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团结花 长参天树
——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三五”纪实
2021-03-18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
□ 文 / 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
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黄木小学的孩子们。贺鸿飞 供图
云南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 个省区之一。全省1424 万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约占33.3%。生活在云南的56 个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早已形成了密不可分、亲如一家的民族关系。面向全省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学校辐射家庭和社会,在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无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行政部门在行动。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教育系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新采用“1234”工作法,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守好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两个阵地”,打造管理人员、专家和教师“三支队伍”,抓住发挥科研引领、选树示范典型、深挖教育资源和拓展教育范围“四个关键”,全面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年来,遴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教师40余名,成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民族文化教学科研示范基地3 个,建设师资培训及其他民族教育相关基地10 个。动态管理1065 所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02 所。省级统一采购并免费发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5747630 册。开展线上、线下“四级”培训,省教育厅领导亲自讲政策、提要求,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授课专家,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逾万人。摄制完成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片、21 个民族教育微视频。打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全省免费共享。说课比赛、读书和创新活动等常态化开展,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逐渐形成。
部分《多彩民族相册》教育微视频截图。《多彩民族相册》通过每集8-10 分钟的微视频,讲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融入、发展故事。魏熙晶 供图
学校在行动。
学校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在全省35000 余所学校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闪光点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临沧市临翔区青华幼儿园收集、整理了150 多个乡土游戏,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孩子们涂上幸福的底色。腾冲市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小编写民族团结进步校本教材《幸福》,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水乡调研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使其成为师生了解民族政策,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云南大学成功申报国家民族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学校举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暑期学校,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平台。云南民族大学聚焦科学研究,五年来获批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的国家项目30 余项,重大招标项目4 项,充分发挥科研引领的作用,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贡献积极力量……民族团结之花在学校竞相绽放、异彩纷呈。教师在行动。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践行者。在云南,从事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有3 万余名,他们当中很多是学校的管理者,尽管承担着繁杂的行政工作,但仍然站在讲台上挥洒汗水,积极参与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教学当中。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讨会上,近百名专家结合各自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为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在说课比赛的赛场,1000 余名教师不断打磨自己的业务技术,通过与同行的切磋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技能。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师培训的现场,6000 余名教师潜心学习国家民族政策及相关知识,回到学校再进行二次培训,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准确无误。在校园,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准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比赛作品,陪伴孩子们学习成长,让孩子们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展示自我,阳光自信地迎接未来。学生在行动。
朗朗读书声,翩翩少年郎。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知识之外,还积极参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比赛和活动。在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共同组织开展的“我为本民族代言”微视频大赛中,包括汉族、彝族、壮族等在内的各民族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摄像机,立足校园、走进博物馆、走进村寨……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小小宣传员。在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餐饮、民族体育等活动中,随处可见一个个“小精灵”穿梭在校园中,串起了一片欢声笑语。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和行动表达对祖国和家园的热爱。在已经连续开展五届的读书活动中,从用彩笔描绘国旗的幼儿园孩童,到用文字抒写爱国情的少年,再到践行爱国情怀的青年学生,他们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却都在说着同一句话,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心完小学生在跳“纳西三部曲”,校园中一片欢声笑语。尹策 供图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云南民族大学 供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一角。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供图
开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征程。
在云南省教育系统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 年,全省教育系统2 个单位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4 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半月谈》对云南省打造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云南模式”进行宣传报道。2020 年,教育系统2 个单位荣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6 名个人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中国民族教育》《云南教育》刊登云南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纪实。总结“十三五”,开启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无疑将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云南省教育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如何做好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在广大师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摆在每一位教育人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荀子·大略》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深刻认识新时代下的新形势,不断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于变局中开新局,让教育更加主动地融入云南的发展大局中,让云南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任重道远。
在学校种下团结之花,助学生长成参天大树,是每个教育人的情怀。愚公移山虽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教育人却是实实在在的“移山”者。它移走的是孩子们心中的“山”,缩短的是“你我他”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都如草木之于山林,如水滴之于江海。唯有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就“山林”的繁茂,激荡“江海”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