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血栓前状态患者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1-03-18李英桂赵艳爱刘雪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护血栓产后

李英桂,赵艳爱,刘雪霞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江门529000)

女性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的凝血系统、循环系统均可发生较大改变。妊娠期血栓前状态(PTS)产妇由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其凝血因子水平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机体血液进入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1]。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措施包括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物理预防包括抬高下肢、穿压力弹力袜等,药物预防包括使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等。但单纯的物理预防或药物预防效果不甚理想,需通过一定的护理干预,提高DVT预防效果。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体位护理、抗凝护理、疏通静脉血管、消肿祛瘀等。有研究指出,对于存在PTS的患者,可结合相关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DVT预防效果[2]。医护一体化是医生与护士组成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与康复一体化的整体性医疗服务[3]。对妊娠期PTS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针对患者病情给予有效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PTS患者产后DVT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100例妊娠期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B超检查结果提示血栓前状态或凝血指标检查结果确诊为血栓前状态;②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纤维蛋白原增加者;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不良孕史;②存在影响凝血系统功能药物使用史;③先天或获得性血栓倾向病史。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收治的50例妊娠期PTS患者设为对照组,年龄21~37(28.43±1.34)岁;孕前体质指数(BMI)18.42~24.35(22.32±0.85)。将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50例妊娠期PTS患者设为观察组,年龄22~35(28.42±1.23)岁;孕前BMI 18.42~24.45(22.32±0.7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风险评估:结合产妇年龄、心肺疾病、外科手术、长期卧床等因素对其进行评估,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案。②针对性干预:对产妇进行预防性干预,在产妇取卧位后,将其下肢抬高并给予下肢按摩,鼓励患者多运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产后DVT发生。③健康教育:指导产妇了解产后潜在的并发症,于病区张贴相关示意图,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操作,以降低产后DVT发生风险。④遵医嘱予患者弹力袜、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等物理干预或药物预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①产后DVT预防培训:由医护人员成立小组并商定DVT预防干预措施。如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医护小组需立即沟通并共同改进治疗、护理措施,积极预防产后DVT。全科医护人员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多媒体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DVT高危因素、评估方式、治疗现状、常用药物、预防措施;PTS产妇妊娠期、产褥期护理;医护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学习(标准化沟通方式定义、案例、情景模拟)。②监护方式商定:首先由主管护士、主管医生对患者完成DVT风险评估,根据危险因素计算出患者的危险评分,对不同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低危患者,建议积极活动;对中危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梯度压力袜或充气压力泵防治;对高危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低剂量肝素或充气压力泵防治。完成评估后,根据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安全目标,商定护理方式与实施流程,包括物理、药物预防措施。药物预防包括用药时间、剂量、给药方式、药效评估等。查房时,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需再次评估患者DVT 风险,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③加强医护合作:使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包括现状、背景、评估、建议4个方面,质量控制小组结合产后DVT发生特点进行讨论,有效建立患者的病情报告模型。a.现状。住院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码、BMI等。b.背景。患者PTS诊断情况,DVT危险因素分析。c.评估。患者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d.建议。患者目前已采用的干预措施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建议。④明确责任:医护人员共同讨论预防DVT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明确自身责任。医生的工作职责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其病情变化进行有效评估,仔细确认护士对患者情况的记录与评估,针对DVT给予治疗和预防的相关建议,及时指导护理人员改进不足之处。护士长的工作职责包括整体把握患者预防DVT的计划方案,监督与指导DVT危险因素评估的准确性,促进医护间的有效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反馈。护士的工作职责包括及时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找出患者潜在的DVT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为医生的诊断与方案的调整提供相关依据。

1.3 评价指标 ①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两组早产(妊娠28~ 37周分娩)、胎儿生长受限(通过B型超声检查确诊)、低体重新生儿(体重<2500 g)、围生儿缺氧(经颅脑B超确诊)的发生情况。②妊娠期并发症:比较两组子痫前期、子痫(合并高血压,发生抽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空腹血糖≥4.4 mmol/L)的发生情况。③DVT: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产后DVT(经超声多普勒或血液检查确诊)发生情况。④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问卷Crobach′s α系数为0.832,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及时等10个问题,每个问题为10分,满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1~79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产后DVT 发生情况 观察组产后无DVT发生;对照组产后DVT发生6例,发生率为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35)。

2.3 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妊娠期PTS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存在很高的DVT发生风险[4],因此,预防DVT工作对妊娠期PTS患者尤为重要。DVT预防措施包括抬高下肢、穿压力弹力袜等物理预防和相关药物预防,而有效的DVT预防措施需辅以护理干预措施[5]。

医护一体化护理是一种医护间相互合作的护理模式。通过医护双方均能认可和接受对方的行为与责任,来保证医护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6]。在诊疗与护理过程中,医生与护士通过实施专业化协作,可使复杂的医疗问题得到多元化解决[7]。通过监护方式商定、加强医护合作,使预防DVT的护理方案更加合理;明确责任可使医护双方明确其工作职责,避免部分工作无人问津[8]。通过加强医护间沟通交流,可促进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医生更新的预防、治疗方案,也便于医生及时从护理人员处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健康状况,及时改进方案[9]。因此,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在妊娠期的健康与心理状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PTS患者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DVT预防培训、医护交流等措施也有利于提高DVT危险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估和针对性的干预[11]。根据护士评估患者的DVT分值,医护人员共同制定预防措施并及时沟通,提升了医护间的合作度,有利于及时改进患者的治疗方案,降低DVT发生率[12]。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产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妊娠期PTS患者产后DVT。此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所带来的良好医护合作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加强科室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可减少妊娠期PTS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产后DVT风险,有利于改善产妇妊娠结局、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血栓产后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