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锰产业发展探讨

2021-03-18董雄文

中国锰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锰矿贵州省贵州

董雄文

(1.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 铜仁 554001; 2. 贵州省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贵州 铜仁 554001)

0 前 言

锰,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在钢铁、饲料、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中普遍使用。

贵州省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历时三年,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相关部门调查以及行业人士协助等形式,完成了贵州省有代表性的已投产、在建或拟建(列入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1-3])的锰产业企业的调查,包含湿法和火法锰系产品的生产企业。调研将锰产业企业主营业务分为:电解金属锰(包含电解金属锰及锰锭)、锰系合金(包含硅锰、锰铁等合金)、锰系电池及材料(包含电池用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锰酸锂、三元材料前驱体、三元材料、锰系材料电池)和锰渣利用等四个细分行业领域。

1 贵州省锰产业现状

1.1 产业环境

1.1.1 资源丰富

锰产业发展离不开丰富优质的锰资源和优惠电价两大要素。贵州省有着丰富的水电和煤电优势,电力成本得天独厚。省政府相关部门又多次出台电费优惠政策支持一般工商业、部分特色和新兴产业等产业发展。电价优势,更好地促进了贵州省锰产业的发展。

1.1.2 交通便捷

高速铁路方面,连接西南中心地带和珠三角开放前沿的多条高铁全线开通运行,标志着贵州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方面,在西部省份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

1.1.3 政策完善

国发2号文件重点倾斜支持贵州发展,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贵州将在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放宽具备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行业准入限制,鼓励在土地、投资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2018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4]。2019年2月24日,贵州下发了《省委省政府领衔推进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省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的思路,指导帮助十大产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增效益,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增产、增收、增效[5]。在项目服务、专项资金、人才建设等方面出台诸多倾斜政策。涉锰产业,就分布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中,享受政策红利。

1.2 锰矿资源

贵州锰矿资源主要集中在铜仁市、遵义市,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分布。2019年6月在铜仁市召开的“自然资源部锰矿深部找矿理论与方法院士论坛”发布:目前,铜仁探明的锰矿石资源储量达到7.08亿t,跃居亚洲第一,其中超大型锰矿床数约占全球的1/3,新增锰矿资源量6.6亿t,富锰矿超过1亿t。贵州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锰资源基地[6]。可见,贵州省具有大力发展锰产业的天然优势。

1.3 锰产业现状

贵州省锰产业起步较早,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锰矿及锰加工产业方面,已形成集锰矿开采和冶炼—锰系材料—新能源和电子等行业锰系新材料—锰资源回收利用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锰矿及锰加工产业链条。本次调研锰产业样本企业,既有老牌知名企业,也有刚刚立项的新企业,分布在遵义、铜仁、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六盘水、毕节、贵安新区和贵阳等9个市州和新区,经过多轮修正,确定样本企业共36家企业。其中电解金属锰企业12家,锰系合金企业6家,锰系电池及材料企业14家,锰渣利用企业4家,具体名单如表1所示。

表1 贵州省锰产业调研样本企业名单

受疫情影响,部分公司的2019年经营数据在2020年下半年才出来,所以在2020年下半年才汇集出2019年度经营业绩,通过多方信息渠道汇总比对,贵州省锰产业调研样本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为219.9亿元,其中锰系电池及材料企业实现营收120.5亿元,占全省锰产业的比例为54.80%,锰系合金企业63.8亿元,占比29.01%,电解金属锰企业34.8亿元,占比15.83%,锰渣利用企业0.8亿元,占比0.36%。可见,锰系电池及材料、锰系合金企业贡献了大部分锰产业营业收入,合计占比达83.81%。

截止至2019年底,调研锰产业企业已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了国家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10个,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创新平台主要集中在锰系电池及材料企业。

随着这些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省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贵州省的电池用硫酸锰、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和锰酸锂等锰系产品,均位居全国甚至是全球市场占有率前列,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很强的影响力。多年来贵州省锰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前三位。

2 贵州省锰产业预测

贵州省现已形成新能源电池材料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合西部优惠政策及地域优势,多家上市公司(如恒大集团、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均计划在贵州加大锰系电池及材料方面产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另外,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贵州义龙(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发电优势,在锰系合金板块规划了较大产能的建设项目。

预计到2023年,规划项目完成投产,本次锰产业样本企业预计完成营业收入822.7亿元,与2019年相比实现增长率274%,呈现持续快速增长之势。其中锰系电池及材料企业实现营收536.5亿元,占全省锰产业营收的比例高达65.21%,锰系合金企业205亿元,占比24.92%,电解金属锰企业69.4亿元,占比8.44%,锰渣利用企业11.8亿元,占比1.43%。

锰系电池及材料板块继续领跑全省锰产业,占比持续扩大,锰渣利用板块也初见成效,为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3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亟待开发高埋深、大型化锰矿开采技术。

贵州省锰矿储量目前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以碳酸锰矿为主,特别是铜仁新发现的超大型锰矿矿藏埋深较深,开采难度大、成本高。而国外富锰矿均为高品位氧化锰矿,易开采。目前国内大型锰加工企业主要采用国外进口富锰矿。怎样将贵州丰富的锰矿资源利用好是需要产、学、研各方努力攻克的课题。

建议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高埋深、大型化锰矿开采技术的产业化,引导大型公司应用大型矿山开采技术,开发引进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展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再利用,提高区域内锰矿的综合利用水平。

2)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贵州省电力价格参差不齐,价差很大。建议针对性制定优惠政策,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政策落实,全力支持锰产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积极争取具备条件的园区纳入省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重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及创新能力建设等。制定锰渣综合利用产品使用的鼓励性政策。加快研究完善和落实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以奖代补”政策。在土地、电价、审批、人才吸引、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快制定锰产业招商、稳商政策,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

3)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贵州锰产业企业整体研发能力、研发人才水平亟待提高。依托优势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合作,积极争取国内外锰产业研发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贵州设立学科、研究室或科研基地,鼓励定向合作机制,探索锰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锰产业专业型人才的新机制。推进人才本土化,发展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工业化研究。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标志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完善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奖励措施,逐步建立起“高端人才引得来,中坚骨干力量留得住,优秀青年站得稳”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4)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锰产业发展过程中,锰渣特别是湿法锰产业产生的锰渣的利用问题是国内外政府和民众长期以来的诟病,深深困扰着锰产业的大力发展。建议各级部门继续加大支持与国内外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机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锰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程。值得欣喜的是,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正在与国内知名研发机构共同建设一批锰渣利用示范项目。

4 结 语

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合作,将贵州省丰富的锰矿、电力资源变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大力建设完整、稳定的锰产业链条。积极开拓“锰矿—锰系合金—钢铁”、“锰矿—锰盐—锰系电池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回收利用”产业链,加大锰系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作力度,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培育全产业链发展,提高产业风险控制能力。研发新一代锰系材料,如新型特种钢铁用锰材、镍锰二元或多元材料和富锂锰基材料等新产品。积极鼓励贵州锰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锰行业技术交流会和产品交流会,鼓励开展未来锰系产品联合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产业发展理念、前沿产业研发技术提升贵州锰产业能级,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推动贵州省锰产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锰矿贵州省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锰矿渣制备多孔整体式催化剂探究
国外某铁锰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天然锰矿低温NH3-SCR烟气脱硝催化活性研究
贵州,有多美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