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要像掌握一棵树那样读

2021-03-18饮笑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脉络枝干好书

饮笑

你读书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丁学良曾对读书的目的做过比较全面的总结,即“读书的六种目的”。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是出于情感的需要、情感的驱使而去读书,如读一些小说、诗歌等文学性的东西;第五种,为了寻求意义而读书;第六种,它是尘世世界的阅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怎样塑造你的个人,塑造你的生活。你怎么运用你的性格,锤炼你的意志,面对挑战和困难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不同的人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目的。那么,读书应该怎么读?无论读什么書,不变的宗旨是,我们要主动阅读,带着好奇心,带着疑问,像掌握一棵树一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花朵与果实。

读源头(根系)。一棵树得以向上生长在于它的根和本。本固则根深,源静则丰茂。读源头,就是溯源。所以,读诗,不可不读《诗三百》,而后唐诗宋词;读史不可不读《春秋》,而后《史记》;读古文不可不读诸子百家,而后《古文观止》。

读脉络(树干)。拿到一本书,不要被动地看,要带着你的好奇和疑问去阅读。这本书主要想说什么,想怎样达到它的目的,其中就有它的行文脉络。比如学历史,我们曾背诵过的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纪伯伦说:“假如用一棵树来写自传,那也会像一个民族的历史。”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本身就是一棵大树,在这棵大树上,这些朝代更迭的背后,就是历史发展的脉络。

读细节(枝干)。从大势脉络延展到细枝末节,进入分叉的阅读。分叉阅读好比稻子先生在《行走于我》中描述的一段话:“行走在地理上的直观体验就是当你再次看到地图的时候,上面的标识和符号不再是陌生、抽象和平面化的简单对应,而是熟悉、具体和立体化的社会场景,且那些未曾标识出名称的区域也不再空泛、贫乏,而是充盈。”细节阅读也是如此,枝干脉络已在心中,但你不知道具体的风貌场景,进入树丛,是对已有经验的充盈,同时也是一种有趣的冒险。

读花朵与果实。平凡无奇的叶子满树都是,一棵树,最耀眼的还是它的花朵与果实。而无论是开花,还是结果,都需要时间。遇到一本好书需要机缘,读懂一本好书需要时间。很多人喜欢读《红楼梦》,却不一定从一开始就能读懂。作家毕飞宇19岁的时候,认为《红楼梦》是“烂小说”,到了40岁再把它拿起来,才发现这部作品的好,并且认为以自己的鉴赏能力根本配不上它。这就是读书过程中时间的力量。

总而言之,纲举目张,执本末从。阅读是有章法的,把主线脉络记在心里,走进丛林,你就不会迷路。事务的一切意义不在起始与终结,而在于过程。阅读也是一样的,过程中充满了冒险、惊奇和挑战,而阅读永远不要慌,阅读永远要花时间。

(摘自《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0年Z1期,有删改)

猜你喜欢

脉络枝干好书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推荐一本好书
玫瑰或刺
玫瑰或刺
好书推荐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