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60亿立方米
2021-03-18郑美辰
郑美辰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若要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森林面积是必有之义。“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2020年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出了令人振奋的宣言,这也更新了2015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既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坚定承诺,也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大国担当。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评论称,此举将大幅度增加碳吸收汇,减少二氧化碳净排放,同时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局面,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那么,中国为什么有底气传递这样的信心?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绿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发表报道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根据实地考察与卫星观测,分析得出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规模被低估,中国积极进取的植树政策在缓和本国气候影响方面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数据表明,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了23.0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起讫于2014-2018年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中国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公益林、商品林比例协调,天然林、人工林结构合理的森林生态和生产系统。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森林(蓄积量)目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例约1/4,高居全球首位。
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不断提升,极大促进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作出的积极努力,不仅利于国民福祉,也对延缓全球气候变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至2019年,联合国将“地球卫士奖”分别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内蒙古阿拉善盟蚂蚁森林。2020年7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指出,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年均净增加量居全球首位且远超其他国家,充分肯定了中国在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方面作出的贡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1978年,黨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项工程开创了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自1998年,中国陆续启动了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标志的林业六大生态工程,标志着中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三五”期间,中国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加大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力度,重点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在三北地区启动了9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开展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流域3个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有力弥补了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建设短板。
中国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了森林资源连续增长、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减少,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期间,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以上,达7954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但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比,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仍然凸显。当前中国森林覆盖率23.04%,仍低于全球30.6%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0.60公顷)的1/3。此外,全国各省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巩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省份的发展成果、增加森林资源较为贫乏省份的资源储量,仍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增长,森林保护成为全民共识。2020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实施,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目的,从森林权属、发展规划、森林保护、造林绿化、经营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已被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必将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把国土绿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有机结合,履行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来源|人民画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