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CT、B 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研究
2021-03-17贺薇冉
贺薇冉
(延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延安,716000)
甲状腺癌是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遗传、癌基因等众多因素有关[1]。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不会感受到身体异常,虽然体检时可以发现,但是甲状腺癌与大多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这导致临床对甲状腺癌的诊断率比较低[2]。后期病情发展比较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呻吟嘶哑等症状。临床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最常用的有CT 诊断和B 超诊断,这两种诊断方法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诊断准确率最高的还是病理诊断[3]。本院对甲状腺癌CT、B 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0 年10 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6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诊断,并且将病理诊断作为黄金诊断标准。对照组进行CT(SOMATOM-Defintion 双源CT)检查,观察组B 超(阿洛卡70 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注意CT 检查时,患者仰卧颈部过伸,扫描时不可以做吞咽动作。
1.3 评价指标
比较CT 诊断与B 超诊断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CT 与B 超诊断的诊断结果。如下表1。
表1 CT 与B 超诊断的诊断结果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的形状好似一只蝴蝶,位于颈部喉结的下方,能够产生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有着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目前临床对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专家证实甲状腺癌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癌基因、遗传、电离辐射等等。甲状腺癌早期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肿瘤的增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患者会出现颈部特疼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4]。
大多数甲状腺癌是分化较好的肿瘤类型,一般早期发现的患者经过后期的积极治疗,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早期的诊断非常关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有B 超、CT、MRI 检查、细胞学检查、同位素扫描等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B超和CT 检查。甲状腺癌的B 超检查结果主要是局部的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沙粒状钙化,再就是血管以中央型为主,B 超检查能够显示病灶大小、数目、血管形态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视野比较清晰,而且灵敏度比较高;CT 检查能够清晰的展现病变组织的解剖形态,主要表现为颈部出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而且这种颈部肿块的边缘不清晰[5]。还可以展示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如果甲状腺癌浸润突破被膜,向周围组织侵犯,CT 检查会表现甲状腺边缘不完整,还会显示甲状腺癌伴随气管压迫,所以CT 检查在定性检查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临床对CT检查的诊断结果更为认可。但是,针对体积比较小的病灶组织来说,CT 检查存在一定的漏洞,在临床实际检查中CT 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不高,对于<5mm 的微小病灶存在漏诊,这是因为病灶过小,CT 的分辨率和扫描层的厚薄影响检查结果,造成CT 的阳性诊断率不高。
研究结果显示,CT 与B 超检查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上各有优势,临床在诊断时可以首选B 超检查,对于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以及明确气管、食管、颈动静脉关系及淋巴结情况时,可辅助CT 检查,从而增强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