……在甘草产业示范园内,就种着多种蔬菜、水果。这些种子从哪里来?

来到距此不远的种质资源库,记者发现有20多名工作人员中,90%以上都是硕士研究生。在种苗组培室,瓶瓶罐罐里面都是培育好的幼苗,草莓、黄瓜、西红柿……这都是用科技孕育出来的致富金种子。

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杨文斌说:“沙地其实是个‘聚宝盆,尤其是沙生植物。比如甘草,不仅是药材,而且固氮量大,是名副其实的‘固氮工厂。”

沙漠怎么变成良田?靠的是科学治沙:种树治沙时,选择主要种植豆科类,经年累积,形成的“生物固氮”效应,使沙漠出现了生物结皮和黑色土壤,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这被称为“沙漠奇迹”。

为了在库布其沙漠建绿,亿利集团不仅利用了当地的原生态植物,还引进了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三耐”植物,丰富了库布其沙漠的植物多样性。

“亿利投资建设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目前,我们已经收集了1000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种子相关材料,包括沙生草本、沙生灌木、珍稀濒危、生态修复、药用植物,目前已采集并保存了238种,并对优质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应用开发和推广输出。” 亿利集团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崔正南说,库布其引种到南疆18种植物,成功了11种;那曲高原科研项目越冬成活率70%以上的物种中有一半是库布其引种的。

◎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经济日报

◎ 图片|亿利集团

猜你喜欢

亿利库布其库布其沙漠
亿利洁能收购亿利生态引质疑 投资者用脚投票呼吁弥补并购漏洞
库布其治沙模式“走出去”解析
库布其:多元化推动生态文明的成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