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3-17熊伟
熊伟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非常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腹手术术野清晰,可充分暴露解剖位置,实现组织分离,手术操作空间也较为理想,但是该方法对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来讲因为手术和麻醉等应激性操作,耐受性较差。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将阑尾切除手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不再需要进行开腹,减少了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提升治疗质量。本文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此次实验自2018 年12 月开始实施,至2020 年6 月结束,将在该时间段内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20 例年龄高于65 岁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分布比例为32/28,纳入年龄下限60 岁,上限84 岁之间,年龄均数为(72.34±3.65)岁,化脓性阑尾炎31 例,坏疽性阑尾炎29 例。观察组男女分布比例31/29,纳入年龄下限60 岁,上限8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88±3.32)岁,化脓性阑尾炎32 例,坏疽性阑尾炎2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平卧位,全身麻醉后消毒铺巾,右下腹麦氏点作5cm 切口,并在术中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对切口进行延长。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之后离断斜肌腱膜,查找阑尾的位置,暴露出阑尾根部,离断后包埋残端,关闭切口。
观察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平卧位,建立人工气腹,分别在脐上缘、右下腹麦氏点、相应对侧作1cm、0.5cm、1cm切口,脐上缘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右下腹麦氏点、相应对侧为操作孔置入分离钳等操作器械,清洗腹腔内脓液并确定阑尾位置后使用超声刀将阑尾根部离断,对肠系膜进行解剖,但是不对残端进行包埋,而是进行超声灼烧,确定无出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质量评估,通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②术后恢复指标评估,通过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导尿时间进行对比。③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评估,通过胃肠激素检查获取胃动素和胃泌素各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指标数据通过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测评,计量治疗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指标,用t 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值进行检验。当P<0.05 时,两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2 结果评价
2.1 手术质量评估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值<0.05。如表1 所示:
表1:手术质量评估()
表1:手术质量评估()
2.2 术后恢复指标评估
观察组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导尿时间少于对照组,P 值<0.05。如表2 所示:
表2:术后恢复指标评估(,d)
表2:术后恢复指标评估(,d)
2.3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评估
观察组胃动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 值<0.05。如表3 所示:
表3: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评估(,ng/L)
表3: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评估(,ng/L)
3 结论
急性阑尾炎一般需要实施切除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阑尾萎缩、淋巴比例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穿孔,因此手术难度较大。传统开腹手术虽然切口长度仅为3-5cm,手术创伤也较低,但是老年患者因为肥胖、阑尾萎缩后较为隐蔽等问题,需扩大切口进行探查,使手术切口扩大,并延长了手术时间。
上表中数据对比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下床时间、引流时间、导尿时间少于对照组,胃动素高于对照组,胃泌素低于对照组,P 值<0.05。分析原因:腹腔镜手术可以实现对腹腔的全面探查,快速查找病灶,节省手术时间。虽然腹腔镜下人工气腹的建立会导致腹腔压力的增加,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不利于恢复,但是操作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气腹建立时间可将不利影响进行控制;腹腔镜手术期间使用生物夹进行止血,出血量少,而且在腔镜直视下进行冲洗,可减少对胃肠道损伤,防止残留死角,因此术后恢复更加理想;腹腔镜手术切口缩小,手术时间也得到控制,减少了机体的应激反应,因此不再需要长时间进行引流和导尿,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综上,老年急性阑尾炎使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可提升手术质量,促进术后恢复,及时恢复胃肠道功能,减少机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