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在施工中的应用

2021-03-17王怀玉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

王怀玉

摘要:当代工程建筑质量对于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均有严格要求。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升竞争力是大形势所在,对新型塑料模板的推广和运用可显著提升社会及经济效益。复合钢板模板因其具有简单的结构,操作方便,被广泛用于模板材料现场施工。本文针对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的施工技术进行讨论,通过原材料的变更,工程预加工及装配式原理,使施工更加节能环保,加快基础模板施工效率。为同类型施工提供参考。文章说明该基础模板的原理以及在施工中的优势,同时分析该体系适用范围,讲明质量控制要素,特别针对工艺流程以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泥基复合夹芯板;装配式;基础模板

【中图分类号】TU528.572【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而水泥基复合夹芯板因其具有轻质、隔音、节能等诸多优势,被大量用于建筑内隔墙当中。水泥基复合夹芯板是一种由双面水泥基中间填充发泡水泥复合而成的高强度复合板材[ ],面密度为110Kg/㎡,是普通水泥板重量的1/5,比GRC水泥板强度高1.83倍,是一种可以节省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新型建筑材料[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又节约了工期。经工厂生产加工成型,施工现场安装,体现了装配式建筑的高效、节能、降低施工成本优点,解放了繁杂劳动力。

本文研究的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技术,是利用装配式建筑的原理,将水泥基复合夹芯板运用在基础模板当中,为施工现场降低材料能耗,无带水作业,文明施工提供了参考。

近年来伴随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节能的要求。结构材料出现了百花竞放的情况。普通钢筋混凝土自身重量中非常大,清集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这类传统材料不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这些材料一般只能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目前PC外墙多数采用的是三明治结构,当保温内心运用无羁类材料时,这类三层自身体重大且结构间由于材料在温度及湿度的作用力下,弹性模量不一致,易造成分离。如果所采用的内芯使用的是有机类环保材料,无法达到防火需求。上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结构失去原有功能,例如防火功能,防水功能,保温功能等等均可能由于材料的分离产生裂缝而失去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外墙脱落,造成重大事故发生。这样就为建筑设计造成极大困扰,不单让建筑结构日趋复杂,且增加了很多节点数,提升成本。同时采用该结构构建,一般是在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繁琐的情况下进行,专业效率低,一定程度与工业节能增效目的相违背。

1 适用范围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技术适用于建筑基础部位的一些混凝土构件中,如筏板基础、承台基础、地梁等部位的垂直模板施工,下柱墩基础、电梯基坑、集水坑等部位的倾斜模板施工,以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等部位的模板施工。

2 施工要点

2.1 工艺流程

图纸提取工程量、工厂生产加工→运输、堆放及进场验收→测量放线→ 基础固定件安装→水泥基复合夹芯板安装→顶部固定件安装→土方回填→拼缝处理

2.2 施工步骤

2.2.1 图纸提取工程量、工厂生产加工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对混凝土构件的几何信息进行提取,预先对夹芯板尺寸及固定件弯折度进行翻样,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生产加工,并对非标准板材进行编号,便于现场拼装。

2.2.2 运输、堆放及进场验收

运输码放时应侧立捆扎牢固,下部采用垫木。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塔吊或汽车吊进行卸车,吊装卸车时,应使用专用吊具。材料运输至施工区域安装时,应有可靠的防倾覆措施。进场后应提供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对有缺棱、掉脚、开裂等明显质量缺陷的产品坚决不予使用[ ]。各类固定件进场进行几何尺寸的复合,其采用2mm厚的镀锌铁皮加工成型。

2.2.3 测量放线

底部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在垫层上放出混凝土构件边线及控制线,并在垫层上用红油漆标识出每块板具体安装位置及编号,以便在施工现场进行高效无误的安装。

2.2.4 基础固定件安装

(1)垂直模板

固定件采用400×122×150mmU形固定件,采用射钉与垫层固定,每个固定件上射钉数量不少于6个。安装时从任意一边拐角处开始施工,将其安装在基础边线外侧,一边与基础边线平齐,然后顺着一个方向进行环形封闭设置,固定件间距不大于500mm。

(2)倾斜模板

固定件采用300×300mm对折固定片,对折角度应满足图纸设计要求,采用射钉与垫层固定,每个固定件上射钉数量不少于4个。安装要求与垂直模板的固定件相同。

2.2.5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的安装

(1)垂直模板

底部固定件安装完成后,将水泥基复合夹芯板插入基础固定件內,施工时应设置临时斜撑,以防倾覆。安装完成后使用射钉将夹芯板与固定件固定牢固,每个固定件每侧射钉数量不少于3个。

夹芯板对接处采用300×122×300mmH形固定件进行连接,拐角部位对接采用150×122×150mm转角固定件,其弯折度应满足图纸设计要求。对接固定件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固定件射钉数量不少于6个。

(2)倾斜模板

倾斜模板的夹芯板的底部、顶部以及转角拼缝处,应根据图纸设计坡度加工为楔形,防止斜坡面板材间拼缝过大,并满足坡度要求。施工时应设置临时斜撑,以防向外倾覆,夹芯板应与垫层及固定片紧密贴合,并用射钉固定,每个固定件上射钉数量不少于4个。夹芯板对接连接方式与垂直模板连接方式相同,转角处采用固定片在内侧固定,间距不大于500mm,每块固定片上不少于8个射钉。

(3)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模板

地下室外墙侧模拆除完成后,凿除后浇带松动部位石子及清理垃圾,在地下室外墙上弹出模板安装边线及控制线,采用300×122×300mmZ形固定件将夹芯板与地下室外墙可靠连接。夹芯板宽度比外墙后浇带各边宽出300mm,将夹芯板直接插入Z字形固定件内,安装过程采用临时斜撑,以防倾覆。

夹芯板对接连接方式与垂直模板连接方式相同,安装完成之后,调整好垂直度及平整度,固定件间距不大于500mm,每个固定件不少于8个射钉,地下室外墙与夹芯板上分别固定4个射钉。

2.2.6 顶部固定件安装

(1)垂直模板

待夹芯板全部安装完成后,为提高模板整体性及施工过程中对模板扰动,两块夹芯板顶部拼接部位采用U形固定件进行固定,U形固定件的射钉数量不少于6个[ ],上部U形固定件安装完成后,拆除临时斜撑。

(2)倾斜模板

倾斜模板的顶部固定件,应在顶部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固定,采用对折固定片将两块夹芯板及顶部垫层混凝土固定为一体,每个固定件上射钉数量不少于8个。

2.2.7 土方回填

夹芯板固定完成后外侧应及时回填,垂直模板回填高度不低于模板高度的1/2,倾斜模板回填至顶部垫层混凝土下,回填后应对模板进行复验,防止模板变形。

2.2.7 拼缝处理

夹芯板拼缝处在填缝前,其边界采用纸胶带方式粘接,将板拼缝50mm范围内的进行防水砂浆抹面处理,既保证填缝防水效果又保证美观。阴角处采用防水砂浆做圆弧处理,圆弧直接不小于50mm,防水砂浆填缝后,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

2.3 技术要点

2.3.1 图纸深化

应用BIM技术,在施工前利用Revit软件对施工图纸深化建模,根据夹芯板模型尺寸进行统一排版,将非标准规格板材、固定件进行统计,[ ]在施工前统一生产,避免了现场加工造成的弊端。

2.3.2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

这种板是一种由双面水泥基中间填充发泡水泥复合而成的高强度复合板材,面密度为110Kg/m2,是普通水泥板重量的1/5,比GRC水泥板强度高1.83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成本40%以上,加快工期50%以上。

2.3.3 模板安装

利用各类固定件将夹芯板与基础垫层连接牢靠,施工过程多为干作业施工,免除了温度对施工的影响,简化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

2.4 质量控制要点

2.4.1 材料進场控制

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基复合夹芯板必须进行验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相关要求[ ]。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应平整、无翘曲变形等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

2.4.2 安装要求

夹芯板安装应垂直、平整、位置正确,转角应规整,板材不得有缺边、掉角、开裂等缺陷[ ]。

夹芯板表面应平整、洁净,接缝应顺直、均匀,不得有裂缝、油污。

夹芯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效益分析

利用装配式原理,使用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从原材料上解决了传统工艺的节能环保问题,并在安装过程中解放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从经济角度分析,采用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同比节约施工成本约42.8%,工期加快约50%。

4 结论

本文阐明了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的原理及其在施工中的优势,分析了该体系的适用范围,指出质量控制要点,详述了其工艺流程,并对节能、经济效益进行简单论述。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4.1 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基础模板,具有施工难度低,操作简单,易施工的特点。

4.2 本文对水泥基复合夹芯板作为普通基础模板应用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模板的使用未进行深入探讨,在大体积混凝土使用是否满足要求还有待商榷。

4.3 本技术在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前提下,加大了前期准备工作,在往后的施工中,前期策划将显得更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王军.水泥基复合夹芯墙板生产工艺及应用[J].甘肃科技,2017,33(16):87-88+32.

[2] 鲍相宇,刘伟庆,方海.新型复合轻质墙板及其制备[J].新型建筑材料,2009:57-59.

[3] 高倩,王兆利,赵铁军.几种保温复合外墙板的构造和性能[J].建筑技术,2002:36-37.

[4] 陈建航,耿凌鹏,李剑洺.双层中空、轻质实心复合墙板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1,33(09):828-829.

[5] 王兰芝,郄泽.装配式建筑施工BIM仿真模拟[J].中国住宅设施,2015:83-85.

[6] 刘成楼,郭立群,郑德莲,刘昊天,党军.纸蜂窝夹芯-纳米绝热复合墙板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5,42(05):58-60.

[7] 黄晓霞.GRC轻质隔墙板安装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2(13):42+44.

猜你喜欢

装配式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全国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落户湖南
甘肃省首家装配式建筑工程公司成立