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探讨

2021-03-17庞玲茅金花方忠娟

中外医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规范化肢体脑梗死

庞玲,茅金花,方忠娟

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启东 226200

脑梗死是因脑动脉供血不足或障碍诱发脑组织缺 血、缺氧,使脑组织坏死、软化并形成梗死灶[1]。随着医疗水平的进展,脑梗死治疗存活率明显增加,有75%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明显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与照护负担[2-3]。由于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功能障碍,此时单纯采用治疗措施,并不能使病情快速恢复,联合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病情康复效果,并能减轻后遗症的影响。传统常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由医护人员凭经验、结合病情发展实施护理,但其具体效果欠佳,护理方法过于盲目[4-5。因此规范患者临床护理流程,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显得尤其重要。故此,该文基于临床护理经验、病情发生特点,改进护理流程,制订规范化护理方案。为明确规范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影响,该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68岁,平均(56.89±5.1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48 h,平均 (19.86±2.25)h;神经缺损(NIHSS)评分6~18分,平均(10.92±1.38)分。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5~68岁,平均(57.12±5.2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48 h,平均(20.15±2.31)h;NIHSS评分6~18分,平均(11.24±1.41)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符合文献指南对脑梗死的判定标准[6];②首发脑梗死;③无其他脏器疾病;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晓该研究的事项、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脏器障碍性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有急慢性感染、血液疾病及凝血异常者;④伴精神障碍分裂症、认知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待患者意识恢复、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床上主被动训练,发放康复指南,进行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定时翻身等。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规范化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对无法沟通交流者,可通过肢体动作、书写板交流,与患者沟通时,眼神直视患者,面带微笑,通过抚摸、握手、拥抱等措施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用视频、图文手册说明脑梗死发生原因、相关治疗措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要求家属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共同回忆幸福、快乐的往事,并通过下棋、打牌等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其负性情绪;②规范化功能康复。急性期:抬高床头10~30°,良肢位摆放,垫一软枕在受压迫关节处,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从肢体远端开始按摩,在病情允许下做肢体关节屈伸、内旋、外展活动。缓解期:指导患者在床上做独立关节活动,完成床上卧位关节活动、腕指关节、肩胛关节、髋膝关节活动。坐位训练:初次训练时,抬高床头30°,背部垫软枕,此后增加10°/次,至坐位维持90°,坐位维持30 min以上。同时坐位时训练其关节活动、单腿搭桥及健侧肢体肌力训练,并逐渐过渡至床边平衡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独立步行、步态练习等。恢复期:患者恢复独立行走,可缓慢做上下楼梯练习,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训练,包括手部精细活动,做捡豆子、系扣子、持笔、穿针等活动;下肢支撑练习、日常洗漱、穿衣等。功能康复训练30 min/次,1次/d;③规范化语言康复训练。根据患者语言功能状况进行个性化语言康复指导,30~40 min/次,1次/d。运动性失语者:指导其咀嚼口香糖、张口发音、口腔舌部活动等,从元音模仿发音,并逐渐过渡至单词、单句、整段阅读及书写训练。感觉性失语者:在运动性失语练习基础上,给予患者听觉刺激、记忆练习、手势练习等,比如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音乐或广播,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回忆过往。对命名性失语患者,可通过图片、实物要求患者指出及说明,不断强化刺激,使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④规范化认知康复训练。通过创建合理的康复环境,要求患者书写记录或描述当天的时间、地点、室内物品等,说明物品摆放的方位;指导患者计算100数字内加减法等;30~40 min/次,2次/周。

两组连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肢体活动: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6]评估患者上肢、下肢活动,分别计66分、34分,评分越高,肢体活动越强;②比较两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7]评估,量表计分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高;③比较两组语言功能:采用失语指数(AQ)[8]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失语:评分<93.8分,评分越低,失语越严重;④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9],其中焦虑(7个条目)、抑郁(7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0~3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⑤比较两组NIHSS评分[10],在护理前、护理4周后评价,量表总分42分,分为轻微(0~15分)、中度(16~30分)及重度缺损(31~42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活动比较

护理前,两组上下肢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下肢活动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活动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活动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 P<0.05

?

2.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与语言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

2.3 两组负性情绪变化比较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上述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述情绪评分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 P <0.05

?

2.4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相关评分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脑组织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因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脑组织缺血坏死等,容易引起头痛、失语、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使其生活水平下降[11]。虽然我国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使脑梗死患者存活率增加,但存活患者在治疗后存在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缺损等情况,此时需要进行长期、规范、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此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改善[12]。但由于常规护理仅由护理人员按经验护理操作,简单向患者讲述肢体活动方法,缺乏过多的康复指导,使其康复护理效果差,影响康复水平[13]。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提高护理操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患者更好康复。该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4周后NIHSS评分(4.05±0.56)分低于对照组的(6.17±0.61)分(P<0.05)。其结果与侯焕涛[14]研究结论相一致,在研究中观察组的NIHSS评分(8.51±1.72)分低于对照组的(17.28±2.07)分(P<0.05)。证实了采用规范化护理可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其预后。分析原因在于规范化护理的应用,使患者治疗后护理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减少护理操作的盲目性;同时早期规范的运动康复指导,使患者残存的神经细胞在外界刺激下得以重建;此外早期规范化认知护理,可帮助患者巩固记忆,学会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帮助患者神经功能改善。

由于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技能代偿以及重组特性,通常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然修复能力,但自然修复过程缓慢、迁延难愈,部分受损严重的神经细胞难以再生或重塑,若干预不及时,失语、偏瘫等后遗症明显[15]。同时脑梗死后所导致的肢体瘫痪多为中枢性瘫痪,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系统的调节功能失去控制,释放原始放射,影响正常的运动传导,导致瘫痪[16-17]。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规范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抑制异常运动,促进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该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上肢、下肢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了采用规范化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使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是规范化护理用于脑梗死,尽早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病灶进行良性刺激,以此唤醒患者残留的大脑功能及神经细胞功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同时早期运动康复训练,从生理-心理及功能进行指导,可降低致残率;规范化运动康复指导,从急性期、缓解期进行分阶段肢体康复指导,以节律性感觉刺激及皮肤冲动,促进患者运动应答反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建立,故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肢体活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另外对于失语患者,对不同类型的失语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刺激受损的神经通路,使大脑皮层细胞重新建立,恢复正常的大脑细胞代偿,以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使其语言功能恢复。

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脑梗死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受创,处于一定的亚健康心理状态,出现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等情感障碍[18]。该组研究,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了采用规范化护理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推测原因是采用规范化护理,通过规范化认知护理、心理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防御反应,使其重新建立治疗信心,并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同时要求家属多陪伴患者,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可增加患者的主观支持力度,有效控制不良情绪,进一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的应用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大幅度改善,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规范化肢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