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化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睡眠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3-18陈雪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程序化脑出血病情

陈雪琴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州,353000)

急性脑出血的致病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如果患者未接受及时的护理措施,将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急性脑出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在目前人口老龄化加快的背景下,急性脑出血患者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因此给予急性脑出血患者及时救治具有重要作用。在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本研究探讨了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及并发症的控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至2019年12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41.32±3.86)岁,其中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内囊出血者9例,丘脑出血者17例,其他部位出血者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47~75岁,平均年龄(40.96±4.15)岁,其中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例,内囊出血者11例,丘脑出血者15例,其他部位出血者2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修订完善的诊断标准相符合者;2)入院救治时均未发生精神性疾病者;3)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深度昏迷者;2)合并发生脑疝者;3)合并发生心、肺、肾、肝等疾病者;4)存在精神、认知障碍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6)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监测体征的变化情况,实施用药指导,展开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等措施。

1.4.2 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干预。1)病情评估:进行患者基线资料的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时间,明确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状况,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2)制定护理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生理护理目标在于控制患者出血情况,保证患者护理期间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保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患者进行脑水肿等症状的有效控制,降低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性;心理护理的目标在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而提高患者护理以及治疗期间的依从性;环境护理的目标在于创造理想的住院环境,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影响因素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刺激性作用。3)程序化护理流程设计: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程序化护理计划,根据护理内容划分护理流程,然后落实具体实施情况,结合患者个体状况实施针对性干预。4)护理流程实施:a.生理护理,在患者入院以后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持续性监测患者体征变化等相关基础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从而促进口腔分泌物向外引流,同时需要进行气道以及口腔内分泌物的及时清洁,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b.接诊,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心电监护以及持续吸氧,留置导管;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及时送至ICU监护病房中,如果患者血样饱和度下降则需要考虑采用气管切开治疗,以此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1]。c.心理护理,对于存在烦躁、抑郁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护理期间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明确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邀请恢复状态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避免加重病情。d.用药指导,监测患者于用药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针对输液药物进行输注速度的合理控制,在患者输液抢救后明确心肺状况。对于采用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其呼吸困难以及缺氧程度的评估,观察分泌物性质以及气管套管周围皮肤颜色。e.并发症预防,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风险性,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以及足下垂等,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f.早期康复锻炼,急性脑出血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后如果病情较为稳定,需要详细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在具体康复指导时根据患者自身恢复状况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康复期需要合理调整患者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评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3]。2)并发症:观察2组患者的血栓、感染、溃疡以及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常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致病因素很多,包括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血压以及脑部病变等,在工作压力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下,疾病数量明显增加[4]。在临床上急性脑出血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脑疝,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于在控制病情发展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SQ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程序化护理措施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比较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在缓解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心理教育方面,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程序化护理措施能够缓解紧张、恐惧情绪,能够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发展,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关心理准备[6]。此外程序化护理能够尊重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关怀和体贴,进而提高治疗期间的自信心,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在临床应用中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强调全方位护理,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7]。随着精神文明以及社会物质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期望在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模式在应用期间机械性比较高,仅仅是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操作,缺乏灵活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由此表明,护理服务并不全面,且很难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程序化护理模式与之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不同患者护理期间的各个阶段都有明确安排,形成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主动护理、主动参与展开相关操作,而且还降低了护理工作期间的盲目性。护理程序建立了不同环节的护理目标,能够有效避免住院期间患者因护理操作程序不同产生的变异情况,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好效果[8-9]。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程序化脑出血病情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