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应放弃对华贸易对抗
2021-03-17张军
张军
对拜登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而言,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很可能不是财富,而是包袱。如果不放弃特朗普的对中国持续单边制裁和对抗的幻想,拜登政府要对中美达成的上述协议做出全面评估是不可能的。
去年底,美国商务部又将59家中国企业或个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的第11轮对华实体制裁,受制裁中国企业总数达到350家,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受美国“实体清单”制裁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一边扩大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规模,一边又要求中国完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规定的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的目标,加深两国的经贸关系。这让协议目标的实现与中美贸易对抗不断深化的现实严重相悖。
此外,大部分中美贸易商品还在承受高税率压力。在中国对美出口品总额中,被美国加征关税商品现在占七成之多。相应地,在美国对华出口品总额中,被中国加征关税商品所占份额也从从2018年2月的约2%,增长到2020年2月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在第一阶段协议下,中美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公平贸易,反而出现了时刻可能破裂的危险贸易。
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美中第一阶段协议追踪”数据库提供的美国对华出口商品额累计值可以看到,第一阶段协议覆盖的美国对华出口商品额累计值从2020年1月开始就没有达到理论目标值。并且,到10月份美国对华出口实际上只完成了目标值的57%,这表明实际值对目标值的缺口越来越大。
另外,第一阶段协议实质上赋予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并扩大其份额的特权,这是对其他贸易伙伴的歧视。在其他贸易伙伴看来,该协议无视WTO所维护的非歧视性原则。他们可能学习美国的做法,尝试与中国建立新的贸易协定,以确保在对华贸易上享有与美国同等的最惠国待遇。
这解释了为什么欧盟急于加速与中国《双边投资协定》(BIA)的谈判并取得成功,以及东盟10国选择在去年11月和中、日、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美国不应低估RCEP对中美贸易的长期冲击作用。RCEP将中国资本与东盟10国的劳动力联系起来,还让中国市场扩大了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的需求,更间接地在中日韩这三个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国家间形成了自贸区,由此鞏固了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供应链体系。随着中国强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供应链关系,美国正在丧失越来越多的战略筹码,而单边制裁措施也与美国所追求的对华政策目标日益矛盾。
美国政府需要反思对抗性的单边贸易做法给中美贸易,尤其是给美国自身带来的打击,美国还应该接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这一事实,更应在基于非歧视性原则的贸易竞争中与中国谋求广泛和深入的合作。考虑到中国也正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拜登所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不妨抓住机会,重启双方的对话,与中国一起努力推动新的全球贸易格局的建立。
(石烁系本文共同作者,他是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